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学习中有效生成问题
2023-03-05贺京凤
贺京凤
在阅读学习中,比较难解决的是无法预设生成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将提问的主动权和解疑的任务交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
一、立足要素,高效生成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每个单元除了有共同的学习主题之外,还增加了具体的语文要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单元语文要素,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进一步抓住学习要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太阳》一课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具体介绍了太阳的哪些内容。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前面的导语,明确这个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让学生立足于单元的语文要素生成问题:课文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再次,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挖掘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最后,在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之后,教师继续立足于语文要素生成问题:这些不同的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学生再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不断交流学习体会,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紧扣题目,发现核心问题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师在组织学生紧扣课文题目生成问题时,既要鼓励学生提出心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要让学生在问题生成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整理,找出对阅读最有指导性的问题作为重点来引导阅读。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学习为例,首先,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學生感受课文题目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明确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语言为题目的,并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题目提出心中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这两句话是评价什么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被评价的人心理感受是什么样的?这些评价会对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哪些影响?再次,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哪些是次要问题,答案在文中很容易找到,但哪些问题是理解课文、感悟主题的关键,这就需要用心阅读与分析,明确核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顺序。最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准确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
三、读中生问,深入探究问题
“读中生问”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这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定,特别是在学习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时,可以采用“读中生问”的方法层层突破。例如,教师可以用“明知故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以《白鹭》一课的学习为例,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白鹭”写了哪些内容之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中生问”:通过阅读课文,你们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学生纷纷提出心中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一自然段中间部分与结尾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在探究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追问助学”的方式: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全文没有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呢?这样,学生从阅读理解转向了阅读欣赏,在对文本的品味赏析中,发现作者融情感于细腻描写之中的写作方法。
四、学生自问,自主生成问题
在阅读学习中,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且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生成问题与再次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鸟的天堂》一课的学习为例,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让学生依据课文题目提出心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什么样?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学生通过“依题生疑”,不仅激发了阅读兴趣,还抓住了课文的关键。学生阅读后交流收获,教师适时补充图文资料,帮助学生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自由生成问题:通过课文中两处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交流,提出:为什么作者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情景不一样,为什么第一次描写中“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第二次没有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交流思考的结果,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师介入,创设关键问题
小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通常情况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适时介入问题的生成,通过创设关键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教师介入问题的生成,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学生课前生疑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并明确重点问题,也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种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追问质疑的方法创设关键问题。这样就能够在师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学习。
以《将相和》一课的问题生成为例,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提出心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纷纷提出“将”与“相”分别是谁,“和”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交流收获后,教师通过追问生成问题:课文中的“将”与“相”各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怎样经历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过程的。这样,学生带着教师创设的关键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深入感受人物特点和文本主题。在解决这几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通过追问创设问题: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学生阅读后进行交流,可以对故事内容的发展和故事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更为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问题的生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生成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临沂市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