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思考
2023-03-04余永江
林 晶,余永江,石 钰,胡 恒
1.福建省气象宣传科普教育中心,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7;3.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福州 350007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海陆差异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年平均气温偏高,暖事件(如高温日数、暖冬等)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
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雷雨大风、干旱、高温、低温冻害、龙卷风和沿海大风等。其中,春季(3—4月)主要有强对流天气(包括雷电、冰雹、雷雨大风和龙卷风等)、春旱、倒春寒、春季沿海大风;夏季(7—9月)主要有台风、高温、夏旱、局地强降水;秋季(10—11月)主要有秋旱、寒露风、晚台风。在福建造成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居第一位。据不完全统计,1981—2010年气象灾害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 880亿元,其中2001—2010年超过1 160亿元,2010—2019年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1 200亿元。2019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超过80万hm2,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0万 t,主要的农作物有稻谷、甘薯、马铃薯及花生、油菜籽、烤烟、蔬菜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其中冰雹和干旱对生态和农业生产也造成较大的灾害损失。
“十三五”以来,福建省气象部门及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地面人影作业4 000多次,发射火箭弹超过25 000枚,火箭作业量名列全国前茅,累计保护农作物面积超过266 667 hm2,增雨近20亿 t),为水资源调度、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生态修复、流域治污、净化空气质量等提供了服务,显著减少了冰雹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为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随着新形势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工影响天气在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保障需求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1],这对人影培训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培训班主要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员和操作员开展的培训内容,远不能满足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从人影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层面对人影培训进行统筹规划,强化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合理设置培训班型,强化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层次,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是福建省人影培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2]。
1 人工影响天气培训现状
1.1 队伍和作业人员建设
目前,福建省10个设区、市共有人工影响天气流动作业队伍180支,作业人员659人(表1)。其中,三明、龙岩、南平市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市,这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结构对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和地方政府对人影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表1 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流动作业队伍和业务人员建设情况
1.2 人工影响天气培训基本情况
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员培训班由福建省培训中心负责举办,各设区、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操作员培训班由本市气象局和培训中心联合发文组织举办。指挥员和操作员合格人员名单均由培训中心发文确认,操作员可以允许非气象部门外部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指挥员必须是气象部门内部人员。
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员培训班每年举办1期,每期50人。培训对象有两类:一是区域指挥员,要求为市气象台或服务中心业务骨干;二是现场指挥员,要求为取得人影作业操作员资格2年以上的气象部门内部人员。持证超过5年的指挥员也要重新参加培训考试。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操作员培训班每年大概开设4~5期,每期培训人数20~60人不等。培训对象为拟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但尚未获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操作员资格的人员,以及持证超过5年的人员。
2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2.1 需求分析
2021年福建省明确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目标为发展优质稻生产,全省优质稻面积达466 667 hm2,完成86 667 hm2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古田食用菌等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夷山茶等20个优势重点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 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形成点、线、面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目标。以上农业发展目标对人工影响天气保驾护航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运行更为顺畅,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安全管理、科研等五大能力明显提升,实现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
当前,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和业务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三是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人工影响天气多源观测数据运用不足,暖云增雨作业技术还不够成熟,防雹作业效果分析方法存在技术瓶颈,人影数值模拟工作亟待深入开展[3]。
2.2 人工影响天气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根据“耕云”行动计划,可以明确人工影响天气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一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机理、云降水数值预报模式、云水资源评估、新型装备与催化技术、业务技术平台、效果检验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二是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建设;三是加强业务科研领军人才建设,设置省级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首席岗位,强化省级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省级和市县级科研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四是基层流动作业队伍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3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构想
3.1 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
根据福建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耕云”行动计划实施目标,结合当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存的薄弱环节,培训中心设计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培训模块课程。在开发模块化课程时,应按照分别适用省级、市级、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培训需求,兼顾不同区域的特点,按需设置课程,并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开发课程。在设置子模块时,按照实际岗位业务流程安排培训课程,每个子模块有独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3]。人工影响天气模块化课程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分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安全管理、科研成果应用5个模块(表2)。各模块具体课程内容、课时设计,需要结合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表2 人工影响天气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
3.2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近年来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迅速提升,需要学员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对开展人影工作的从业人员的岗位业务技能和人影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影业务培训工作也由此面临着培训课时、培训人次、培训经费等方面的压力,以及培训组织人员不足及培训效果提升趋缓的压力。为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平台采用混合式教学培训模式(表3)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发展和业务技术水平稳步提升[4-10]。
表3 人工影响天气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