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多层次路径探析

2023-03-05泉,

关键词:实力文化

袁 泉, 陈 武

(1. 淮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2. 淮南联合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一、文化软实力理论的产生

(一)西方语境中软实力的本质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1]10。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量,不管是作为构成实力的资源,还是对外政策的手段,两者都很难相互替代。不过,受现实主义理论和物质决定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倾向于夸大硬实力的作用,而忽视或轻视软实力的作用。在西方语境中,没有“文化软实力”概念。通过对西方语境下“软实力”内涵的梳理,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眼中的软实力具有很强的侵略色彩。第一,西方国家阐释“软实力”,是希望用新的战略思维来构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维护资本主义强权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霸权。第二,在西方语境下,软实力的活动领域主要表现在国际关系领域,强调一国通过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来吸引他国和影响他国行为。第三,软实力、硬实力相比较而存在,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硬实力的应用包含着运用软实力的整体思维,两者相互配合发生作用。因此,西方语境下的“软实力”,是资本主义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软实力资源中的文化,本质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二)“文化软实力”在我国的发展

“软实力”在中国传播,其概念发生了新变化。理论界对“软实力”的认识和解释呈现出不同特点,把“软实力”与“文化”相结合,纠正了西方“软实力”概念倾向政治实用主义的弊端。

“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软实力”概念和“文化力”概念并行的阶段。黄硕风在《综合国力论》中提出“文化力”概念,把国家综合国力具体分为“政治力、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从“文教力”可以看出,他已经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看待。第二个阶段是“文化”与“软实力”结合之后相关理论的产生和应用。2005年,《光明日报》出现以“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题的报道后,“文化软实力”概念开始在各地文化体制改革的语境中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围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2]160-162,对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重要论述。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学者重点研究的领域。

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步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大国之间的博弈此起彼伏,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加剧。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冲击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甚至一度影响人类社会前途命运。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问题,更是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提高人民文化素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

首先,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心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安定团结不可或缺的要素,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掌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在国家层次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次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次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169。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指明了中国国家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公民培养的方向,能够激励中华民族相互团结、锐意进取,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次,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的实践产生文化,文化对人的实践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软实力对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提升文化软实力,能够满足人民文化知识的需要,促进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进而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第二,提升文化软实力能够推动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保障人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给人民群众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三,提升文化软实力能够缩小文化资源分布差异。我国人口众多,区域辽阔,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分布不均匀,城乡之间差异大。提升文化软实力必然要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保障落后地区群众享有教育文化资源的权利。

最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对规范个体行为和稳定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归根结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理念迎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工作,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多的国家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领域呈现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弱

我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力不强,其原因在于:首先,传统文化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今天看来,会有一些陈旧过时甚至迂腐的内容。随着某些现代化媒体的加工、炒作,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视听,误导了群众,使人们无法准确分辨出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进而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潜能难以有效挖掘。其次,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结合程度不高、方式方法存在缺陷。如,现代化技术使得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视觉震撼力,但作品所宣扬的主题却浮于表面,甚至是对以往作品的重复演绎,无法满足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二)文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文化制度是文化建设的保障,文化管理制度关系到文化发展的活力,必须与时俱进推进文化管理制度改革。我国文化管理存在的不足表现在:首先,文化资源管理不到位,即对传统文化符号、文化载体的运用自觉性不强,不能在保护中实现开发。其次,文化体制的活力不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资金有差距,无法实现群众对文化资源的均等化享受。最后,地方发展文化的积极性不高。文化建设取得效益的周期较长,无法像经济建设一样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这导致很多地方政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研究不足。

(三)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

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目前不算高,这与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密切相关。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中国人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追求民族解放,当时动乱的形势无法提供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因此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伴随近代中国国家命运衰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带领中国同世界建立起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但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上看,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仍需要继续提升,使文化国际影响力达到经济、科技在国际上的同等知名度。

四、从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探索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关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160。要以夯实文化软实力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为抓手,在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探索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一)器物层次: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经历千百年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独特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寻找当代所需要的文化资源。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要素方面,不但要注重文化要素的保护,还要注重自然要素的保护,对其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遗产加以重视。在保护类型方面,要注重静态遗产的保护,同时还要重视那些动态的、活态的遗产保护,保护好历史街道、古老村寨、民族村落等。在保护时间上,要重视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也要重视20世纪和当代文化建筑的保护。在保护性质上,既要保护好宫殿、寺庙、纪念性的建筑,又要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老字号、乡土建筑等的保护。

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坚持创新驱动。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文化创新工作,通过创新实践形成文化创新氛围,推进各级政府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要“强调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机会和表现,鼓励个人创新,建立健全科学的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保护企业家的各项合法权益”[3]239。其次,社会要营造尊重创新的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创新精神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最后,要创新技术,留住创新人才,搭台引才,利用各类平台吸引人才。要通过市场投资、政策导向、优惠政策等吸引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局面。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要及时融入技术研究最新成果,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产品质量提升。

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品牌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在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方面,首先,要处理好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要继承珍贵的文化遗产,结合时代主题,打造既具有本民族特色,又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其次,要处理好机遇与挑战之间的关系。21世纪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机遇期,但同时文化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品牌意识,深入推进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化。再次,要统筹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推动国家级文化品牌走出去,同时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最后,要处理好品牌与品位的关系。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和谐理念,让文化品牌成为主张和平的代名词。

(二)制度层次:坚持制度自信,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系统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构建完备的文化管理制度

提升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制度保障。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检验,符合中国实际,保证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从制度层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创造力,展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文化建设有引导作用,要求文化建设要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不能偏离;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基础,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最后,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体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要通过改革上层建筑夯实经济基础,通过调整文化领域的生产关系,带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完善政策法规,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沿着规范化、法治化的道路前进。政府要制定文化发展的长久计划,保证文化建设的统筹推进、稳步推进。要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化经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针对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均匀的问题,要让文化事业发展突出公益性、公平性,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工作,确保在市场经济中文化权益纠纷有法可依。要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和保护权利人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激活文化市场竞争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4]257。首先,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探索由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服务模式,鼓励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与管理。其次,要构建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文化的偏好,建立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准确地了解群众的需求,以“菜单式”文化服务配送模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要把公共文化服务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基于结果导向和群众导向理念,将绩效考评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直接绩效可以通过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来测量,间接绩效由群众素质提高程度来测量。要将绩效考核纳入政绩考核范畴,推动各级政府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发展方针。

(三)精神层次: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魅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把党关于文化建设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常态,党中央在认真研究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后,作出继续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并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文化建设进行决策部署,凸显出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即文化建设的灵魂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贯彻党治党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理念,确保文化建设方针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人民讲道德,追求高尚的理想道德,夯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2]1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国家力量,凝聚了社会共识,鼓舞了人民斗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独特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标识,解决当代中国遇到的难题。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人们的思想觉悟,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国际影响力主要通过话语权得以展现。话语权是话语的道义力量,即说的话“有人听”和“愿意听”。话语权同时也是话语的强制力量,即说话“让人听”和“必须听”[5]。一个国家要实现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除相应的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外,文化软实力也不容忽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全世界传播其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实现了文化对外扩张。但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政策,企图将世界各国纳入自身文化的奴役之中。从宣传“中国威胁论”、推卸疫情防控责任,到北约东扩、引发俄乌军事冲突,美国的行为证明其国际话语权带有强权色彩。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不仅没有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反而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其话语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而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时,用最快的速度遏制了疫情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向世界疫情严重的国家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人道主义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地位显著提升。

五、结语

新时代是中华文化走向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立足“两个大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然而,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问题具有不易发觉、不易改变的特点。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7]310的使命任务,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文化建设理论,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实力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谁远谁近?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36个大中城市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