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研究

2023-03-05王赫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新昆明市高质量发展

王赫慧

摘要:近年来,新经济顺应时代趋势,蓬勃发展,已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昆明市作为云南省会和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城市,在“三新”经济的发展上,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济体量全国排名连续跃升。当然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昆明市支柱产业、优势资源分析,对昆明市“三新”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为推动昆明“十四五”规划中“三新”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昆明市;“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到“新经济”一词。所谓“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诞生的由信息技術革命驱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体系。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经济引出的概念,但信息技术革命和日益扩张的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美国,新经济很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016年“新经济”这个词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国家统计局将我国新出现的经济活动总体描述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2017年国家统计局开展“三新”经济统计监测试点。标志着我国“三新”经济的发展被正式纳入国家统计范畴,我国强大的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发展迅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趋势,“三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国各地各行业乃至一些学者探索。

张其仔(2019)对几个国家和中国构成新经济指数的6大指标对比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美国,甚至低于韩国。中国需要把新经济当成一种需要终身学习的经济,制订出能产出效能的经济策略及经济结构,才会逐渐在国际经济中形成竞争优势。杨望,何昕晟(2020)在对“三新”经济中国实践的研究中认为,知识型经济是新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国民经济转型主要依靠消费、进出口、投资环节,未来服务化、智能化、社会化将会是“三新”经济发展的方向。李丽菲(2020)在对河南省“三新”经济发展研究时发现,河南省虽“三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匮乏、高新技术转化低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赵姗(2021)提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保障,并分别对政府和企业如何发展“三新”经济提出了建议。

二、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昆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昆明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31.2:64.2,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能源产业崛起。大健康服务业、大旅游、大文创、现在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大关。新技术为传统能源企业带来变革,形成以昆工、云铜、云铝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中船重工、云内动力、中铁高新装备等自主研发技术促进企业发展。3D打印技术崛起、多家新能源汽车工厂在昆建成投产,昆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市形成涵盖37个工业大类的传统产业为支撑。

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造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形成“一核两翼”总体格局。2019年呈贡区信息产业园成为云南首个数字经济开发区,入驻项目“优必选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卓创成效。全市稳步推进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商超、酒店已实现刷脸支付。2020年五华区成立云南省区块链中心,大力推动区块链与经济融合发展,2020年4月昆明地铁已实现区块链电子发票开具,石林风景区区块链电子发票开具。

三、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实践问题

2017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试行)是国家为及时反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的发展情况而建立的,2021年“三新”统计监测制度涉及包括新兴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城市综合体在内的13个重点区域,各司、服务业调查中心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为单位上报国家统计局。昆明市“三新”企业统计数据主要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人社局、税务局收集,基层统计基础较薄弱,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会有数据延迟甚至失真现象,尤其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分布散乱,其所涉及的“三新”部分界定不清,常常成为漏统的对象。而“三新”企业内部在统计上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复与交叉,报表数据和重点统计数据不能直接叠加。所以,“三新”经济数据纳入GDP核算时存在困难,数据难以综合反映新经济发展情况。

2020年9月份,在全国各省市“三新”经济尚未完全开展的大环境下,昆明市呈贡区统计局根据国家“三新”统计监测制度,设置了6个专项统计小组,对斗南花卉、创业产业园区试点“三新”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呈贡区作为昆明市政府所在地,对“三新”经济统计制度的探索,有望给区、县级等基层统计部门带来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二)行业发展问题

过去5年中,昆明市政府的R&D经费支出在全省范围内排名前列,大多数支柱性企业也都在R&D中投入大量资金,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资金上,昆明市“三新”经济腾飞的硬件条件基本都已具备,从创新软实力上来看,创新专业人数、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科技论文发表数等这些代表创新产出的指标无明显上涨,人的经济价值与创新驱动不匹配,其知识和技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新业态”无法腾飞的关键原因在于“人”,服务于“三新”经济的人员自身素质、知识技能、技术操作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新业态”软件条件短板。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降低了获客成本,因此,“三新”经济也活跃在一些规模很小的群体中,各种自媒体、短视频、小程序没有实体店铺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行为活跃度极高,无店铺零售企业大约占昆明市所有在营企业的3.08%,其中以呈贡区的斗南街道最为活跃,这里65%以上的无店铺零售都与花卉产业相关,而这些“散户”不利于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样也不便涉及“三新”部分的统计。

通过分析昆明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发现,昆明市“三新”经济中有一大部分的实体经济主体,利用“三新”活动进行转型升级,单纯的新兴行业企业总体量较小。同时,“三新”行业和部分转型行业的劳动力投入产出比低于传统行业,反映出这类企业的“三新”经济潜能还未被充分释放,质量还不太高。据2020年昆明市国民发展公报数据显示,在昆明市38个大类行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增加值下降9.5%,医药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增加值分别下降15.5%和0.8%。

(三)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确定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會和威胁,通过内外部环境资源整合,获取竞争优势,从而确定适合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的方向。

2020年,昆明市按照《绿色食品“10大名品”评选》规定,共选出10大名优农产品、10大名花、10大名菜、10大名药材合计40家企业,为昆明市打造国际领先“绿色食品”品牌发挥了带头作用。

昆明斗南花卉产业占全国鲜切花市场约70%的份额,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中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连续23年在鲜切花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额方面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花卉已经成为了昆明的城市名片。花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就地转移劳动力成果显著。

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业67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总产值超过270亿元,疫苗批签量全国第一,疫苗研发能力居全国第六。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七彩云南欢乐世界、石林冰雪海洋世界、融创文旅城、滇池等旅游景点,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超过7%,昆明市旅游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重工业中的铜、铝、钢铁是昆明市的重点支柱型产业,以昆钢、中铝为代表的企业每年为昆明创造亿级经济产值。云南省政府致力于把昆明呈贡建设成为云南“云上云”大数据中心、全省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区和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核心聚集区。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昆明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昆明细胞产业园区都已挂牌成立,大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但对于大数据产业,昆明相对于贵州和其他科技发达城市在大数据人才数量、产业数量及规模、质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昆明市应发挥独特的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用机会化解威胁,分轻重缓急逐步进行创新发展。表1为昆明市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表。

通过分析发现,昆明市花卉、矿产材料、生物制药产业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建议昆明市采用优势机会战略发展“三新”经济。

四、促进昆明市“三新”经济发展的建议

据昆明市统计局2020年数据显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第一产业增长5.6%。第二产业增长1.4%,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长2.5%,其中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67.7%,拉动GDP增长1.6%。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城市,在云南省“三新”经济发展中应当首当其冲,勇于探索,加强实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未来在“三新”经济的发展中应坚持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建设同频进步的原则,形成取长补短,以强带弱共谋发展的互帮互助的局面。

(一)加强“三新”经济统计实践

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创新的理念,推进现代统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切实把“三新”统计各项改革措施抓紧抓好。

结合国家统计局对不同行业的分类,严格按照最新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21)》中统计要求,尤其是小微企业划分,对全市所有企业进行摸排,区分传统企业和“三新”企业,传统企业中含有“三新”经济的部分,筛选出涉及“三新”活动的企业,作为今后重点监控“三新”经济的调查对象。加强原数据可追溯可查询系统建设,防止人工统计错漏重现象。政府推动加强部门协作、数据同步,尤其是对新进、新出、新转型的企业录入。加强统计人员专业性培训,2020年昆明市呈贡区统计局对县区“三新”经济统计进行摸排实践,统计流程初见成效,其他区域借鉴呈贡区统计方式,把“三新”经济统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完善“三新”经济统计人员日常管理和年度专项考评,确保“三新”统计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二)打造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园区管理

1. 构建“纵向+横向”立体花卉产业链

昆明市可围绕“世界第一花卉交易中心”的目标,在现场拍卖的基础上,创新“远程拍卖”、“线上拍卖”模式,无接触交易,实时大盘花价。建设斗南花卉市场大数据库,大力推广“花商保”App使用率,让鲜花从种植到消费者手中都可追溯,为统计数据提供属于“三新”环节的数据支持

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参与、专项研究相结合,培育有规模、创新力、带动性、竞争力的集团企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延伸花卉产业服务,共享加工区、冷库储藏中心、花卉产业创客中心等项目,形成“一核两翼四组团”新经济模式。

围绕“春城花都”,打造花卉产业链,提升“世界春城花都”知名度。依托四季如春气候条件,做强“康养经济”,将鲜花与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建造芳香疗养健康中心,专注鲜花美容护肤养生养体服务,打造国际化高端花元素度假区。

2. 形成智慧大健康产业

以云大启迪科技园的建设为基石,加快推进核心半岛大健康产业园、宝相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设,挖掘“智慧+大健康”产业平台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候鸟式智慧健康医养闭环业态,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导向,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加入AR、VR智能系统实现线上就医就诊多种医疗服务,着重面向我国养老产业健康医疗方向发展。

3. 打造智慧生态旅游业

昆明市自然资环境优美,以斗南花卉小镇、滇池、阳宗海、官渡古镇、云大、翠湖、宝珠梨采摘果园为载体,支持特色农业旅游项目,打造都市生态休闲智慧旅游。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平台、视频社交平台的旅游宣传合作,积极开展自媒体品牌营销活动,利用云南名人效应、城市历史文化渗透的方式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4. 优化传统工业结构

昆明稀有贵金属领域的科研实力在国际上挤进前五,以昆钢、云铜、云铝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是昆明市的支柱型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用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企业的改造,重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能,对生产工艺、流程、劳动力、器械设备实现科学化、流程化、效率化发展。借鉴中石油网站的功能,自建大型一体化B2C电子商务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加强过程管理。

5. 完善园区管理

支持昆明市各产业园区创新管理规则,构建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结构,为园区管委会赋能赋权,继续推行“放管服”改革,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建立重点项目全程精准服务机制。为解决目前“人少园大事多”的尴尬,推行事业编制和聘任制相结合的人员配比方式,同时增加高校毕业生实习岗位。

要促进各新兴产业园区的高质量运作,还必须有社会服务机构的参与,为园区创新主题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引进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间组织机构。鼓励园区企业成立互帮互助的联网团体,定期举办活动,做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加快资源共享。

(三)促进资本回归、人才回归

1.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大力实施滇商产业回归、资本回归、社会公益回归、人才回归、科技回归等5大行动计划,鼓励引导推动广大“滇人”回来投资创业,提升滇商回歸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突破僵化落后的产业结构及机制,实行优化调整的同时,融入新的发展理念,提升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明确招商引资主导产业,根据产业功能定位及发展规划,充分考虑上下游需求,做好企业配套服务,形成良好的闭环效应。

2. 吸引创新人才

“三新”经济的发展贯穿三个产业,政府必须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生活工作环境。完善人才需求,增强人才供需衔接,建立面对全国和全球的高端人才网络信息系统。

要按照昆明市地理、经济、人才需求结构不同,实施不同的人才政策,避免同质化竞争,但要根据发展规律,明确角色定位,知人善用。所以既要实现“错位”人才引进,也要“对位”人才引进,各就其位,按需引进。着重培养更多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高精尖专业对口人才,着重挖掘本土人才。以云南大学为依托建立针对东亚、东南亚小语种集合培训基地,形成优秀语言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复语型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拉动出口外销经济。

(四)构建全市发展共同体

1. 实现乡村振兴

对于昆明市不仅要重视市中心区域发展,更要关注县域,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昆明市9个核心区、1个新型城市、4个功能拓展县,“2+1”生态涵养县级区域,重新精准定位,打造各自的区域优势,充分挖掘乡镇土地资源、人文资源,有效无缝衔接解决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实现生态农业区、旅游区、现代工业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昆明为中心的1小时内通勤直达的便利交通。

2.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建造智慧城市,要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向各领域渗透,保证新经济稳健发展。创意经济:通过设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文化创意节等方式促进上中下游齐发力,来打造“昆明文化创意之城”超级IP。鼓励企业建立家政、养老陪护、同城即时配送与本地生活链接的供需平台,让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结合。拓展公共区域免费Wi-Fi覆盖率,推广刷脸工程,提升流量运作力。大力发展“日常生活新服务”,推进网上菜市场、社群生鲜团购等数字商贸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鼓励开展电商直播等智能营销新业态。

五、结语

我国“三新”经济仍处于起步萌芽阶段,未来几年仍需要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以模式创新为起点,对高新技术产业要继续加强自主研发,才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昆明市要充分培育“三新”经济带来的经济增长点,既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也要完善“三新”经济的各类外部环境。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战役,尤其现代社会更新迭代快,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失去市场,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优势、劣势,不同地域环境也应区别对待。分轻重缓急,优先保证优势产业稳步向前发展,对直接、重要的产业优先排列,同时还要与发达城市交流融合,多借鉴大数据、各种联网经济的发展模式。

为此,昆明市政府需要统筹规划,有关部门要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调整有关规章制度,适应“三新”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三新”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巍.“三新”经济背景下太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途径[J].经济师,2020(03):148-149.

[2]李丽菲.河南“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建议[J].管理工程师,2020,25(04):3-8.

[3]林照兴.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龙岩市“三新”经济培育与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05):23-25.

[4]刘雷.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发展问题对策探讨[J].北方经贸,2020(11):38-40.

[5]阮敬.如何培养“一体三新”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才[J].中国统计,2020(02):24-25.

[6]王进富,侯海燕,张爱香.创新型省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识别研究——以陕西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6-10.

[7]杨耿业.“三新”经济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06):7-8.

[8]杨望,何昕晟.“三新”经济的中国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20(01):70-73.

[9]袁娜.加快推进河南省“三新”经济发展研究[J].营销界,2020(03):17-18.

[10]张其仔.加快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构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9,423(02):5-13.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三新昆明市高质量发展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