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建构的意义与策略

2023-03-05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研训中心王春娇

新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黎族校本特色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研训中心 王春娇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黎族文化底蕴博厚,技艺精湛,充分展现了黎族人民勤劳智慧、善良朴实、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村寨调研时指出,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足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要传承、弘扬和发展黎族特色文化,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入校园,并根植于校园。因此,“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主要源自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对当前黎族特色文化传承现状的观察与反思。年轻一代的黎族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快适应学习和生活、更快融入社会,平时与孩子的沟通都刻意说普通话,很少使用本民族语言,而黎族语言的词汇量本来就少,加上不常使用黎族语言,下一代基本上就不会说黎语了;较多黎族青壮年外出打工,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漠视;且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文化都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导致黎族文化传承人越来越少,黎族人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不了解,致使一些黎族人缺乏民族文化自信;时代日新月异,物质产品前所未有地丰富,过去黎族手工制作的一些日常用品,如蜡染服饰、藤编用品等,也逐渐被科技产品所取代,黎族工艺制作技术面临失传危机。

二是对国家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双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首先是国家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接班人的需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的文化根植于56个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之一。其次是“双减”政策下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提升学校品质的需要。学校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而在“双减”政策下,校本课程又有了新的功能—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基于此,作为黎族地区的学校,通过建构和实践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黎族特色文化,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并逐渐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

三是源自我省培养具有海南特色印记的学生的需要。海南省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加快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细、落实,着力培养具有“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等海南特色印记的中小学生。

基于上述,本课题组认为,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对传承弘扬优秀的黎族特色文化,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培养黎族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实“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印记的学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特色挖掘,文化着意

黎族特色文化内容丰富且独特,涉及面广。有些黎族特色文化早已广为人知,舞蹈方面如竹竿舞,服饰方面如黎家织锦,饮食方面如黎家biang酒……这些优秀的黎族文化早已进入校园并被有效继承和发扬,有些还被列入“非遗”文化宝库加以保护和传承。因此,进入校园的黎族特色文化,要具有如下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避免因为熟知所带来的审美疲劳,更要另辟蹊径,致力于挖掘黎族特色文化中比较“特别”且能引发学生学习和传承热情的东西。“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中的课程设置,就立足于“文化”,又致力于“特色”。

1.立足于“文化”和“印记”。黎族风土人情内容丰富,涵盖黎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题的选材着眼于黎族婚俗文化、黎族纹身文化、黎族服饰文化,重在从“文化”中提炼黎族先人生活的印记,感受先人蕴藏在文化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其对黎族后人产生的深刻影响。

2.立足于“制作”和“创作”。在黎族各种器乐中,叮咚木和鼻箫虽然也被多数人所熟知,但也只是停留在敲击和吹奏的层面上。本课题主要从两种器乐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进行传授。尤其是音乐的创作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除了传授吹奏方法,还要学会制作这两种乐器,并学会创作独特的黎族歌曲。

3.立足于“艺术”和“创造”。藤编用品是黎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必需用品,重在实用耐用。本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藤编用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将“用品”提升为“艺术”,让学生不仅会编,更重要的是要编出艺术美感,得到审美教育。

4.立足于“扎染”和“层次”。黎族蜡染技术在技法上参考了苗族的蜡染技术,在色彩上融入了黎族的蓝靛,在图案上多采用黎族图腾,充分体现了黎苗文化紧密相合的特征,并创造性地将“扎染”融入黎族蜡染技术中,用“扎染”的方式“扎”出深浅不一、凌而不乱且有层次的蓝色服饰。

5.立足于“制作”和“审美”。黎族树皮衣制作就立足于此。树皮衣的制作原料一般采自见血封喉树种,但由于该树种稀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受原料局限,用与之相关的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凸显“树皮衣”的视觉审美效果。除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体验树皮衣制作的艰辛和不易。

6.立足于“体验”和“原理”。如黎族钻木取火,通过让学生动手体验钻木取火的乐趣,从中悟出钻木取火的原理,为学科学习尤其是物理学科助力。

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地,欲根植于校园的黎族特色文化,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独特的黎族文化同学校的氛围、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融合,是黎族特色文化根植校园的关键。

二、系统建构,课程推动

黎族特色文化根植校园的重要载体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利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更有利于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当前“双减”背景下,对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课程安排、师资以及场地等原因,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零散,导致“课程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具有系统性,并通过课程形式有效推动。一是学时课程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制定相应的课程表,并与国家课程有效衔接;黎族特色文化课程共六类,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每周二、周三的课后17:00~18:00为授课时间,并将该课时纳入学校教师的工作量中。二是选课功能系统化。六类课程同时开放会遇到一个问题:学生想同时学习两门以上的课程怎么办?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六类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排课,学生可通过网络系统填报合适的课程。三是课程内容递进性。在原有的校本课程基础上将黎族特色文化课程内容设置成有梯度的三大类:通识类,比较浅层,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设置。如黎族风土人情,主要介绍黎族重要的婚庆、纹身、服饰等,让学生对黎族概貌有初步的了解。手操类,着重从实操方面来训练学生。如钻木取火和树皮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来练就钻木取火和树皮衣制作的技能。创作类,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黎族蜡染、藤编以及器乐,需要学生在学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四是授课流程系统化。六类课程推进按“通识—专题介绍—实际操作”层次进行:“通识”的内容为黎族风土人情,主要从黎族的起源说、黎族婚俗、黎族纹身以及服饰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黎族文化,比如黎族女子的纹身,从纹身的部位、图案以及原因等方面讲解,了解纹身对黎族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分班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如黎族蜡染技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染料的组成、扎染的原理以及染色的过程。

三、教练展评,五育并举

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主要以传授技能为主,学生通过学习,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提升。技能传授主要有“教—练—展—评”四步骤。

1.教“文化”,提兴趣。要让学生爱上黎族文化,就要解决学生的“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黎族特色文化的背后,有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如黎族文身文化,与一些以文身为美的文化不同,黎族文身的原因更多是出于自我安全与保护,这可通过一个古老的黎族故事来佐证—美丽的黎族姑娘为了让恶魔断绝霸占自己的念头,将身上裸露的地方全文上花纹,“变丑”使她躲过了一劫;后来,黎族妇女的文身主要是为了辟邪,跟审美的关联并不大。而叮咚木的由来,与黎族人民的生产劳动有关,在刀耕火种的时代,黎族人民通过击打竹木来恫吓偷食的野兽,后来发现质地坚硬的木头发出的“叮咚”声驱赶野兽的效果更好,于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击打乐器“叮咚木”。让学生充分认识“文化”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在生活中积淀下来,从而提升对“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2.练“技能”,强本领。本课题中的黎族特色文化,绝大部分是技能方面的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亲身体验来感受成果来之不易。如藤编艺术,光是准备藤条就得经历打、洗、晒、拗、刨、削等工序;而最难的编织工序则需要先打好框架,织上固定器具轮廓的经线藤条,再绕着藤条细密地编上纬线藤条,往返穿插,这种过程既重复且枯燥,极其考验耐心。树皮衣的制作也极需要耐心,包括扒皮、修整、浸泡、漂洗、晒干、锤打和缝制等,每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的是气力。这些都还只是最基本的技能,要上升到审美和创作的层面,还得沉下心来,在多学多练中不断提高本领。

3.展“成果”,树信心。学生获取信心主要来自他人的认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要让学生感受成果被认可的喜悦。因此,可通过三种方式展示成果。一是校园展示。在校园里开办展示会,将学生作品一一展出,供师生鉴赏;二是展馆存放。开设展馆,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在展馆里,并在作品上注明学生的姓名、班级等。三是作品售卖。由学校组织,帮助学生推销作品,收入归学生所有。四是舞台展演。融合说(说黎族故事)、唱(唱黎族歌曲)、舞(黎族舞蹈)、染(黎族蜡染)、编(黎族竹编)、钻(钻木取火)、拍(树皮衣制作)等活动,组织一台舞美剧。通过各种展示平台,让学生的辛苦付出有所回报,进一步体会黎族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学习信心。

黎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有机地将教学的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智目标融合一体,融汇一身,实现技能领先、多维互补的目标整合。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增强知识、培养技能;能培养互动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美的熏陶;更能培育民族情怀,强化民族体认和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爱家爱乡的深厚感情。

猜你喜欢

黎族校本特色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特色种植促增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