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
2023-03-05焦艳丽王学稹
吴 舒 焦艳丽 王学稹
(1.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2.山东省菏泽艺术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
一、何为工匠精神
可以把传统意义上的工匠理解成“手艺工人”,即工匠是具有专门技能特长的手工劳动者。《韩非子》中有:“夫匠者,手巧也”,可见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手艺精湛。现在对工匠的理解是专业技术工人或有熟练技能的工人。
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工匠精神包含高超的技能、精湛的手艺,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和工作理念,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强烈认同感。所谓匠人有匠心,《诗经》中写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述的就是古时的匠人把玉石、象牙等制作成精美工艺品时专注的态度。可见,数千年以前,精益求精的精神就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里[1]。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1.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点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一线劳动人才以及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需要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些都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等,这些品质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迅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需要大量拥有精湛技术的劳动者,大国重器更是需要一大批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职业院校不单单要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还要培养出能够担任强国任务所需要的卓越人才。祖国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明确了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技能,又要注重德才兼备。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工匠精神必然会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和着力点。
2.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相关部门曾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迫切诉求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
江苏省劳动模范顾京君认为:“工匠精神落实在企业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企业家精神,而其内核正是创新。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有不断创新的冲动,企业要科技创新就得敢于去吃‘第一只螃蟹’,勇于向世界顶尖技术叫板。”弘扬工匠精神,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工作只是挣钱,而是要持执着的态度,对所从事的职业心怀热爱,对产品细心雕琢、精益求精。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靠的是高质量的产品,最终做到以质取胜。如果企业一味地强调利润,缺乏优质产品及优质服务,很难有持久发展的动力。只有将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充分融合,用心服务、铸就精品,打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3]。
3.工匠精神是科技创新的必要需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现在提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其中“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品质的体现,还是劳动者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表现。在古代,工匠通常注重技艺的传承。新时代,在传承技术的前提下工匠精神更加注重的是的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只有创新,才能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而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4.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相关文件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追求卓越。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千万劳动者推动下不断前行,工匠精神会让人在工作时凝神聚力、一丝不苟。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千万劳动者齐心协力,用勤劳和智慧不断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
三、职业院校中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会对学生的素养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质量。虽然我国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依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不规范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难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普遍较大,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实训基地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日常教学使用制度不完善。部分实训管理人员是学校各部门的兼职教师,由于缺少实训设备、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损坏、故障等问题时,只能联系厂家技术人员维修。第二,实训基地利用不充分。近年来在当地政府主导下,职业院校通常会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部分实训基地建成后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方案,导致实训基地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第三,学校与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实训基地的维护维修也需要双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和大量资金,企业技术骨干难以参与其中,导致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了解企业中相应岗位的具体工作性质,达不到预期的培养标准[4]。
2.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当前所处的时代技能型人才缺口大,而职业教育在社会中担负着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部分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味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业率的提高等硬指标,反而忽略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优质的人文素养等软实力的培养。工匠精神不仅仅意味着出色的职业技能,也包含着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因此在普遍更看重技能和就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影响下,想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并非容易之事。
3.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尚需提升
要培养有工匠精神的学生,首先职业院校的授课教师得具有相应的技能,但符合这一要求的教师比较少。首先许多新入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的相关经验,本身对专业实操并不熟练,无法起到正确示范和引导作用,这就难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其次高职院校的部分授课教师担任着行政岗、理论课教师、班主任等职务,忙于行政事务、学生工作等,无法用心钻研技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4.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不高
职业院校学生的素养整体偏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化素养上,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劳、对知识的渴求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上,受家庭因素、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业不重视,甚至一部分学生只想着顺利毕业拿文凭,对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持消极态度;在实践动手能力上,相对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更愿意动手操作。但是遇到困难时,逻辑思维能力不够,主动思考、探索钻研的意识欠缺,坚持不懈、吃苦的职业精神不足,导致自身很难进步。
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1.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企业后备人才培养,同时也是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是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双赢。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优先选择其企业文化中富涵工匠精神元素的、有影响力的企业。
第一,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按照企业标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合理分配学校与企业利益,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第二,通过组织相关企业进校园宣讲、学生参观企业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通过介绍优秀员工先进事迹,让学生感悟职工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第三,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在校内实训基地授课,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要求学生按照规范和流程操作设备,并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在真正的工作场景中培育工匠精神。
2.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情感、职业认同感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容易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只会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因此,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可以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是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互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工匠精神培养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地体会它的内涵。
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职业院校可以开设文学、艺术学、社会学、法学、心理教育学等选修课,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通过举办职教周或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大赛训练及参赛过程,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找到学习的乐趣、构建自信心,逐渐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要在技能传授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3.提高教师素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职业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学习促进自我提升,争取成为“双师型”人才。其次院校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假期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践,提升专业操作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为了让专业教师专注于教学,将专职教师队伍与行政队伍分开,各自分工明确。完善教职工职称晋升体系,对不同职务的教职工在职称评定时设置合理的条件,排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队伍招聘时,尤其是招聘实训教师时可以考虑打破学历的限制,优先考虑高技能人才和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例如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小颖以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充分说明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完全有能力为名校学生授课。
4.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个人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可以通过《大国工匠》等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工匠师傅的技能水平,感受工匠的内心活动。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进取的态度,树立劳动光荣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4.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沟通能力。良好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鼓励他们通过真诚的目光和微笑、适当的手势和姿态,表达出内在思想,为将来就业去除交际障碍[5]。
4.3 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准入的标准,它能够反映出持证人的职业技能水平。科学、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4.4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职业倾向及择业范围;学校可以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帮助学生明确毕业后的职业目标,为其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做充分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途上任重而道远。职业院校要继续探索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同时积极转变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教师队伍的提升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多管齐下促进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