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手段加持下的课堂导入创新

2023-03-05江苏连云港市新城实验小学222124张克朵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仙桃折线统计图

江苏连云港市新城实验小学(222124)张克朵

数学课的导入方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就能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排斥,让学生情绪放松,精神愉快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因此,创设情境式的导入方式被教师普遍采用,这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数学课堂走向优质高效的必然选择。假若将创设的情境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那教师将如虎添翼,数学课堂将会大放光彩,课堂效果也会直线上升。那么,教师该如何将情境完美地演绎出来,让枯燥僵化的数学课堂变得活灵活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以操作导入调动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常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最为乐见的接收数学知识的方式。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喜欢从一些趣味活动中发现规律并汲取知识,而数学知识大多是公式,还有抽象的概念,这些知识缺乏感性的材料支撑,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呈现上,设计出直观的、可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牢牢吸引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动机,这所有的设计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为此,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操作性活动,将数学知识编入轻松好玩的游戏中,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在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游戏带来的快乐后,就会放下紧张的情绪和抵触心理,敞开心扉、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创新。如果导入时的数学活动中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节,那么效果会超乎想象。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苏教版教材第八册的“数字与信息”的导入环节时,并没有因循守旧直接展示情境图,因为静态陈列情境图无法激起学生的认知动力和学习热情,如果改成动态的数字组合,那么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而且还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可能,将原来只能靠双眼观察和凭空想象得来的规律和结论通过动态操作和灵活变换加以验证和直观归纳。授课教师是这样做的,他在屏幕上展示0~9这10个数字,利用软件程序将这些数字复制后拖拽,让学生通过移动光标或者用手触屏随意拖动这些数字,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组合出自己想要的数。在学生自由尝试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组合出哪些含有特殊意义的数”,学生可能会想到110、120、119等有特殊意义的数。然后,教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将这些数字进行有规则、有次序的排列组合,如123、132、213、231、312、321,让学生感受到将数字组合的趣味性和规则性,学生在这样的例子中会感受到“同样的3个数字,因为排列顺序不同,组成的数的大小与意义完全不一样”,这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的呈现与其内部结构和编排方式的关联性。

小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肢体行为非常敏感,对自己思维变化的感受则较为迟钝,他们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多事都是稀里糊涂的,常常盲目模仿。但是,如果思维过程能以操作的形式演绎出来,那么学生就会久久难忘。如上例中,如果教师单单是对一些数字进行拼组,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代表几个几,那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代表几个几,什么数位在什么数位前面、什么数位在什么数位后面,这样又是数位又是数字的,极易将学生绕晕,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拖拽数字,将0~9这10个数字随意排列,学生对自己拖拽数字这一动作会有深刻印象,对数字位移导致数值大小的变化会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未学真知之前,就已经“先闻其声”。

二、以问题导入引发冲突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么问题的解决就相当于通向知识与技能的血管。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只有达到这个程度,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内化吸收。正因为如此,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那么就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并将前后联系起来看待这个数学问题,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材上的结论,这就是以“问”促“思”、以“境”生“情”。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一开始为了引起学生对小数的起源与作用的兴趣,特别创设了以下的导入情境。

【谈话】笔者说:“同学们,我们班李想同学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日记全文:“我叫李想,昨天刚过完9周岁生日,我身形瘦小,身高只有1米4分米,胸围6分米,体重暂时保密,但是,可以透露一点小小的线索,我的体重重于31千克,轻于32千克……”

【提问】笔者说:“同学们,欣赏完这篇日记,你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猜出李想同学的体重吗?”

【追问】然后笔者说:“这是放大后的体重秤刻度盘,指针处于一个特殊位置,既不落在31上,也不落在32上,那么能不能用31或32来表示它?大家看起来有些犹疑,实际上我们的犹豫、迟疑说明了这两个数都不合适,但是最终结果又的确与这两个数有关,那么如何折中处理呢?看来,我们必须用一个新的数表示,那么这个新的数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新的数怎么表示才能客观准确地记录真实情况,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数值呢?”

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就是要引起已有知识与现实需要的矛盾,让学生明明白白地看到已有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不协调,并发现已有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新情境的需要,必须要学习顺应新形势需要的新知,而这种迫切的需要就是导火索,教师以此为契机,便能提出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解决之道,慢慢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指明了研究目标,不仅如此,还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同时,由于这些问题都是结合现实生活的,具有非常强烈的功利性和鲜明的目的性,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学习时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案例中,笔者创设了“数学日记”的情境,用课件展示日记内容,然后将其中的数字信息标红并加粗字体,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用“我的体重重于31千克,轻于32千克”引发新的问题:“你能猜出李想同学的体重吗?”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产生一种创造新的数的需求。

人都有好奇心,小学生尤甚,没有好奇心,就没有追查真相的动力。一节课如果一开始就能牢牢吸引学生,彻底激活学生的探究欲,那么后面的教学就如一马平川。但是,这个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个“小儿科的诱饵”就能让学生“上套”的,这个情境的设置必须有悬念,这个悬念又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到这个知识似曾相识,但又还有尚未明确的地方,需要不断开发研究。导入部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串,当学生将这一系列的问题逐一击破,抽丝剥茧找到答案后,这节课的基本流程就走完了,而且在不断研究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的接纳就会逐渐变得顺畅。如教学“小数的认识”,学生需要在31和32之间寻找一个中间值,这个中间值介于31和32之间,而且与两者都有关,那么该如何创建这个数,当学生弄清这一切,小数基础知识的构建也就基本完成了。

三、以生活导入唤起欲望

数学来自生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能否去捕捉和挖掘这些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生活现象,或者说生活现象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达到教师用生活现象为数学知识的教学服务,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反过来去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九册“复式统计表”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历届奥运会奖牌榜,让学生感受比赛的激烈。随后,引出课题,即“对近五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斩获金牌的数量进行单式统计表的整理”,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对中国代表团斩获的银牌、铜牌分别进行单式统计表的整理。接着,笔者提出要求,让学生尝试将三张统计表合并到一张统计表里,并画出折线统计图,这样的新挑战促使学生渴望学习新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出现,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有序展现,在同一个统计图上,先缓缓出现一道表示各届金牌数量的折线,然后再依次出现表示各届银牌数量和各届铜牌数量的折线,这样的过程能更直观、更深刻地揭示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之间的关系。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直是五年级数学的教学难点,对于含有两条以上折线的统计图,学生往往很难进行信息的整合,尤其是各条折线起点不一致、终点不一致、升降的趋势不一致的时候,学生更是云里雾里,这些都是难点。而学生有时也分不清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他们不知道两条折线之间是什么关系,抽象的情境很难有说服力,而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则能解开这一死结。让学生绘出各届金牌、银牌、铜牌数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后,学生很明确,历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夺得的奖牌数是不一样的,因此会出现起伏波动的折线,但是分开画金牌数变化折线图、银牌数变化折线图,铜牌数变化折线图太过烦琐,也难以集中反映奥运奖牌数的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将三条折线合并到一个统计图中,当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所有特征和性质就都跃然纸上。

四、以故事导入追寻本质

孩子都是在童话中长大的,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谓的故事情境导入就是用语言或者动画形式描绘一个生活事件,以便更通俗、直白地解释数学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创设了“八仙祝寿”的故事情境。笔者一边操作电子课件,一边津津有味地讲故事,故事内容为:有一天,八仙去给王母祝寿,铁拐李得到了三个仙桃。铁拐李先把一个仙桃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张果老一块(说到此处,教师利用鼠标拖出一个仙桃,然后点击这个仙桃,仙桃自动裂开一分为二)。张果老摇摇头嫌少,说:“你太抠门了,我要两块。”铁拐李听了,不急不恼,若无其事地就把那个仙桃平均分成四小块,分给张果老两小块(同样有动画演示)。张果老见状,仍然嫌少:“这也不够吃,我要三块。”铁拐李听了,仍是不急不恼,又慢悠悠地把另一个仙桃平均分成六块,分给张果老其中三块(同样有动画演示)。张果老这下心满意足,拿了三块仙桃乐陶陶地走了。此时,一旁的何仙姑一个劲地偷笑。你们想想,何仙姑因何发笑?

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很老气,可是学生仍然听得出神,因为八仙的故事家喻户晓,再加上笔者用课件演示,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数学课堂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教师要了解新媒体的特殊功能,挖掘对数学教学有益的新形式、新策略,不断提高和优化具有多媒体特色的导入技能和手段,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仙桃折线统计图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仙桃归谁
植物帮之仙桃
折线
折线图案
植物帮之仙桃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