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郭沫若研究的国际化
2023-03-06山东魏建
山东|魏建
郭沫若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人,郭沫若研究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近十几年,郭沫若研究的国际化引人瞩目:外国学者发起,在国外名校注册成立了国际郭沫若学会(英文缩写IGMA);国外频繁举行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研究郭沫若的活动伸展到五大洲。
日本是国外郭沫若研究的重镇。2008年8月底9月初,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与日本九州大学共同举办了郭沫若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中国、韩国的郭沫若专家近4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三国郭沫若研究学者高水平的学术对话。①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酝酿更加国际化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第一次国际郭沫若学术研讨会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特区学区召开。来自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的30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世界文学与文化视野下的郭沫若,分议题有国际郭沫若研究、郭沫若与文学研究、郭沫若与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字研究、郭沫若诗词研究、郭沫若生涯与国际关系和文学、郭沫若与历史和医学。会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注册成立了IGMA。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IGMA领导机构。会议设立了“IGMA优秀研究论文奖”和 “IGMA优秀青年论文奖”。山东师范大学魏建的《郭沫若文学佚作的报告》、澳门大学朱寿桐的《On the Area Background Guo Moruo ’s Writings》、韩国东国大学金良守的《凝视“关东大地震”的三个视线:郭沫若·李萁永·中岛敦》、北京师范大学李怡的《欲望的生成与焦虑的克服》、台湾修平技术学院金尚浩的《论郭沫若浪漫爱情诗的思维意象》荣获“IGMA2009优秀研究论文奖”。日本九州大学岸田宪也的《试论日本九州大学所藏郭沫若相关文物》、华北科技学院钱晓宇的《并非矛盾之选》荣获“IGMA2009优秀青年论文奖”。②
2010年8月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大举行。会议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1.国外学者涉及三大洲7个国家。有来自日本、斯洛伐克、美国、新加坡、韩国、奥地利等国的14位外国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有欧洲著名汉学家高力克、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会长岩佐昌暲等老专家,也有IGMA会长藤田梨那、新加坡文学奖得主吴耀宗等中年学者,还有王璞等优秀的青年学者。2.论文内容的国际化。会议论文有美国的郭沫若研究、韩国报刊上的郭沫若、英语世界的郭沫若研究、晚清以来中国作家的朝鲜认知、弱小民族写作的叙事、翻译作品与郭沫若研究等。3.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的深层学术交流。如高力克以歌德作品的德文原版对照郭沫若的译本,探讨郭沫若在当时日本所经历的思想转变成为他接受并译介歌德《浮士德》的重要动因。再如美国学者王璞的论文,打通了郭沫若的文学实践和史学实践,勾勒出郭沫若古代社会想象中的特殊谱系——“公”与“私”的变奏。③
2012年6月底第五届远东文学研究论坛暨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主办方是圣彼得堡大学、IGMA、郭沫若纪念馆。这也是IGMA的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对于郭沫若研究的国际化,会议有诸多“亮点”:1.第一次在欧洲举行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2.与会者的国别大大增加,来自俄罗斯、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奥地利、乌克兰、韩国、瑞士等11国的30多位专家在会上做了关于郭沫若研究的学术发言。3.外国学者提交的论文和对郭沫若的世界意义做了多方位的阐发,其中,俄罗斯学者表现突出。他们的中文水平之高,对中国文化理解之深,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的非华裔学者。本届论坛的论文集编为三大卷,于会前出版。④
2014年9月,IGMA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举行。与会学者来自中国、日本、法国、德国、马来西亚、奥地利、斯洛伐克等国家。会议中心议题是“医学·文学·身体”,而会议所在场地,是弗洛伊德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次会议在郭沫若研究国际化的历史上是“单向深入”的范例。会上宣读的多篇论文受到各国与会者的关注并引发深入的学术思考: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宇乐文对身体、医学与郭沫若小说的研究,日本国士馆大学藤田梨那对《残春》中结核病作为隐喻的研究,山东师大魏建对郭沫若“弃医从文”的质疑,郭沫若纪念馆李斌对郭沫若学医受挫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关系的研究,郭沫若纪念馆张勇对郭沫若留日期间医学专业学习与早期翻译活动的研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冯铁、德国海德堡大学萧瑟、中国南京大学沈卫威、日本法政大学王敏、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许文荣以及日本学者川崎馨子等人的论文也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⑤。
2016年8月,百年来越境的现代中国文学——纪念郭沫若、田汉留日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来自日本、中国、美国、法国、韩国的40多位同仁进行了交流。郭沫若纪念馆蔡震研究了郭沫若留日期间“改窜”《西厢记》;日本国士馆大学藤田梨那比较了郭沫若留学日本前后的古体诗歌的变化;山东师大魏建应邀做了《重识〈女神〉》的“基调讲演”;青岛大学周海波对郭沫若的《我国思想史上的澎湃城》进行了考论;南京大学沈卫威、乐山师院廖久明、华南师大咸立强都提供了新的史料和考证;郭沫若纪念馆李斌、河北大学熊权及美国维拉诺瓦大学周海林围绕郭沫若与河上肇的关系展开了讨论;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宇乐文论述了郭沫若的歌德译诗;四川大学周维东论述了剧曲之于《女神》的意义;乐山师院何刚论述了郭沫若在异乡的故乡想象;四川大学周文论述了日本体验与郭沫若的历史癖;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王璞从翻译与语言的角度论述了郭沫若早期新诗……都可圈可点。这次会议最可喜的现象是IGMA增添了大量年轻新锐。⑥
2018年4月,“郭沫若与世界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埃及伊斯梅利亚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和埃及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跃进、埃及爱资哈尔大学阿卜杜·阿齐兹、山东师大魏建、埃及本哈大学迪娜·图哈米做了主旨报告。另有10余位学者进行了大会交流,如郭沫若纪念馆赵笑洁、中国社会科学院程凯、郭沫若纪念馆张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少华等,埃及学者哈桑·拉加布、哈桑·优素福、艾哈迈德·阿布·瓦法教、拉沙·卡玛尔、夏依玛·卡玛尔等。这次论坛是郭沫若研究走进非洲的开始。
2018年11月,IGMA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学者围绕“郭沫若、创造社与中外古今文化交融”展开讨论。日本国士馆大学藤田梨那的《郭沫若与中国古典》、山东师大魏建的《十年来走向世界的郭沫若研究》、华南师大咸立强的《郭沫若〈鲁拜集〉译文中的酒意象》、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郑怡的《危机与创造:郭沫若的“狂飙”诗意》、华东师大文贵良的《新名词、科学思维与白话新诗:以〈天狗〉为中心论郭沫若的白话诗学》、法国巴黎大学宇乐文对郭沫若与鲁迅的几篇散文诗中坟墓与墓碑形象的研究、郭沫若纪念馆李斌对郭沫若与鲁迅关于创造社叙述分歧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王玉春对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审美之维的研究、北京师大林分份对黄药眠创造社时期小说的研究、南京大学沈卫威对郭沫若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研究、山东师大贾振勇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研究、韩国学者金尚浩的《郭沫若的诗和文艺理论——从泛神论谈起》和赵洪善的《郭沫若的近代性追求小考:以郭沫若的抒情小说为主》……都不乏创新之论。⑦
IGMA原定2020年举办的第七次学术研讨会,因为全球疫情不得不推迟。2021年在线上举行了一次纪念《女神》出版100周年的小型国际论坛。中、日、美三国的学术新锐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以上会议只是郭沫若研究国际化的部分体现,更重要的是,郭沫若研究国际化的提升推动了国内的郭沫若研究。近十几年,IGMA和国内组织的国际学术活动,使国内外的郭沫若专家渐成合力,显示了合作攻关的优势。郭沫若研究这一中国的学术课题,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国际视野。限于篇幅,本文只能到此为止了。
①详见岩佐昌暲等:《郭沫若的世界》,日本花书院2010年7月版。
②详见《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GUO MORUO ACADEMY(First World Congress The International Guo Moruo Academy)》,Johos Hopkins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USA August,2009.
③详见《郭沫若研究年鉴》(2010年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④会议论文集由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参见《郭沫若研究年鉴》(2012年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⑤以上论文内容详见《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GUO MORUO ACADEMY(4nd World Congress The International Guo Moruo Academy)》University Wien,September,2014;详见《郭沫若研究年鉴》(2014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⑥详见《郭沫若研究年鉴》(2016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⑦详见《郭沫若研究年鉴》(2018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