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023-03-03宋少平
宋少平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和结构的质量,必须确保施工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及要求,这样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做好深入检测。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不仅可以为混凝土的科学合理配置提供参考,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但目前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还有待加强。
2 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1 混凝土原材料组成
混凝土原材料大致由水、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组成,根据建筑工程类型的不同,各种原料的配比也会有所不同。由于混凝土原材料成本较低、采购渠道较广,因此,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工程材料。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质量控制主要围绕以上几种基本组成材料进行。除了所用材料的质量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效果之外,各种材料的配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例如,水灰的添加比例过低,会使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达标,最终导致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达不到检测标准,易出现混凝土干燥开裂问题。但如果水灰添加比例过高,又会导致混凝土的保水性变差,出现离析现象,使其内部容易产生大量水泡,待混凝土干燥后,其内部就会出现蜂窝状结构,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2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的意义
(1)在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及质量控制后,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工程材料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例如,在一些案例中,建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用泥浆代替砂浆,但泥浆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其流动性较大,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仅不利于混凝土结构成型,而且其强度和物理硬度也不符合标准,极易造成混凝土变形。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及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工程质量事故。
(2)规范地进行混凝土检验检测,有利于帮助建筑工程项目节约成本。因为工程项目在施工结束后,必须经过有关质检部门的质量合格验证,通过质量评审后才能交付竣工。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导致审核未通过,则需要进行大规模整改。一方面,拖延了施工工期,增加了建设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使用额外的混凝土进行加固修整,这也会增加预算。如果能在施工前期就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质量,保证一次性通过工程检验,就可以避免项目重复施工,为建筑单位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
3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
3.1 水泥检测
水泥的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水泥强度检测中,当水灰比相同时,必须保证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关系。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强度设计为34.5MPa,其强度等级为C30,此时应采用42.5 等级的水泥进行拌制,当水泥强度为48MPa 时,计算得水灰比为63%。但在实际拌制中,当由于某一原因而使用等级为32.5、强度为38MPa 的水泥来拌制时,经计算可知,混凝土强度仅为27.3MPa,此时与设计标准强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判定水泥强度为不合格。
3.2 掺合料检测
在混凝土掺合料中,粉煤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材料,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和易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生产出的粉煤灰对水的需求总量是不一样的。在对掺合料进行检测时,应以需水量比作为参考。如果是同一厂家的粉煤灰,那么其细度越大,所需水量也就越大,此时需水量比也会越大。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可以减少外加剂用量,但如果选择细度小、需水量少的粉煤灰,就需加入相应剂量的添加剂,这样反而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人员需提高粉煤灰细度的重视程度。
3.3 外加剂检测
外加剂可以合理地调节混凝土性能。通过对砂浆需水量与初凝时间的比较,可以看出砂浆外加剂的减水率和缓凝持续时间并不会影响水泥混凝土性能。如果将减水率差的混凝土外加剂纳入混凝土材料中,则需对用水量和混凝土材料外加剂掺合率作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外加剂净浆流动性的调节测定有时也会出现误判,当水泥在陈化时间相对较长、适应性较佳、净浆流动性较大时,损失就会相对少一些。因此,在对水泥外加剂进行检测时,必须使用新鲜且已冷却到室温的水泥。
3.4 砂检测
混凝土中所用的砂一般是Ⅱ区中砂,对这种原材料进行检测时,应先进行目测,观察其中是否掺杂泥块。一般情况下,泥块含量多的砂材料含泥量也大,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果经目测未发现砂内含有过多泥块,那么需将砂放到手中揉搓,发现手上有大量泥粉,就说明这种砂不适合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粗砂或细砂,则要控制砂率和粉煤灰掺入量。在日常对砂进行检测时,应将黄砂级配作为重点检测对象。
3.5 石子检测
石子的粒形和级配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在选择石子时,要检测石子的压碎值,如经检测后发现石子压碎值过大,那么这种石子材料就不适用于高标号混凝土生产。此外,片状多且级配差的石子孔隙率会很大,这类石子所调配出的混凝土可泵性效果也会很差,而且还需用大量的黄砂和水泥来进行填充,会增加工程项目成本,因此,不能使用这类石子。
4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4.1 水泥质量控制
在对水泥材料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对水泥的生产厂家、品质、生产批号等信息进行全面检验。为此,水泥生产厂家须向施工单位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并在水泥出厂前7d 对除强度以外的一些项目进行检测,强度检测结果应在水泥产品出厂后1 个月内补报完整。水泥检测报告主要包括水泥细度、不溶性物质总量、含碱量、SO3含量、凝结时间等指标。保证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如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为C30,则水泥细度一般不能低于371m2/kg,碱含量也不能高于3.5%,SO3含量应控制在0.62%,凝结时间应控制在140~150min,这样才能满足实际需要。
4.2 石子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石子材料大致可分为碎石和卵石两类,其中卵石是天然形成,表面光滑但应用率较低。石子的等级和直径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影响。对于钢筋间距与工程结构的断面来说,所用自然石子的最大直径不应超过40mm、人工碎石的直径不应超过50mm。
4.3 掺合料质量控制
掺合料由很多材料组成,比较常用的有矿粉、硅粉、粉煤灰等。其中,在混凝土配置中使用最多的掺合料就是粉煤灰,科学使用粉煤灰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来说,如果粉煤灰的细度越高,则需要的水量也越多。在实际检测中,应对粉煤灰需水量、含水量、细度等进行检测。例如,在建筑工程混凝土配比中,使用Ⅱ级F 类粉煤类时,细度一般要控制在23.5%、碱含量要控制在0.78%,这样才能符合实际要求。
4.4 水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制作中,不能加入未经处理的工业用水或污水,在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工程中,也不能加入海水,可以使用饮用水。而且在配比过程中,还要检验水的微量元素,如果水中含有过多Cl-或SO42-等有害物质,将影响混凝土的配比。因此,必须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水。
4.5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外加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凝土的特性和质量,它是混凝土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安全性。要保证外加剂的减水率高、增强效果好、持久性强。确保外加剂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与水泥等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好的黏聚性。另外,在添加外加剂时,要进行相关试验,确定外加剂的用量,以保证整体应用效果。外加剂在实际使用之前,还需要对实验报告和出厂证明进行审核,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添加。
5 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
5.1 制定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案
质检人员选用的检验方法必须以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为基础,保证混凝土制作要求与质检规范相符,并以检验项目中最经典的项目为重点。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相关负责人应制定适当的检测顺序,确定检测区域的具体位置。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为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保障,检测人员必须对不同的混凝土材质进行更深入的采集。
5.2 浇筑温度管理措施
在实际浇筑过程中,要对施工温度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控,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符合标准。首先,企业在进行施工温度控制时,要根据现场气温和混凝土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高温管理。如果现场温度过高、水蒸发速率过快,就要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一层保湿物料,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开裂或质量问题,以有效提高施工水平和浇筑质量,从而打破传统管理工作的局限,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其次,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合理措施来解决。
5.3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一方面,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并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展施工技术的管理活动,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保证混凝土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规范合理布置模板构造,保证模板的尺寸和构造都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在实际装配工作中,还要注意装配位置与密封性的协调,以达到设计规范要求,从而避免由于模具布置不符合要求而影响建筑材料的成形质量。另外,在施工期间,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混凝土料、砂石材料等,并按照先后顺序严格做好施工管理,避免由于放置顺序不当而导致构件离析。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还要科学合理地采取工艺创新措施,将浇筑时间、强度等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其内部的泡沫挤出来,以确保整个构件的浇筑质量符合要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各原材料的选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充分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所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从而对质量做好有效控制,同时依据相应标准和规范来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