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模式发展建议
2023-03-05沈映春谢慧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文/沈映春 谢慧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运用创新要素对科技成果进行转移和转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高校拥有前沿的知识资源、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具备研发先进技术,形成并转化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功能。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资源日益丰富,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导致大量科技创新成果资源利用率不高,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利于产业升级。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包括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分配制度等。2022年6月,教育部、工信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力争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 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共同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各模式中,师生共创模式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点,是比较成功的技术转移模式,值得研究推广。该模式中,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运用科技成果创业,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师生共创模式通过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信任关系,各自承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同职责,从而提高科技成果向企业和市场转化的成功率,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而言,其大多数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或潜力尚不够,如果不依靠初创企业,大量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数据表明,大学技术许可给科学家创业,收益更加可观。这也是近年国内科学家创业受到投资者追捧的原因。研究表明,1980年至1998年间美国成立的大学初创企业中有70%在1998年仍在运营,大学创业公司成功率远远好于非大学创业公司的成功率。国内师生共创模式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如大疆无人机公司、九号机器人(Ninebot)公司等。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模式特点
(一)师生共创模式是一种协同创新方式
协同创新是通过把各类创新主体、资源和要素进行集中和整合,运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等达到充分合作的目的。师生共创模式的关键在于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核心要素,高校、投资机构等作为辅助要素,由多元主体协同实现科技创新,因而是一种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它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紧密衔接。对师生共创这种新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下文拟从投入要素和创新环境出发,分析其通过运用人才、资金、知识技术等投入要素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下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师生共创模式中,基于目标一致形成的紧密师生关系和集中的科技资源,更容易得到金融资本的支持。例如,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孵化的九号机器人(Ninebot)公司成为估值百亿、行业领先的短交通移动运力公司,其核心是技术和研发能力,而这也是其专利不断创新形成产品并在市场中获得优势的主导因素。而在主导因素的驱使下,会带动其他投入要素的创新与融合,比如九号机器人在收购Segway的过程中引入了小米、红杉中国等多家投资机构的资金,使得其更好地占据消费市场。
(二)师生共创模式的投入要素
教师即产业科学家,作为科技成果的创造者,是师生共创项目的原始动力。教师作为高校的全职工作人员,长期在某一具体的科学领域工作,熟悉科技成果的知识技术基础及应用前景,能够把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对师生共创项目的科技成果运用方向提供建议。在师生共创模式中,教师往往在项目初期战略的确定中发挥主导作用,能够将课题组研究方向与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结合。同时,教师还是共创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如大疆无人机公司,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既是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者、董事长,也是创始人汪滔的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是九号机器人(Ninebot)公司创始人王野、高禄峰的老师,也是公司的早期天使投资人。九号机器人公司在成立3年后,就完成C轮1亿美元战略投资。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学生,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执行者和运营者,是师生共创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在师生共创项目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因而常常寻找课题组中兼具科技领域专业知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学生负责师生共创项目中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学生一方面参与到科技成果的创造过程,对于相关技术较了解,另一方面相对更有精力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融资和市场化运营,整合产业的上下游资源。
集聚先进知识和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师生共创项目的基础与前提。师生共创项目采用的科技创新成果直接影响项目的成长价值和应用空间。不同的师生共创项目采用不同的科学技术,对应不同的前沿科技领域和应用场景,决定了其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快慢。
师生共创模式运用的硬件设备和运营资金是项目的物质支持。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高校实验室的科研设备,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研究和市场化转化提供研究基地,而导师带领的课题组往往又在具体的学术前沿领域保持与其他高校实验室的联系与交流,因而能够实时更新科技成果。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力于“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围绕学校优势专业技术领域,依托北航科技园、北航孵化器集聚的天使和风险投资机构,北航相关专业技术专家,以及北航校友会的知名校友和成功企业家等,对创业团队、创业企业进行商业模式与产品整合凝练、融资和产业资源对接等创业服务。充分发挥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技术积累等优势,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协同聚集,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构建科技创业全程孵化协同创新机制,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师生共创模式的创新环境
师生共创模式的关键主体是高校教师及其学生,而其间广泛存在着非正式关系。这种非正式关系体现在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由学术科研天然形成的信任关系,并以此为核心而拓展的相关社会关系,这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信任,能够更好处理教师的技术成果、参与收益分享,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比如,九号机器人(Ninebot)公司的CEO王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王田苗教授的学生,他毕业后创立了智能机器人公司,后期转型成为九号机器人公司,王田苗教授一直与公司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为公司后期技术更新迭代和市场化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师生这种良好的非正式关系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较好的创新环境。
科研优势需要投资层面的加持才得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师生共创模式作为其中一种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促使项目完成研发及运营工作,而与此相关的科技金融平台则构成其资金环境。金融平台主要可以分为投资平台和融资平台。投资平台按照投资阶段可以分为天使机构、VC机构、PE机构和pre-IPO阶段,按照投资主体分类主要有战略投资、基金投资、政府投资或私人企业投资等。师生共创项目大多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以新能源行业为例,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共发生近百起投融资事件,都集中于早期投资,C轮后的投资占比极少。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指出要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一般而言,师生共创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的科研资金、企业的投资资金、银行贷款以及风险资本。师生共创项目初创期,除了可依据其财务数据、资产情况、发展状况申请一定银行贷款外,主要融资渠道是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还有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获取资金,如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直接融资布局智能配送机器人长期项目以及智能电动车和电动平衡车。
国家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相关规定为师生共创项目提供了政策环境。高校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才的聚集地,其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高校社会贡献和科研产出的重要标准。而国家针对高校科技成果处置与归属、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绩效评价、转化交易补助及奖励等各方面政策,均会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产生影响。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相关的规定或要求逐渐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调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部门、高校等机构配合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共创项目产学研顺利合作。师生共创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师生共创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二、师生共创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是研发与经营难度大。一方面,担任创业公司首席科学家的教师需要对项目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和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负责师生共创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生需要有商业经营能力和经验,加上高校教师面临项目初期不确定性和保密的要求,能够承担产业科学家和企业家角色的师生难以同时匹配,容易导致后续成果产业化进展缓慢。
二是师生共创项目涉及的科技成果大多需要在前期基础研发与市场化验证阶段投入较高资金成本。师生共创项目在成长初期面临市场存活率低、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大、高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难度大等问题,因而银行往往难以评估师生共创项目的信用、前景以及经营效益,对其融资会采取更加谨慎、严格的策略。
三是师生共创项目以高校中的先进科技成果为依托,由教师制定战略规划,学生主导研发与运营工作,国内典型案例的经验推广较少。高校教师最主要的职能是教学与科研,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市场化的活动与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学界对于师生共创模式的探讨大多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与科技创新相关联的内容也多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强调其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重视挖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锻炼实践能力等,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研究。国内典型的大疆、九号机器人、睿米机器人等成功的师生共创项目经验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
三、师生共创模式的发展建议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师生共创模式的各类投入要素充分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师生共创模式中的科技成果与市场仍存在一定脱节,知识技术与市场运用仍存在距离。由协同创新的机理可知,师生共创模式中涉及的各类投入要素如人才、技术、资金等需要实现充分融合才能促进其更好向市场转化,这也是产学研不同主体协同合作的过程。师生共创模式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增加科技成果供给,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充分利用师生共创模式中的非正式关系,增强技术动态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建共享,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方面,师生团队加强与高校、企业的非正式关系有利于及时获取项目所需资源及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及投资机构深度参与高校科研团队有助于其及时掌握技术动态,适时参与助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三是加快科技金融平台建设,为师生共创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师生共创模式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离不开一系列科技金融类服务的支持。政府一方面可以制定有利于高校师生共创模式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工作的政策,一方面可以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基金,为相关项目提供前期资金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政策要求、顺应科技创新企业新的发展模式,适当放松信贷条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拓展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发挥金融资金作用,吸引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这些都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政府、金融机构、产业服务组织及科技创新型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