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地区社会化服务研究
2023-03-05郭培虹
郭培虹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1 背景
数字素养是指人们在数字环境中获取、理解、评估、创建和交流信息的能力[1],细分为信息素养、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等。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民数字素养与相关技能水平逐渐成为评判国家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 教育部于2002 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2];于2015 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3]。 2021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与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4]。 但是,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化服务”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仅检索到相关结果427 条。 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着眼于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层面,对高校图书馆地区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和成效评估研究较少。
2 高校图书馆地区社会化服务定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地区数字素养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推动者,应主动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业,了解用户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数字素养服务,以提高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小学校和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协同营造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氛围。 高校图书馆地区社会化服务定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供数字素养支持。高校图书馆应把居民数字素养提升作为地区社会化服务的核心目标,通过提供培训、资源和咨询服务的方式,提高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搭建数字素养服务平台,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建立合作联系,构建多方合作的数字素养服务体系。 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及管理者,应起到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地区数字化转型,提高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 四是加强与社区的互动。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社区居民、公共图书馆、学校和企业进行互动,整合各方资源,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地区社会化服务合作模式对象、服务内容及实施框架
3.1 模式实施对象及服务内容
3.1.1 与公共图书馆合作。 高校图书馆应与公共图书馆合作,面向居民开展以信息搜索与筛选、信息评估与应用、数字隐私保护等内容为主的数字素养培训,以提升居民的数字素养;搭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在线阅读资源,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图书馆参观导览服务,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为居民提供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数字化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2 与社区合作。 高校图书馆应与社区合作,定期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引导居民掌握基本的数字设备用法,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水平;开展数字化文化展览、数字科技讲座等社区数字化活动,提高居民对数字科技的兴趣;以社区图书室为载体搭建社区数字交流平台,为居民获取馆藏数字化资源提供便利。
3.1.3 与中小学校合作。 高校图书馆应与中小学校合作,分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技巧,为中小学校教师提供数字教育支持,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开设面向中小学生的数字科技教育课程,鼓励他们参与编程、机器学习等科技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共享数字化资源和服务,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为中小学校师生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3.1.4 与企业合作。 高校图书馆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先进技术普及活动,为企业员工介绍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在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案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员工提供数字化技术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与企业共同开展数字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2 模式实施框架
笔者提出的高校图书馆多元化地区社会化服务合作模式旨在满足不同群体的数字素养教育需求,推动社会的数字化发展,促进知识共享和科技创新。 在该模式框架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推动者和参与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通过与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小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广泛开展数字素养培训,搭建数字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构建一体化的数字素养服务体系。此外,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合作对象的反馈意见及时改善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成效[6]。
4 高校图书馆地区社会化服务保障措施
为确保地区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图书馆亟须出台相关制度和经费保障措施。 在制度保障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地区社会化服务机制,明确相关服务的范围、内容、标准和流程,保障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号召馆员、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等组建专业的地区社会化服务团队,保障相关服务的专业性;构建服务管理体系,设立服务管理部门,及时协调、监督和评估地区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情况,以提升服务质量;制定相关服务制度,明确服务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能够切实满足居民需求的地区社会化服务。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区社会化服务的长期开展,保障服务的持续性;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的支持,拓宽资金渠道,提高地区社会化服务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服务项目效益评估机制,针对各项服务进行评估和测算,根据服务效益合理分配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评估经费需求,尽可能地节约开支,提高经费利用率。 制度化的管理和充足的经费保障能够确保高校图书馆地区社会化服务的顺利开展,为地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