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途径

2023-03-05高竟楠北京市延庆区农业农村局

品牌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核算资金事业单位

文/高竟楠 (北京市延庆区农业农村局)

事业单位是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团体,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社会关注,也会由于自身统筹能力的提高,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的运行水平。事业单位应该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带动和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结合自身的管理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具备严谨的管理意识,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但这是一项复杂的实际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多种途径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整体效能,最终在不断地调整下取得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

一、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结合较大的工作力度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进而发挥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属于提供无形产品的组织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事业单位对于很多产品而言也属于消费部门。事业单位与一般团体有很大区别,事业单位所涉及的活动都要进行成本降低,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水平,落实成本管理工作,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注意事业单位的社会性质。事业单位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团体,而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团体,所有的业务活动开展都不是为了取得丰厚的利润,而是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促进社会良好地发展。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支出费用与财政拨款费用相对比,对这些支出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通过成本管理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支出费用[1]。另一方面,当事业单位在考核内部业绩时,并不是以效益为考核基础,而是以社会效益为主,把社会效益定性为主要考核依据。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要求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要渗入成本控制理念,在这一理念的调解下引导事业单位员工具备成本管理意识,能够集中有效注意节约开支,在控制事业单位开支的基础上,保证资金运行能力保持良好流动顺畅。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后,可以带动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起到优化内部管理结构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得到良性的运行与发展,提升工作的整体效能以及社会的认同度与满意度。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的限制性因素

(一)成本管理缺少理念的支撑

很多事业单位在运行中,主要关注具体业务的处理,不具备成本管理理念,就会降低这项工作的实践意义,在管理中更加重视支出的管理,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事业单位资金支出方面,而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行中的综合成本缺乏科学的管理。如果事业单位持续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成本管理将呈现出工作无效化的趋势,不能为事业单位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资料,在事业单位当中将越来越透明化,这种成本管理就会具备极大的局限性,无法落实事业单位的整体成本管理目标。

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也经历着巨大变革,自身的运行和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事业单位本身缺少严格的管理体系,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讷讷管理和素养的缺失,对成本管理理念完全没有任何认知,只简单地认为成本管理是管理单位开支的管理工作,与自己部门的工作毫无关系,只是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而忽视了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协调性和配合度,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营造了一些实际弊端,降低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事业单位必须具备较好的统筹能力,规避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成本管理理念落实难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二)成本信息核算失误

事业单位由于社会公益性原因,所涉及的工作非常繁多,工作量非常大,工作人员在面对繁多的工作时,很容易出现成本信息核算的失误。由于事业单位的机构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都不具备实行核算工作的要求,单位内部的费用没有办法合理划分,所使用的划分方式没有明显效果[2]。因此,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不具备科学性,所取得的核算结果不具备准确性。可能事业单位的很多项目资金已经记录,当时这部分的资金并没有使用,对于没有使用的资金,工作人员没有明确划分,核对工作时也很难发现这个问题,在实际的核算操作中,就把这些没有使用的资金算入核算中,进而无法保证使用单位核算工作的准确度,所取得的核算结果也不能用于数据参考,因为核算结果不具备真实性。再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不准确,核算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折旧没有充分考虑,这种情况的发生会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生流失的情况,工作人员记录的账本与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不符。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成本核算失去真实性与准确性,呈现出事业单位成本信息核算失误的问题,阻碍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完成。

(三)非生产开支问题严重

通过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事业单位近几年非生产开支增长过快。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非生产开支的增长是因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宽,非生产开支会随之增大。并且,事业单位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会衍生出很多项目,进而增加单位开支。

从外部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并没有彻底贯彻预算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非生产开支问题严重,内部开支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遵守开支的相关制度与具体条例,也没有完全按照具体流程进行开支工作。再者,事业单位的非生产性费用在开支时没有严格按照成本管理的规定,这样的情况导致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事业单位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存在的非生产开支的问题非常严重,非生产开支还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如果事业单位严肃看待这个问题,事业单位的开支将会越来越多,难以控制,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出现流失的情况,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稳定。

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途径

(一)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在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及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首先,事业单位内部必须革新管理理念,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策略,把成本管理理念引入日常工作当中。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领导者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只有管理者更新自身的成本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才能在领导人员的带领下更新自身的成本管理理念,对成本管理理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明确成本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与自身工作的关系。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工作人员要明白自己有必要参与整体的成本控制工作,在积极配合中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3]。其次,要加强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掌控力度,对各项活动实行监督跟进,要求各项活动的负责人员对活动进度与具体开支出具情况报告。根据这些报告,管理人员可以了解每一笔费用的去处,当发现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时改进,减少资金的支出,避免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资金支出过多,产生资金上的浪费。最后,事业单位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善单位内部的不合理情况,提升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

同时,事业单位要积极培养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要求每个成本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满足岗位要求,具有良好的成本管理专业能力与较高的道德素质。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采用人才培训的方法,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安排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绩效综合能力培训。并且,事业单位所安排的培训授课人员必须是具备授课资格,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做好上述几点工作,才能通过培训的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更好地完成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确保成本信息核算质量

在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必须保证成本信息核算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规范化流程,以及事业单位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变化,分析了解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对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事业单位领导者应针对管理中的漏洞进行解决,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资源分配具备合理性。其次,事业单位应该注重权责发生制的使用,确定成本费用的运用流程以及费用记录方式,对成本费用的范围要根据科学性原则严格划分,进而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最后,在审核成本信息时,一定要根据相关制度规定严格审查,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只有成本信息具有准确性,成本信息的核算工作才有意义,才能真正发挥出核算工作的作用,避免成本信息的错误导致成本信息核算工作无效。要提高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核算质量,需要先期进行成本预测,对于未来单位的成本目标与成本水平进行规划,通过比对成本目标实现的各种方案,制定科学的成本决策后编制成本计划,通过审核与监督成本核算,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由此更好促进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质量的提高。

同时,事业单位要提升工作的准确性,加强成本管理制度建设。只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起到规范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由于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工作量比较大,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落实工作所取得的结果比较理想,必须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需要对多方面的事情进行考虑,主要包括成本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注重。在成本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单位的所有部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4]。因此,事业单位对各部门划分职责时,一定要先制定出划分方案,经过多方面验证与探讨,划分出主次分明的职责。只有构建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按照职责完成本职工作,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当发现工作问题时,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可以根据职责的划分找到负责人员问责,避免发生工作问题时,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促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努力工作,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三)强化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资金开支,针对非生产性开支增长过快的问题。必须强化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断地开展经济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各项经济活动累计的资金数额已经非常多,这种情况为事业单位的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时,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势在必行。

首先,事业单位应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全面分析,明确非生产性开支的必要性。针对非必要的一些非生产性开支应该及时避免,对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需要保留,实现减少不必要开支的目的。其次,对保留的非生产性开支实行严格管控,非生产性的每一项资金的支出必须出具计划报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资金支出报告细致分析,了解资金支出的必要性。如果确定为必要开支,对资金支出计划报告予以批准,如果资金支出绩效报告不具准确性与合理性,则开支应该予以退回,进而严格把控非生产开支,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5]。最后,资金支出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工作流程完成资金支出工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遵守具体标准。当工作人员收到资金拨款的手续后,才能按照具体要求进行拨款,不可以出现工作的随意性。如果管理人员发现工作人员存在工作不认真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进而保证资金支出工作具有严谨性,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对非生产性开支取得良好的管理结果,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资金流失的情况。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已经认真落实制定好的预算管理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限制单位出现严重的非生产开支,可以比较好地管理内部开支随意性现象;通过预算管理制度能够让单位上下都遵守日常开支的相关制度,日常开支完全根据单位具体流程进行。

同时,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工成本增加速度越来越快。面对这样的情况,事业单位应该对单位内部的岗位进行良好规划,明确每个部门需要的工作岗位。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能,每个部门需要安排的岗位也不尽相同,通过合理地安排岗位,保证不在事业单位内留无用的岗位,进而实现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6]。

当然,在事业单位安排各个岗位时,还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不可以把一个岗位安排多种工作,也不能把部门职责堆积,要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安排岗位,避免出现岗位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为工作人员增加过多的工作量,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只有合理的安排才能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控制人工成本。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途径的分析,可以看出,想要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需要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主要通过更新成本管理理念、确保成本信息核算质量与强化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等对策。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达到理想的成本管理效果。在对策实施的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注重落实的情况,保证这些对策可以充分在事业单位具体工作中落实,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有效性,进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核算资金事业单位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