以科学防疫促经济社会发展
2023-03-06卞永祖
文|卞永祖
新冠疫情成为最近三年影响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黑天鹅”。在这三年中,各国人员往来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受到明显冲击,各国政府不得不将巨大的精力、财力以及物力投入到这场对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不过,各国政策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欧美等大部分西方国家采取了与病毒共存的模式,试图通过药物和疫苗来控制病毒传播,但大都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
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做法,中国在加紧研发药物和疫苗的同时,同步采取了相对严格的社会管控措施,从对武汉的坚决封城,到疫情初期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到后来的“动态清零”政策,无不强调当疫情发生时,政府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社会面上的病毒传播。后续发展说明,这些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有序的外部环境。
尤其在疫情暴发的最初两年,中国的防疫措施不仅有力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也为世界各国经济以及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2020年,世界经济总体同比降低3.3%,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2.2%的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按人民币计算达到了8.1%,按美元计则达到了20%,全年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不仅包括大量医疗器械,还有家电、电脑以及汽车等产品,有力支持了当地民众居家办公的需求。
由此可见,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针对实际情况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政策是有效的,也是科学的,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从2021年底以来,新的病毒变种奥密克戎毒株给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其不仅传播能力超强,还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这给“动态清零”政策的执行带来很大困难。在2022年3月的上海疫情中,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感染,最终被迫静默两个多月。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这次上海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第二季度GDP环比降低2.7%,同比由第一季度的4.8%下降为0.4%,上海上半年的GDP只有2021年同期的94.3%。由此可见,科学疫情防控政策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同时,从世界的角度看,欧美等国家在经历了早期德尔塔等病毒带来的混乱之后,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下降,社会秩序逐步开始趋于正规,生产生活也逐步趋于正常。2022年美国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4%,相比于中国的3.0%,是近些年来差距最小的一次。另外,包括新加坡、日本等大多数国家几乎已经完全放开,可以看到,奥密克戎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很小。
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认识和各国的防控经验总结的加深,以及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是大势所趋。过去三年中,部分企业尤其是服务类的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给部分人群生活带来了困难。2023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执行原有防控政策不仅不必要,也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抑制居民的消费热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相继发布疫情防控二十条和疫情防控十条措施,是中国社会秩序完全摆脱新冠疫情影响的必经过程。可以预见,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会重新活跃起来,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复杂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中国经济也会快速重新充满活力,给2023年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发展动力。这无疑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
刚召开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提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科学防疫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前提,也是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只要实事求是,根据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可以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