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监督体系作用与构建

2023-03-06朱晟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经营监督

朱晟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引言

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一项面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风险,对经营活动进行观察、监督、判断、规划及控制的一项核心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对企业各项经济行为进行监控,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谋求更大的业绩发展空间。

一、财务监督体系的概念

财务监督是企业内的财务、审计部门或是第三方监督机构等对于企业内部销售、采购、生产、资金收支、合同管理等经营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对企业内部异常资金流动和经营数据进行揭露,核查并纠正异常经营行为,属于一项企业内的内部控制行为。同时,财务监督还是一项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可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资源合理的分配,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财务监督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按照内容可分为财务状况监督、投资效益监督、经济责任监督等,而若按照监督阶段则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后监督等,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贯穿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起到探测器、驾驶舱、方向盘作用。财务监督的缺位,可能导致企业总体战略在制定、实施、评估过程中有失偏颇,影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集团公司财务监督的原则

集团公司的财务监督体系不仅涉及管理总部本级监督系统,更涉及对下级成员企业业务活动的监督,其体系建设过程中具有自身特有的原则。一是战略关联性。集团公司的财务监督体系建设应与战略规划相互联系,并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同时由于层级较多、法人主体数量较多,因此在面对不同层级的法人时,应注重集权与分权的管理。二是全员全过程参与性。财务监督工作应贯穿企业的经营活动规划、实施、评价的整个流程控制中,并将监督落实到每一个成员企业,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财务监督的制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三是内外结合性。财务监督中应以企业的组织架构为基础,将经济活动流程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重点对象,而外部监督中则应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利益相关者,确保内外的紧密联系,避免内外脱节,降低财务监督的实效性[1]。

三、集团公司财务监督的模式

(一)集权型财务监督

集权型监督是将权力集中于集团总部门,通过集团总公司的所有财务制度,包括资金管理、融资、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统一由集团进行决定与管理,所属公司只有执行的权利,并没有制定权与表决权。这种集权型监督可以集中资源、人才与技术,并制定出较为集约化的制度体系,并确保执行与管理的规范化,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集权型监督同时也存在灵活性不足,不利于管理模式的精细化,难以发挥出所属公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业务范围较广的集团公司,更是难以制定出一套覆盖全业务的财务监督系统,所属公司可能由于业务特殊性面临执行事项与监督制度冲突或无制度可依的问题。

(二)分权型财务监督

分权型监督是一项集团总公司放权的监督模式,可让所属公司具备更多的独立性,而集团公司则只对所属公司的重大财务事项作出表决或调整。对于其他财务事项,集团公司一般给予所属公司一定的技术支持,或是对所属公司的事项进行简单备案,参与性较低。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所属公司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提升工作效率和主动性,明晰所属企业工作责任。但同时也存在如果所属公司独立性过高,集团公司对下级企业财务信息掌控及时性下降,较难形成统一的数据归集标准。另外,各成员企业分散资金、数据、人力等资源因素,较难进行统一的调度,较难形成规模化管理效益。

(三)相容型财务监督

相容型财务监督是一项将集中型财务监督与放权财务型监督相互结合的一种模式,均衡两种方式的利弊,实现科学化的财务监督,这种方式也是当前众多集团公司中较为常用的一项财务监督方式。相容型财务监督可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分为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其中相对集权则是发扬集中型监督的优点,集团公司着重于生产经营、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对所属公司提供支持,并调动所属公司的积极性;而相对分权模式则是集团公司少量参与所属公司的财务事项,并提高对所属公司制度方面的管控,降低对整体效益的影响。在实践运用中,相容型财务监督模式可侧重于权利部分或责任部分,并依照所属公司的性质及自身发展情况酌情选用,在本着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基础上,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2]。

四、现代企业中构建财务监督体系的作用

(一)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

财务监督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资金、固定资产、应收款项等资产进行记录、确认、监督的系统,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可以保障企业资产的清单化、完整性。在对资产监督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对货币资金的使用途径、资金流向、会计及出纳岗位的分工情况等进行监控;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已经及时、足额收回,客户授信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应收款项出现回款风险时相应的催收、风险转移机制是否健全等;明确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职责,核对固定资产物理位置、使用情况。遵循人人负责、相互管理、相互制约等原则,监督企业的各类型资产获取科学性、使用合理性、保存完整性,最大限度避免企业出现资产闲置、不合理占用、流失的情况。

(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主要工作。企业战略及经营规划、流程管理等公司各层面应对资金、人力、设备、场地、专利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进行整合、分配,以保证企业长期战略的实现。财务监督体系一方面可确保企业对目前所掌握的资源有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可保障其在制定预算时与总体战略保持一致,特别是投资规划预算可行性、可靠性。以企业财务部门为主导机构,通过模拟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分析,站在财务角度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行全方位分析,明确企业内的各部门职责和考核指标,并通过滚动编制预算、实际与预算对比分析,确保企业月度、季度、年度经营目标的有序推进与反馈。同时,合理的财务监督系统将对企业预算编制及执行等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充分分析,规避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风险,最大程度确保企业保持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的一致性[3]。

(三)确保企业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应对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确保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和制度。通过财务监督这个探测器,管理层可实时监测企业内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确保企业的经营合规性。与此同时通过财务监督体系的学习与宣贯,可以向全体职工传达企业的战略规划,做好财务法规方面的宣传与教育,提升各层级领导的法制观念,引导全体职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五、现代企业中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短期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相冲突

财务监督体系应遵循长期性原则,以企业的长期利益出发,并贯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因此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应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而在实践工作中,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与个别部门的短期考核指标产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难以确保监督体系指标在各部门之间设立的科学性和充分性,特别是在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中,难以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特别是业务部门的任务目标与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时,很多职工或管理层人员会出于个人因素,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便于实行考核目标的短期利用项目,往往这些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有悖于财务监督的总目标。例如业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销售额,伪造客户资产信息,夸大客户的信用情况,导致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评价及各方面信息判断不准确,账款难以按时收回,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影响[4]。

(二)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

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部分企业还存在缺陷,例如企业的内审部门大多数由财务人员兼职,这也导致很多工作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情况,难以认清财务监督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不满足财务监督工作的要求,直接导致该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或由于业务习惯对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视而不见,相关工作也仅针对财务活动,难以贯穿到企业全体业务中。同时有的财务人员也并未经过系统培训与考核,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监督只是凭证编制、费用审核、单据报销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对企业运营大局观的把控,也缺乏必要的金融、法律知识,降低了财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三)财务监督体系结构性失衡

财务监督体系应包含多个层次的制度,且各个层次之间应保持相互协调,确保制度的均衡性。例如财务监督制度应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与外界持续性地进行信息交换,但目前较多政府背景企业的财务监督存在会计委派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符,财务部门与有关部门指定的社会性机构相互进行委派与管理,增加了企业内政企不分的程度,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此外,有些大集团化企业在建设财务监督体系中不注重信息沟通、数字化建设,或是在财务监督过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信息损耗,个性化问题信息淹没在汇总信息大流中,或是集团企业出具指令后,由于层级较多,传递之间降低了财务监督的效率,难以确保财务监督工作的时效性。

(四)财务监督权力被忽视

企业的所有者有权参与到企业资产分享中,并应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等进行合理监督。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缺位的情况,首先表现在很多企业缺乏对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监督,导致股东利用自身控制力存在指导财务舞弊、以公徇私的情况,甚至将企业的资产转移出去,对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中小股东、所有者以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利益受到损害。由于财务监督部门权力被忽视、未保障其独立性,未认识到财务监督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主要性,财务部门仅仅作为企业一个记账部门,财务监督未受到管理高层的充分重视,在监督部门组织架构、业绩目标、人员招聘、工作考核等方面未设置合理、完整的体系,财务监督人员工作抓手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

六、现代企业构建财务监督体系的实践策略

(一)财务监督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财务监督在经济监督范围内,而任何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具备完善的目的性与预决性,企业在建立财务监督体系时应保持明确的目标,确定财务监督的方向与定位。虽然随着市场的不断变革,财务监督的方式也随着不断变化,但其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规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提升管理层进行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此财务监督体系应贯穿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并与其他制度与部门相互联系,全面把控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监督体系建设中应改变传统的等级制模式,而是应自上而下地建立平行制约,通过各部门相互监督来发挥财务监督的效果,促进各方的利益协调一致,以企业的整体发展为根本目标,各部门相互作用,并各自拥有各自的权力边界,确保企业发展的大战略方向不会改变,有效降低财务监督的结构性失衡,发挥出该体系的作用[5]。

(二)建立明确的财务监督体系

在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中,企业应完善自身治理结构,构建除股东代表董事外的职工代表与独立董事等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代表人员,并依法履行知情权、决策权。同时还应加强对监事会的管理,加强对监事的日常工作考核,加强其对企业信息获取的渠道,提升其履职的积极性。灵活运用激励机制,结合企业期权、股份等让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管理层的主动性,避免管理者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明确了上层互相监督、互相协同的治理体系,才能有效将财务监督提升到重要地位,将财务监督于职工董事、外部董事监督、监事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自上而下、层层制约的严谨工作模式,有效把控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

(三)建立标准的财务监督框架

提升财务监督的工作效率应确保财务监督指标的预定值,监督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应保持匹配。财务监督工作不力主要是由于体系结构失衡、定位模糊等原因导致,为此在构建财务监督体系时,应通过科学、全面的财务监督框架,让财务监督子系统内各个要素相互稳定、相互作用。而在实践运用中,财务监督子系统就是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只有相互结合,促进沟通交流,才可以形成较为坚实的监督框架,确保监督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财务监督系统还应具备完善的保障机制,应搭配健全的运行机制,确保制度内的行为变得可以预见、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提升财务监督体系的可行性、权威性。

(四)明确财务监督责任主体

企业经营者及管理人员是财务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在财务监督部门建立中,应依靠经营者带头,确保相关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确保财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监督部门应按照各项经营活动流程进行监督,企业经营者应明确财务监督部门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做好各个经营活动及流程中的岗位划分,并量化到个人。企业可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落实,确保相应的奖励与惩罚严格落实,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对充分发现财务风险、敢于揭露的职工予以嘉奖,完善监督环境,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6]。

(五)培养高素质财会人才

为确保企业财务监督人员顺利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企业应对财务部门人员开展培训,并制定以老带新、师徒制等工作模式,逐步提高财务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财务监督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财务监督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企业还应向其他企业借鉴财务监督工作知识,加强企业之间对标工作,例如可组织财务部门人员去行业头部企业进行学习,或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等。而在企业内部的日常经营中,管理人员也应让企业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相互结合,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让财务部门人员充分熟悉企业内的各项经营活动,提高财务监督人员对于企业整体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其开展财务监督工作,提升财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监督体系建设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应熟悉财务监督体系理论,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框架与财务监督体系,明确财务监督责任主体,并积极培养高素质财会人才,促进财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促进企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经营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夯实监督之基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
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