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分层教学法的中职钳工实训课程建设
2023-03-03单瑞祥
单瑞祥
(贵州师范大学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550025,贵州贵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包含职高、中专、技校等,其教学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具备职业能力、可以在一线从事生产制造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机械加工制造专业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机械技能型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其中钳工实训是重要课程。社会发展对钳工技术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即不仅要掌握基础的钳工知识,还要具备工程职业素养、高新技术思维、核心素养等。但是如今中职钳工实训课程存在职业能力欠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忽视个体差异、教育评价体系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动态分层教学法的视角对钳工课程要点进行分析,以充分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提升中职加工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1 中职钳工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1.1 职业能力培养欠缺
目前中职院校钳工实训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即传统的专业知识+动手操作+实习存在一些问题。这种模式在一定阶段对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规划布局相当广,所以在发展初期需要培养大量的车间生产线工作者,这些人员往往经过简单培训后直接上手操作,这种模式在当时那个发展阶段还行得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的转型,这种模式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过多地侧重于知识的学习,课程教学中往往缺少对实际工作生活中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理实分离的培养方式也会缺失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向功能。
1.2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中职院校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传统“师本位”的观念,认为钳工课程内容就是教师用PPT 或者视频讲解后,学生根据讲解内容拿到零件、锯条、锉刀进行加工,然后提交作业。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尚未转变,认为放弃自己的主体位置又谈何人才培养。没有将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也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度考虑在内,课程体系只适配于教师团队讲授而非适配于学生群体,实训质量无法保证,也就容易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陷入恶性循环。
1.3 个体差异被忽视
个体差异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表现也十分明显,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且学习进度不尽相同。但是在中职钳工实训课程中许多教学者忽视了这点,在教学任务、教学时长分配中没有考虑个体差异因素,一方面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进程缓慢、教学质量不佳,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个体差异的教学使学生个体发展得不到保障,好生差生中等生都处于同样的学习进度中,这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1.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反馈,是阶段性教学质量的评估、审视,并且可以为下一步教学计划做铺垫。目前我国中职钳工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较为单一,大多还停留在终结性评价或者过程性评价阶段,这种将结果或者过程作为评判标准的方法没有很好地将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纵向对比,而仅仅是横向的对比。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只有教师单方面参与其中,企业行会参与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往的学习经历、知识储备不尽相同,应让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现在与未来的学习,而非沦为可有可无的形式。
2 动态分层教学法分析
2.1 分层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分层教学法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在的学习水平和在外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所形成的区域,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不同[2]。分层教学法就是将不同发展区的学生进行分层来实施教学,被一些教师群体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2.2 分层教学法的缺陷
分层教学法的缺陷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由于分层过程较为复杂,一些教师团体在进行分层时往往间隔时间较长甚至在开学时分快班慢班区别对待,快班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并有着很大的优先级,对慢班的学生比较不重视。因此,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法很有必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分级,以实现教学计划的动态化制订。
2.3 支架化过渡
动态分层教学法和钳工实训课程不会平白无故产生交集,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支架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建设与选取。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可以将学生差异性转化成一种课堂资源,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输出多采用对方可以听懂的话术来进行讲解,若自身储备不足就会回过头来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支架化过渡既可以有效改变教师师本位的思想观念,也可挖掘课堂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使学生获得很强的学习动力[3]。
3 动态分层教学法下的中职钳工实训课程建设
3.1 划分学生学习群体
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在入学时便有一定的差别,后续学习过程中还会拉大或变化,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的测试要保持相关性和延续性。在钳工实训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对钳工实训的设备、工具等的认识及对其功能的了解,如对钳台、虎钳、锉刀、锯刀及其用途的识别了解。将学生大体分为基础较好、具有基本认知、不熟悉三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程规划中应当适当提高教学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难度,对于零件加工精确度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具有基本认知的学生,在要求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着重知识内化过程,培养其对于钳工实训的兴趣并自觉探究。对于不熟悉钳工实训知识的学生,教师要着眼引导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层次。这样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分层培养,对提升其职业能力有极大意义。
3.2 构建健康教育生态机制
3.2.1 课程资源的分层整合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把握难易程度,考虑更多学生的实际所需。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了解清楚后再规划下一步课程内容。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先用数字化方式让他们跟随学习,再让他们参观实物展示,最后让他们上手操作;对于掌握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可以用多媒体或者3D 模型进行讲解演示,让他们跟随具体步骤反复学习、练习。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采用新式教学设备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便捷,使内容更具多样性,比如可以将零部件的半剖图、全剖图等更加直白地展示出来,使抽象概念具象化。而传统课程设置中这一部分需要学生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二维的纸面课本使教学内容很抽象,学生往往感到晦涩难懂。
3.2.2 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动态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为了避免产生资源浪费,要求对师资力量进行有效的分配、配置,并加以充分利用。同一教师要对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跟踪式动态分层,固定教师定期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划分层次,及时发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
3.2.3 生本位思想
中职学生学习功底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在动态分层教学中更应该树立生本位的思想。比如,在教授“锯切割”部分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切割方法,教学计划要明确锯切割时切割缝与基准线误差小于0.2 mm,在开始的一周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操作不规范、技巧不娴熟导致误差较大,此时教师应用尽量简洁易理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这部分学生对零件模型多动手练习,从而把抽象认知转变为对实物的认知。只有学生自发自愿动手学习,才可将学到的知识顺利应用于后续学习与工作。
3.3 建立颗粒化动态分层培养体制
基于动态分层教学法的中职钳工实训课程,是要针对特定学生进行特定分析从而得出特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摈弃传统一刀切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建立颗粒化动态分层培养体制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技能型钳工人才。
3.3.1 教师的分层教学
教师上课之前一般都会进行课程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就要预设好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动态分层教学。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规定时间内多做5 件工件的形式来熟练技艺,课程开始的时候可以循序渐进,随着熟练度的不断上升耗时越来越少,逐步减少至4 件、3 件,最后达到培养标准。
3.3.2 锯切割步骤的动态分层剖析
以锯切割阶段课程为例。课前应通过基础测试、实操模拟、职业能力问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水平评估,如就锯切割的作用、锯切割工作范围、手锯的组成部分、锯条的材料及结构、锯条的安装、工件安装摆放与操作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及职业规划与就业意愿进行提前了解,再作动态分层,大体将学生划分成几类,然后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扎实而实际操作欠佳的小组,应着眼于锯条安装、按步骤进行锯切割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亲身示范辅以数字化模型展示。通过视频展示锯条安装的步骤,之后教师拿出实物对锯条安装位置和松紧程度进行直观展示,锯条松紧度要适当,太紧容易崩断,太松容易歪曲,先让学生安装,再对其进行检查调试。通过三维软件仿真展示零部件夹持和切割的位置角度,然后教师为学生实际演示一遍操作步骤:工件必须牢固夹紧不可抖动,起锯切割时从远角开始大约15°左右,锯切割时双腿前后岔开重量均匀分布,锯切割时速度不宜过快,用锯条约2/3 长度切割。开始时因为熟练度不足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能会达不到标准要求,可以在开始的一周内让其每天安装锯条5 次、练习锯切割零件5 次,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其技能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的小组,在保证实操水平的前提下,要着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选择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材,根据兴趣爱好选取与实际工作有紧密联系的知识,要防止难度过高而丧失学习兴趣。动态分层教学法的钳工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来有效安排,保证学生所学知识都处于自身的发展层次。
3.3.3 构建增值评价测量体系
增值评价是前沿的评价方式,在许多中小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积极作用。增值评价源自经济行业对经济发展走势的评价,也就是评价投入产出比,分析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如何使产出增值更多。增值评价可以在职业教育领域全程实施,与动态分层教学相结合可以让教师更加精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等[5]。
课程开始前根据学生群体划分,将不同小组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钳工课程教学中定期组织阶段性量化考核测试,校内外教师都应该参与其中进行双元教学评价。通过对钳工知识、钳工操作技能、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对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定期动态分层。课程结束时最终评价结果可以向当届师生反馈,教师、学院还可对往届多年的数据进行归纳并总结规律,进而制订更适合所在学院钳工课程教学的方案,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对学院钳工实训课程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钳工技能型人才,这对中职钳工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动态分层教学法,采用支架化方式进行过渡,通过划分学生学习群体、构建健康教育生态机制、建立颗粒化动态分层培养体制、构建增值评价测量体系等手段建设并完善中职钳工实训课程,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为成为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