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国河:一切为了国家需要

2023-03-04沈黎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普化学国家

文/沈黎明

2022 年元旦前夕,由中宣部、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等6 部门发起组织的2021 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沙国河光荣上榜,成为全国10 位获此殊荣者之一。

在我国科研工作者队伍中,沙国河堪称一位贡献卓越、创造多项第一的大家:

他是我国第一台化学激波管的设计者,研制出的微波吸收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化学激光器为中国强激光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在分子碰撞传能实验中首次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该发现于2000 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他是中国科协为全国各地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来担任义务辅导员的第一位院士,也是我国第一位在青少年中设立院士科普工作站的科学家。

作为一名从部队基层排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科学大家,沙国河研究领域的每一次转换,都紧跟科研需求的变化。从激波管化学动力学到微波吸收材料,从化学激光器、激光化学到分子反应动力学…… “一切为了国家需要”,是沙国河一生从事科研事业的追求。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祖国的忠诚,书写了科技报国的精彩人生。

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

1934 年5 月,沙国河出生在四川成都,自幼聪慧过人。父母在他5 岁半的时候就把他送进当地名校,希望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沙国河先后就读于四川树德中学附小、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树德附小是朱德的母校,石室中学则是郭沫若就读过的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有着良好的校风,学习氛围浓厚。因此,沙国河从上学开始,便浸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科知识。他广泛阅读了各类课外书籍,其中最喜欢的是自然科学的科普读物,经常一看起来便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沙国河几乎把学校图书馆里的科普书籍读了个遍。

但是,沙国河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中度过少年时光的沙国河,用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信念越来越坚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国河更加发奋读书,期盼着学到最先进、对国家最有用的知识。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家号召有志青年报名参军,准备赴朝作战、保家卫国。当时,沙国河正在读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优异,上大学指日可待。是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还是按部就班考大学?面对这道摆在自己面前的人生选择题,沙国河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只有国家安定了,知识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否则根本谈不上科学报国!”他毅然决定报名参军。

投笔从戎的沙国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参训队接受军事训练,为赴朝参战做准备。由于意志坚定、训练刻苦,又有较高的文化,没多久,沙国河就被提拔为排长。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沙国河接受了革命军人优良品质教育和革命传统熏陶,一个信念在他心中确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只有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人物简介:

沙国河,1934 年5 月出生于四川成都,200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固体燃料、化学激光器研究特别是激光化学基础研究上,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他以国家需要为科研攻坚方向,自行设计、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化学激波管和第一台化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设立我国第一个院士科普工作站,是我国首位担任“科普大篷车”义务讲解员的院士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及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奋战科研一线勇挑重担

1952 年,抗美援朝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朝鲜战场战局趋于稳定。首长知道沙国河“弃文从武”的经历后,觉得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于是便根据他热爱物理、化学的特点,保送他到北京石油学院学习。

沙国河深知组织对自己寄予厚望,因此,他步入大学校园后,一头扎进书海里,把心思全部用在学习上。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成了他学习生活的常态。大学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学化学的学生,沙国河还自学了大学物理课程,大大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1957 年,沙国河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毕业之际,正是我国石油产品最为短缺之时,不仅工业生产、国防安全受到影响,连满大街跑的公共汽车都只能用煤气作燃料,车顶上背个大煤气包,像老黄牛似的慢慢跑。尽快解决“油荒”,成为保证新中国建设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央政府决定在大连成立新中国第一个石油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号召全国各地人才包括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大连工作。当时全国建设都需要人才,出生在成都的沙国河完全可以回到老家——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但他认为:“既然国家发出了号召,我就应该急国家之所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他积极报名,来到了滨城大连。

在科学研究领域,很多科学家通常一生只主攻一个专题,而沙国河却不同,他的科研方向总是与“变”字联系在一起,根据国家的需要不断变化,时刻体现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精神。

作为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系高才生,沙国河来到研究所,立即被安排攻克“水煤气合成石油”这一最紧要课题。沙国河接受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立即全身心投入研究,很快便取得可喜进展,有了初步成果。就在这时,大庆发现了大油田,一下子解决了全国性“油荒”,人工合成石油研究不需要再搞了,沙国河便准备将科研方向转向其他与石油相关的课题。恰在此时,大连化物所接到中科院指示:国家急需开展高能燃料合成(即火箭推进剂)、气相爆轰波及高温快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任务紧急,所领导经过慎重研究,认为沙国河知识面广、研究能力强,是年轻科研人员中的最佳人选。当所领导找来沙国河说明情况并征求他的意见时,沙国河略一沉思,马上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沙国河深知,从一个比较熟悉的研究领域转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要想取得成果绝非易事。因此,科研一开始,他就一切以工作为中心,饮食起居全部围着自己的研究工作转,作息时间全被打乱了。平日里,别人休息了,他还在挑灯夜战;周末,别人出去游玩了,他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就这样,沙国河很快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化学激波管,完成了氯化碘的高温气相分解反应力学研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水平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聚焦国家需要屡创辉煌

20 世纪60 年代末,大连化物所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国防科委要求尽快研制出一种新型微波吸收材料。任务急、时间紧,可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科研人员人人谨小慎微,生怕工作中出错,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项重要任务交给谁呢?所领导想到了沙国河——他政治觉悟高、组织能力强,才华出众,堪当重任。于是,所里决定由他担任课题组组长,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沙国河一如既往地爽快:“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努力完成任务!”

微波吸收材料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微波通信、电子等领域。沙国河心中清楚,国防科委的要求,肯定与国家国防建设有关。他深感责任重大,接受任务后立即带领同事们投入到科研中。由于特殊需要,这项研究的很多作业要在野外搭建的帐篷中进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有时他们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为了国家需要,沙国河和同事们硬是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风餐露宿大干3 年,最终研究出新型微波吸收材料,微波吸收率高达99%以上。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后来还获得了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此后,沙国河根据组织要求,又先后将研究转向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等诸多领域。每次工作有重大变动,他都毫无怨言,欣然接受。从水煤气合成石油到高能燃料,从激波管化学动力学到新型微波吸收材料,从化学激光器、激光化学到分子反应动力学……沙国河一次次跨越学科领域,都是从头打拼。无论领域和科研内容如何变化,他“一切以国家需要为重”的信念始终没变。

在一次实验中,年过花甲的沙国河发现有一个光谱信号很特殊,按照公认的理论公式解释不通。在进行了多次反复验证后,证明实验没有出错。沙国河反复对照实验数据进行演算推导,终于找到了原因:根据量子力学理论,传能过程应具有波动特性,实验中的异常正是一直在寻找的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2000 年,该发现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沙国河的科研生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1997 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8 年,他被全球化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选为会士。2006 年“七一”前夕,72 岁的沙国河实现了自己几十年的夙愿,光荣入党。2011 年,他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不为金钱所动投身科普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沙国河不仅工作态度严谨,更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提升,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将来,因此,必须从娃娃抓起,及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才。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沙国河年岁渐大以后,科研任务不那么重了,便决定把休息时间用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上,走进中小学为孩子们举办科普讲座。

作为一名资深科学家,沙国河清楚,小孩子感性认识强,给他们讲自然科学知识,光干巴巴地说是不行的,必须辅以一些科学小实验,才能吸引住孩子们。他多次跑到市场买回材料,亲自动手制作激光器、高压静电除尘器、平面形“马德堡半球”以及光纤传输激光、高压放电、静电除尘、磁悬浮、遥控飞碟等实验装置,大大小小一共做了几十套,其中不少是他根据青少年知识水平进行的“小发明”。

一切准备就绪,沙国河主动找到大连市科协表明心意。在科协的安排下,他很快行动起来。每当他带着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到孩子们中间,边实验边讲解时,原本平静的课堂立即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他的每一个“精彩表演”都能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有一名中学生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通过沙爷爷的讲解和实验,我知道了激光的特点、激光的作用,知道了电是什么、怎样储存电、怎样制作电瓶,知道了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大气压的作用,激光和灯光、阳光有什么不同……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

沙国河走进校园普及科学知识

沙国河给青少年上科普课,从不收一分钱,而那些用作实验的教具,也都是他自掏腰包买材料制作的。多年来,社会上经常有社团、学会等组织慕名找到沙国河,力邀他去讲课,给的报酬都不菲,可他却不为所动,把科研以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中。有人说沙国河傻:“都是讲课,同样出力,放着大钱不挣,专干赔本儿的买卖,这不是跟钱过不去吗?”一些好友则劝他:“科普工作你做点儿,外出讲课挣钱也别耽误,两者兼顾一下嘛!”对于前者,沙国河不予理睬;对于后者,沙国河真诚相告:“孩子们天生有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只要经过启迪、引导、开发,他们就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科学迷、发明迷,成为我们科学事业的接班人。一个人挣钱是有数的,但如果为国家培养出一个科学家,那可是无价的啊!”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朋友无言以对。

20 多年来,沙国河的科普讲座已经走进大连城乡几十所中小学。他不仅成为中国科协2000 年在全国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来,第一位担任义务辅导员的院士科学家,还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院士科普工作站。沙国河荣获2021 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时,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他:“耄耋之年不言退,你用童心永驻播撒科学之光。”这无疑是对他多年来从事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最好肯定。

如今,沙国河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不知疲倦地为祖国下一代的科普教育奔忙着……

猜你喜欢

科普化学国家
科普达人养成记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奇妙的化学
把国家“租”出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