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3-05张相成何亚丽胡义超
张相成,何亚丽,胡义超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且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欠佳[1-2]。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切除肝转移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通过化疗将不可切除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实施手术,导致其可行性受限[3-4]。为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临床中不断采用各种局部治疗进行补充,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微创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5-6]。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使用射频消融术辅助肝脏切除,但其远期疗效与患者的肝功能状况、转移灶大小和数目等有关[7]。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发肝转移,且确诊时未出现肝外转移;②肝转移灶直径<5 cm,转移数目<5个;③治疗前未出现腹腔积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④术前评估预留肝脏体积≥40%;⑤全身一般状况良好,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60分,可耐受麻醉、手术、射频消融治疗;⑥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手术治疗不耐受;②既往接受过手术、射频消融等治疗后复发;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处于其他重大手术、创伤恢复期。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42例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50例;年龄45~75岁,平均(58.76±8.32)岁;结直肠癌原发灶部位:直肠47例,升、横结肠30例,降、乙状结肠6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射消融步骤: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使用多层螺旋CT或B超扫描确定并定位进针点,使用利多卡因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麻醉,将射频针置于肿瘤内或肝脏正常组织与转移灶交界处,确定无误后开始治疗,时间为15 min,大体积转移灶可进行多针、多点治疗,由深至浅依次消融;消融区域需将肿瘤完整覆盖,且超过转移灶边缘0.5~1.0 cm。消融完成后将电极收回,灼烧封闭针道,防止针道出血或转移,然后拔针。手术切除步骤:对患者的肝转移灶进行R0切除,同时保留足够的残余肝组织,再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对肠旁、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清洗腹腔后逐层关闭手术切口。
1.3 随访方法
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随访开始时间为手术结束当日,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增强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观察肿瘤有无残余、复发;彩超检查肿瘤区域是否存在增强,观察肿块有无复发;根据上述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必要时可辅助穿刺活检。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为肿瘤确诊至患者死亡或随访结束时间。查阅电子病历及门诊复查资料,并对存疑情况进行电话咨询,由专人制表进行登记,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转移灶直径、转移灶数目、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肝功能分级、是否联合化疗、化疗时机、原发灶部位及合并症,分析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情况
142例患者中未出现失访病例,随访3年,死亡107例,生存35例,3年生存率为24.65%。(图1)
图1 1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OS曲线
2.2 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Child-Pugh分级、联合化疗情况、原发灶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转移灶直径、转移灶数目、CEA水平、化疗时机、合并症情况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转移灶数目>3、CEA水平≥5 ng/ml、化疗时机为术前、有合并症均是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胃肠道高发肿瘤,其转移部位主要位于肝脏,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对较差,临床对可切除转移灶的治疗原则是实施根治性手术,但仍有部分患者因高龄、肝功能储备差、原发疾病严重等因素而对手术不耐受,导致患者预后不佳[8]。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技术不断革新,其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主要是利用高频交流电使电极周围组织粒子发生碰撞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高于周围组织,进而杀灭肿瘤细胞[9-10]。射频消融术作为微创手术之一,多应用于一般状况较差的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其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全部操作,具有耗时短、术中创伤小等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因手术、麻醉引起的各类并发症,且患者术后恢复快,但治疗后患者预后仍不理想[11-14]。本研究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转移灶数目>3、CEA水平≥5 ng/ml、化疗时机为术前、有合并症均是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乔天宇等[15]研究结果类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有合并症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中频射消融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不佳,这可能是因为高龄、有合并症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出现肝转移后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导致其肿瘤负荷高于年轻患者,继而影响其治疗后的生存率[16]。本研究还发现,转移灶数目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这可能是因为转移灶广泛的患者肿瘤负荷相对较重,转移灶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和免疫功能失衡,进而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7]。CEA是由结直肠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18]。本研究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CEA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CEA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率就越低,与石援援等[19]研究结果类似。此外,本研究还对患者的辅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术后化疗能够提高结直肠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覃俭等[20]研究指出,先行射频消融术再行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均优于先行化疗再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说明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术中射频消融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转移灶数目、CEA水平、化疗时机及合并症等,临床上应格外重视各种因素,及时诊断和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