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院校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创新研究*

2023-03-05李俊江闫盼盼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岗位管理

李俊江 闫盼盼 周 佩 韩 璐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高等教育的新型试点模式,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推广的以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高校双主体育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简单说就是高校和企业共同教学,共同培养人才。该模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也加快学生成长发展的速度,最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岗位实习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刚步入社会,经验较少,不仅缺少自我约束力和对社会安全隐患的判断能力,而且容易受实习企业及其周边的开放和复杂环境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一种学生岗位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机制。

一、岗位实习安全问题现状

相比校内学习和实训,学生岗位实习期间产生安全问题的概率增大,不仅给学校的正常运行带来不良影响,也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带来用工风险。一般安全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安全问题

首先,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岗位实习,是从学生到学徒和准员工的身份转变。在校期间,学生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校内实训课程受限于场地和设备多数虚拟或模仿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景,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实习学生经验欠缺,相比企业员工受到伤害的几率更大一些。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生产环境复杂,假如企业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敷衍了事,也极易导致实习学生发生安全事故[1]。

2.实习期间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学生岗位实习时间至少3个月,有的可能达到6个月,由于实习时间较长,实习地点多在外地,生活中缺乏父母和学校监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都面临着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比如,学生在宿舍使用电磁炉、吹风机等大功率设备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下班或周末外出游玩聚餐等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在学生上下班的途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3.学生心理变化引起的安全问题

作为初入社会的新成员,在面临企业工作压力和复杂人际环境的时候极易出现心理波动,比如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心理预期差距过大,适应期过长导致不能完成岗位任务,工作过程中受到师傅或者班组长批评,工作中不敢和人沟通、不会和他人沟通、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等等都是引起心理波动的因素。此时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心理波动极易发展成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学生实习效果,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极端想法和做法,出现抑郁、自杀等不可挽回的后果[2]。

二、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的原因

学生岗位实习期间,学校会派遣教师进驻实习基地协助企业进行实习管理,一般一位实习管理教师指导约四五十名学生,部分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一位实习管理教师指导百名学生实习的情况也客观存在,这导致实习管理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位实习学生。同时,实习管理教师大多是从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中选择,多为轮岗制,这导致实习管理教师难以具备全面的实习指导能力,学生实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

2.实习企业的原因

企业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主体,是学生岗位实习期间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开展岗位实习的主要场所在企业,企业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就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企业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难以投入足量的金钱和精力,多数是岗前培训阶段掺杂着安全培训,且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入心入脑,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现代学徒制岗位实习的一大特色就是双导师制,学生实习期间除了学校指导教师外,还有企业师傅专门指导。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的学生岗位实习安全教育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师傅不知道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效果不佳。企业师傅一般会分配不同学校的多个学生进行指导,有时分不清每个学生所属的学校,再加上自己也有生产任务,不能及时向实习管理教师通报学生出勤和工作情况,导致学校实习管理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实习学生情况。

3.学生的原因

首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以至于在岗位实习期间对于职业素质培养和安全教育培训的课程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对安全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他们安全意识淡薄,甚至违规操作造成安全事故[3]。

其次,很多同学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要求较高,不愿意到操作性强、工资较低的一线工作岗位,而实际上企业提供给实习学生的大部分工作又恰恰是这种技术性不强、薪资较低的岗位,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不高,不服企业从管理,甚至不按时上下班,擅自离岗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和安全隐患。

三、建立现代学徒制学生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的措施

岗位实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学校和实习企业的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其中通过全面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可以有效减少实习风险。

1.学校

1.1 建立科学的实习团队管理分工模式。职业院校是学生岗位实习的组织者,在实习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职业院校可建立安全管理四级体系,即分管院长—二级学院(系)分管实习主任—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各岗位分工协作、权责明确、层层落实,人离岗不变,确保实习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成立实习安全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岗位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监控和考核各二级学院(系)的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牵头处理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

1.2 制定实习安全管理制度。职业院校要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在总结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岗位实习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实习安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对象,出台相应的办法。如《岗位实习学生安全管理办法》从入职管理、宿舍管理、饮食管理、出行管理、请假销假、离职程序、工作纪律等多方面总结和完善,引导学生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教师安全管理规定》对教师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规范和细化,从学生每日位置签到制度、每日宿舍检查登记制度、谈心谈话登记和重点学生跟踪记录制度、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培训制度等对实习教师都作出详细的要求和约束。《岗位实习巡回检查制度》,由分管院长、教务处处长、二级学院(系)分管实习主任等部门领导组成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全校各院(系)岗位实习情况不定期巡回检查,并将检查报告全校公示,奖惩情况计入各院(系)绩效。此外,针对突发情况和安全事故出台《实习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建立即时反应机制,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1.3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对于岗位实习,职业院校要从态度上转变,不能只重视就业率而忽略安全,对安全教育的培训要严肃认真,不走过场。首先,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针对不同的专业,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如果涉及的知识点和安全相关,那么该知识点的讲解就应结合该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及有关安全的实例进行,把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抓住校内提供的实训平台,将校内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制定,使学生在校内就有较强的工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从而为学生的岗位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4]。其次,在岗位实习前职业院校要开展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形式要多样化、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有深刻体会,比如可以播放往届岗位实习中出现安全事故案例的视频,开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由发言或集体讨论,开展专题培训讲座、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

1.4 签订实习三方协议并购买实习保险。岗位实习前,职业院校要安排学生签订实习三方协议和家长知情同意书,给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明确学生本人要承担因违反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并通知家长签署《岗位实习知情同意书》,让家长清楚了解学生岗位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等,让家长与学生保持必要联络,协助校企做好学生的法制、安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职业院校应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为学生统一投保,做到岗位实习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出险后及时和保险公司沟通协调,使学生及时得到赔付。

2.实习企业

2.1 完善岗位实习安全教育制度。实习企业作为构建现代学徒制岗位实习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首先,实习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岗前培训制度,在技能培训时必须强调安全第一,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时刻谨记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其次,定期安排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等安全教育的学习,并不定期检查考核实习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坚持只有培训合格才能上岗的底线。

2.2 完善师徒制管理方案。师徒制是引导和培养实习学生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人性化管理、提高职工素质的一个最重要载体。构建岗位实习的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师徒制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第一,明确企业师傅安全管理的主要职责。企业应制定师傅指导学生的具体参照文件,文件应包含指导内容及形式,例如师傅应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本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将安全生产经验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徒弟,对徒弟的学习情况进行登记并按期检查和考核。师傅除了有以上责任外,还有对学生的管理权和处罚权以及在岗位实习结束时对学生实习整体表现的评价权。

第二,加强企业师傅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沟通。学生进入岗位实习后,其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实习企业来进行,企业师傅要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之间要建立一个灵活的沟通机制,实施反馈学生的出勤、工作表现、思想动态等情况。如果学生在工作中出现任何异常一定第一时间和学校指导教师联系,一起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3 加强对实习学生的人文化管理。人文化管理指的是对实习学生开展社会文化、职场文化管理等。初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在面临企业工作压力和复杂人际环境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挫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度过实习适应阶段,企业可以设置由易到难的岗位轮岗机制、每日工作时长由短到长的适应期、优秀员工奖励机制等,并将实习学生纳入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中,做好学生实习阶段的各种服务工作,设置人力资源专员全程跟踪协调如体检、入职、住宿、餐饮、班车等一些列事项,及时解决学生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建立起实习学生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加实习学生同公司之间的凝聚力

3.学生

岗位实习期间,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安全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具备的安全素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应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有一个转变,要把自己当做一名企业员工并以此身份来要求自己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纪律,服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掌握规范的安全操作技能,服从企业师傅的工作安排,遇事主动与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沟通,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在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认识到岗位实习不仅是一份短暂的实习工作,更是自己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起始点,在思想境界方面提升一个台阶[5]。

结语

构建现代学徒制学生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需要职业院校、实习企业、实习学生共同参与,缺一不可。在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中,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作为岗位实习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在岗位实习全周期内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作为岗位实习的实施者,需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把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只有通过强化职业院校、实习企业和学生的职责落实,完善各层面制度建设,注重各责任主体的沟通交流,才能有效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岗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