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三重逻辑

2023-03-04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特色

张 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历史主动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强调新时代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9页。。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主体人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奋斗、勇于自我革命、自觉能动改造社会历史的精神品质。具备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尤为必要。新时代青年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领悟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步的自信,展现应有的历史主动精神。

一 历史逻辑:学懂“五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步的自信

青年要紧扣“五史”学习,明史增智,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规律的自觉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加强“五史”教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五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2)习近平:《学好“四史” 永葆初心 永担使命》,《求是》2021年第11期,第5页。青年要堪当大用,必先学懂“五史”,增强胜利自信、建设自信、发展自信、斗争自信、民族自信。

(一)真学党史,理解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增强青年坚定党领导的自信

党史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真学党史,是有为青年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教育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9日,第1版。。青年真学党史,要把握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主线,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一百年,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途径是敢于主动斗争、不懈团结奋斗。

青年真学党史,要把握革命建设胜利的关键“五个一”。一是找到一个主义:马克思主义。百年大党,百年风华,最根本的是找到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二是依靠一个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革命克敌制胜的铜墙铁壁,没有人民就没有历史,人民就是江山。三是维护一个核心:各个历史阶段的领袖。领袖就像大海航行的舵手,掌舵领航,使革命建设有了主心骨,便于凝聚力量,把群众组织起来。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第一代领导核心的作用时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33页。。青年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四是弘扬一个精神:团结奋斗。毛泽东同学提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物质力量。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团结奋斗史,青年要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斗的力量。五是得出一个结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时时刻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真学党史,是真懂党史的前提,也是增强青年坚定党领导自信的基础。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青年学懂党史,完全有理由有底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二)真学新中国史,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增强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

新中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实现小康,正走在共同富裕的大路上。青年要学懂新中国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信,激发爱国情怀。青年学懂新中国史,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实现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从“195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3页。跃升至2022年的“一百一十四万亿元”(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8页。。全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青年学懂新中国史,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创业史。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七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74页。新中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历史,就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历史,就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历史。青年学史增信,知道玉汝于成,唯有团结奋斗,披荆斩棘,勇敢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成功。青年学懂新中国史,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国家面临政治、经济、军事一系列严峻挑战。党领导人民成功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青年学懂新中国史,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中国是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没有基础可依,没有经验可循。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所难免出现错误和曲折。青年要正确认识探索中的挫折,懂得成就是主流,不因失误而否定成就,要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青年学懂中国史,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要认清新中国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方位”(8)陈金龙、李捷、程美东、解丽霞:《新中国史的科学史观、核心问题与精神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9期,第16页。,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三)真学改革开放史,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规律,增强青年坚定改革开放的自信

改革开放史是指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实践史。青年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未来的担当者,必须学懂改革开放史,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的重大决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开放是一种战略,开放带来进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飞跃。

青年学懂改革开放史,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两个奇迹”。改革开放破除思想藩篱,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增长,这是第一大奇迹。我国GDP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0万亿元,过10年后,到了2022年增长至114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经济运行平稳,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第二大奇迹是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总体安全,各个时期分别形成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青年学懂改革开放史,要传承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伟大的实践蕴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大潮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滋养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改革开放精神就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就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青年学懂改革开放史,就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敢闯敢试,自强不息,增强创新发展自信。

(四)真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增强青年坚定社会斗争的自信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从1516年至今500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运动史、制度建设史。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青年要运用唯物史观,学习领会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时间的维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逻辑。青年学懂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的重要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发表为标志,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探索建立理想社会,但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矛盾根源、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使理论陷入空想。只有到了19世纪40年代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建党的学说,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青年学懂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使无产阶级建立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有了理论依据,俄国是第一个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转变的国家。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宁突破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率先领导俄国人民在1917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国也同样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青年学懂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转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指导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成功地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在1919年成立共产国际,兴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最多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参加。中国是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此外,在20世纪30年代后,亚非拉的许多国家也纷纷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道路上布满荆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页。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斗争,青年学懂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深刻领会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青年通过学史明理,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动精神,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更加坚定斗争自信、胜利自信。

(五)真学中华民族发展史,理解和把握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增强青年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青年学懂中华民族发展史,要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一个整体性范畴,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唯物史观的宏大视野整体把握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列提出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再次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作为“五史”之一进行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伟大的民族,创造了5000多年辉煌的不间断的文明史,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结出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青年生活在新时代,要学懂中华民族发展史,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自强不息,勇毅前行。

青年学懂中华民族发展史,就要领悟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12)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青年要挺膺担当,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要了解和弘扬中华文明所固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青年要了解中华文明从不中断的连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文明道路的时代选择,要坚持走自己的中国特色道路;青年要了解中华文明守正而不守旧的创新性,要勇于接受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青年要了解中华文明不可分裂的统一性,国家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青年要了解中华文明开放的包容性,坚持多样性和一致性的统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世界不同文明;青年要了解中华文明不搞对抗的和平性,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走和平发展道路。

青年学懂中华民族发展史,就要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优势,熟知中国智慧,积累中国经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青年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由之路。”(13)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两个“结合”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 理论逻辑:弄通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觉

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青年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增强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历史自觉是主体的自我认知和对客体的认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历史自觉就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自我认知和对中国、对世界的认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要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特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历史自觉,主动作为。

(一)真学理论,形成历史自觉的前提

真学理论是形成历史自觉的前提。这里就有一个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历史自觉是对历史运行逻辑的把握,需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自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因此,青年真学理论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原著,原原本本学,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学原理,悟思想,不断在实践中学习、验证。另外,青年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史,学习总结社会主义在中国及世界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出现挫折的教训,以史为鉴,提升历史自觉,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1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树立大历史观,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学习方法,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探究历史演变规律,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正确判断;其次,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学习方法,一分为二,从普遍的、联系的、具体的观点看问题,对历史的不同时期作出正确判断;再次,要运用批判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探究过程,要用正确的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正确判断。

(二)真懂理论,理解历史自觉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1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1版。青年真学理论才能真懂理论,真懂理论是理解历史自觉的基础。青年要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显著特点。青年真懂理论就要把领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青年要明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理论,主体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青年想问题、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即世界观,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青年真懂马克思主义还要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全面、辩证、客观地分析历史重大事件,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历史自觉,指导现实实践活动。

青年真懂理论,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没有穷尽真理,始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提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6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需要走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胜利。青年真懂马克思主义,就要真正学懂弄通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求真务实,在学深中悟透,自觉捍卫“两个确立”。

(三)真信理论,坚守历史自觉的关键

真信是真学真懂的必然结果。青年真信理论就要真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让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表现在既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又同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年真信理论,就要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以此作为行动指南,“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17)高翔:《高扬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2期,第4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年真信理论,就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体理论中国化,提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为初心使命,与人民在一起、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面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凝练“坚持人民至上”作为百年大党成功的十大经验之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青年是人民中的生力军,要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三 实践逻辑:力行做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担当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用于指导现实生活,但要随着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才能出真知。青年面向新时代,承载着党的百年辉煌成就,正在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青年人要真用“五史”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主动筑牢理想信念;要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守历史自觉,始终保持团结奋斗;要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化历史担当,敢于进行伟大斗争,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建功立业。

(一)坚定历史自信,主动筑牢理想信念

青年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表现出的奋斗精神昭示着强有力的历史自信。青年坚定历史自信,就必须坚信党的领导,主动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9)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2022年第3期,第4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青年人也一样,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缺“钙”,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20)习近平:《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人民日报》,2023年6月27日,第1版。。

青年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理想信念是“钙”,也是青年奋斗的精神源泉。青年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产主义蕴涵思想、运动和制度三大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青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实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都是在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青年要立志高远,心无旁骛,形成明辨社会发展大势的历史自觉。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8版。,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也是党历尽百年苦难而风华正茂的成功宝典。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从严治党,找到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以保持百年大党的永续发展和长盛不衰。青年要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清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防微杜渐。同时,青年要修身养性,克服私心杂念,与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坚守历史自觉,始终保持团结奋斗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青年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团结奋斗,首先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百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领导,人民的团结才有主心骨;只有坚持党领导,人民的奋斗才有坐标系。”(22)红言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红旗文稿》2022年第3期,第47页。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成功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所形成的历史自觉,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青年要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与工农群众团结在一起。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很好地被组织起来,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团结的伟力。因此,青年要认清历史大势,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戮力前行,主动作为。

青年要坚持团结奋斗,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当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要发展好统一战线,画好同心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青年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的领导为圆心,最大限度地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2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21年1月6日,第1版。,促进海内外中华青年的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为不断壮大统一战线队伍贡献青春和智慧。

青年要坚持团结奋斗,务必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标,提出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他号召青年要有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决心,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才。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姿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寄语:“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24)《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第1版。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赋于青年艰苦奋斗新的内涵,指示青年的学业、事业要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思想境界,要能吃苦、肯奋斗,不负年华,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波诡云谲,国内经济发展压力加大,中华民族复兴道路布满荆棘,青年要铭记总书记嘱托,勇敢面对风险挑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强化历史担当,敢于进行伟大斗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25)《“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人民论坛)——奋斗者正青春》,《人民日报》,2022年5月5日,第1版。。青年奋斗也是中国的明天,新时代是青年接续奋斗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寄于厚望,指示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26)《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3年1月1日,第1版。。新时代需要青年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必然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青年是新时代的亲历者、建设者,必将接受和经历党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青年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有担当就必须有作为,不作为就是不担当。青年面对风险要勇于担当,面对挑战要敢于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担当作为是使命要求,新时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难得的建功立业人生际遇,要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奋斗。

担当作为要求青年练就过硬本领。青年要履行担当作为,就必须勤学苦练、夯实本领,这是必要条件。梅花香自苦寒来,本领需要在艰苦的学习实践中练就。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青年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扎实而又全面的本领,特别要练就学习的本领、为人处事的本领、创新创业的本领。年轻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正当时。青年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在实践中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悉贯穿于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27)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2022年第3期,第15页。,掌握与工作相关的业务本领,拓展担当作为的专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寄予厚望,指出“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2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青年做人要实,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练就做人的本领。同时,青年谋事也要实,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提升做事本领。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青年最具创新热情,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善于发现问题,回答时代之问,积蓄创新本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事业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创新创业创造。

青年过硬本领必须在斗争实践中锻造。实践增长才干,过硬的本领要在实践中练就、在斗争中检验。青年要清醒地认识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常态。当今世界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矛盾将长期存在并有激化的可能。国内将长期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青年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以及小事小节中都要坚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青年,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2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青年敢于斗争,就是为党和国家担责,在国际上,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批判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坚决反对美西方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霸凌行为;在国内,要稳住立场,与腐败势力进行彻底的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斗争”(3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23年,第286页。。青年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问题,对待敌人宜采用专政的手段,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进行打击,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宜采取民主的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面临的矛盾问题不会少,可能会增多或更复杂。青年既要有敢于斗争的精气神,又要有善于斗争的真本领,坚持自我革命,经受实践考验,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