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飞跃”
2023-03-03陈曙光
陈曙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笔者所论及的“理论飞跃”,特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就是一部党的理论创新创造史。理论创新既可以是渐进性的理论升华,也可以是突破性的理论飞跃。理论飞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创新,而是理论创新在量的累积的基础上实现的质的飞跃,是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突破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21 世纪目前阶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高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理论飞跃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理论飞跃的本质和规律。
一、理论不会无缘无故飞跃,理论飞跃的原因只能从现实生活过程去寻找
“理论飞跃”是表征思想与时代关系的核心范畴,理论飞跃的原因只能从现实生活过程去寻找。时代是思想之母,“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它的时代,“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2],不是原理创造历史,而是历史创造原理,不是世纪属于原理,而是原理属于世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思想,理论也不会无缘无故飞跃。思想总是与时代发生关系,离开了特定的时代去想象某种思想是不合逻辑的,离开现实的物质动因去想象理论飞跃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3]这是一个需要划时代的思想体系而且一定能够产生划时代的思想体系的时代,这是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而且一定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时代。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思想精华,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新时代,是划时代的理论体系,是理论飞跃的最新成果。
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6]新时代,中国发展方位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党的使命任务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国际方位、中国共产党政党方位的历史性变化,前所未有地打开了理论创新创造的历史空间,前所未有地激发我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7],这是催生“新飞跃”的重要物质动因。
其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呼唤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8]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9]10。实践的伟大飞跃,势必要通过理论的飞跃在思维中再现。新时代,中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中国整体上已经从“不发展时期”进入“发展起来以后时期”,中国开启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征程,需要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迎来历史性转化,呼唤新思想解决新问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时代变迁的突出标志。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11。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层次思考和系统性应对。
其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新思想引领大变局。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理论大发展的时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习近平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10]世界大变局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整体性动向,是世界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就其表面来说,世界大变局表现为世界经济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迎来“东升西降”的重要拐点;全球治理由西方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国际权力在西方大国间来回倒手的局面走向终结;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交往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其本质维度来说,世界大变局标志着西方中心论的破产。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逐步确立了在全球的统治地位,主导了全球性议题的解释权、话语权,人类文明不过是西方文明的世界化。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推动世界变局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和平崛起绝不仅仅意味着其经济的成功,在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崛起,西方中心论横行世界数百年后第一次面临真正的挑战。西方书写世界历史的能力、传播启蒙思想和价值观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模样改造世界的能力受到了挤压,西方知识体系、话语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解释危机和话语权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浩荡的脉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吸引力显著增强,中国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其三,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赶考”,呼唤新思想锻造强大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1]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时代面临新的“赶考”。从党情来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党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党和人民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党的建设既面临着不少顽固反复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党的领导出现了弱化、虚化、淡化的情况,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摆在全党面前。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如何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12],迫切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指导。
总之,随着中国发展方位、社会主要矛盾、使命任务、国际形势、政党方位的新变化,过去的指导思想依然能用、管用,但不够用也是事实,迫切需要推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新时代的理论产物,也是引领新时代的基本遵循,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理论飞跃不会无影无踪,总是通过关键性的理论标识呈现出来
“理论飞跃”既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无影无踪的,总是通过某些关键性的理论标识和划时代的思想体系呈现出来。新时代,时代课题的新深化、核心内容的新概括、理论体系的新建构、理论话语的新表达,是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标识。
(一)时代课题有新的深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时代课题中产生,在时代课题的更新升级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看作真理的终结,而是要求后继者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就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即使是在同一国家或民族,也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理论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所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不同的,形成的理论形态也不一样。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答了他们那个时代的重大课题,包括“什么是中国民主革命、怎样进行中国民主革命”“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二)核心内容有新的概括
核心内容是支撑起理论大厦的四梁八柱。随着时代课题的扩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将随之深化拓展。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11]17。这些内容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不仅是百年来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理论结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运用,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标志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11]19-21。核心内容的新概括,这是科学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这一思想实现新飞跃的重要支撑。
(三)理论体系有新的建构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这一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四)理论话语有新的表达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曾经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14]话语是理论的物质外壳,可以反映理论的丰富内涵。一定时期的话语创新是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突变的反映,也是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集中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正确回应全新的时代之问、科学解答全新的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生动反映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话语体系,充分表明其在理论形态上实现了新飞跃。例如:在总体层面,习近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梦”等;在政治领域,习近平提出了“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等;在经济领域,习近平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经济新常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在文化领域,习近平提出了“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在社会领域,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在生态领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生命共同体”等;在党建领域,习近平提出了“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政治建设”“自我革命”“伟大建党精神”“党的精神谱系”“历史自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在安全领域,习近平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在祖国统一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中央全面管治权”“爱国者治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等;在国际和外交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真正的多边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格局”“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上述这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话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判断“新飞跃”的重要标识。
三、理论飞跃关乎理论坐标的新变化,标注某一理论在思想史上到达的新高度
把握“理论飞跃”,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锚定坐标系。确定一个点在空间的位置,叫作这个点的坐标。所谓理论坐标,意指标注某一理论在思想史上所到达的位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几个范畴和命题标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史上的理论坐标,也是我们定位“新飞跃”的重要依据。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这一思想,因其直面中国问题和当今时代课题,而具有了“当代性”“中国性”;因其内在贯穿的“魂脉”与经典作家一脉相承,而归属于马克思主义,非别的什么主义。这几条“魂脉”是: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框架,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自觉站在最大多数人的一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囿于本本,不迷信西方,不盲从经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理论地位、历史地位特别是世界地位的政治判定。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跨越了3 个世纪。每个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重镇不同,分析的基础样本不同,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呈现样态也是不同的。每个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故事发生在哪里,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钟情的研究样本,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那里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干形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健步走向复兴,中国将成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中国故事将成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聚焦的基础样本,中国理论将成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干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定位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正在于:这一思想的研究重镇处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这一思想的研究对象是21 世纪最伟大的实践样本——中国样本,这一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在21 世纪的主干形态,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在于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放眼21 世纪思想星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在21 世纪目前阶段发展的最新成果、思想高峰,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引领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理论走向世界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已经自信地走向世界学术舞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担负起了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使命,“21 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因而成为标注“理论飞跃”的核心命题。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却在中国长成参天大树,这绝不是偶然的,恰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是融通的,恰是因为“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15](艾思奇语),恰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16]。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命运与共,马克思主义以真理的力量激活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得以再度青春化;中华文明涵养了马克思主义赖以扎根生长的文化沃土,来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繁荣兴盛。正如习近平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1]18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活水。冯友兰曾经指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两个哲学的来源,一个是从西方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就是中国的古典哲学。正因为它有中国古典哲学的来源,它的中国特色才有着落。”[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融通汇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例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汲取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革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承了“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之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吸收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和合智慧;等等。“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有了更为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为坚实的文明支撑。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中国精神”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含义,“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个重大论断也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狭义上来理解,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有特定的指向,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这些精神元素、传承了这些精神基因,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精神感召力。从广义上来理解,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意指当代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个重大论断来源于马克思的经典论断——“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8]。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境中,“精神”与“思维”“思想”这些概念常常是通用的。所谓“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意指哲学是每个时代的思想上的精华。同理,“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意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当代中国思想的精华和集大成,凝结了当代中国思想界理论界的集体智慧,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思想感召力。
四、实践是检验理论飞跃的根本标准,理论飞跃的背后是实践的飞跃
“理论飞跃”的检验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9]134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来自实践,理论飞跃的标准也只能来自实践,实践具有最高的权威。理论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解释世界的能力,更取决于改造世界的能力。“理论飞跃”的背后是实践的飞跃。离开现实生活过程的飞跃,理论的飞跃是漂浮无根的;离开理论的飞跃,实践的飞跃是无源之水。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检验“新飞跃”的最高标准。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理论飞跃不是体现在“‘震撼世界’的词句”(马克思恩格斯语)上,也不是体现在理论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结底体现在实践的伟大飞跃上。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关键在于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20]3的历史任务,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0]8;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完成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9的历史任务,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20]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关键在于这一理论指引我们完成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0]15的历史任务,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2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样态、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新方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1]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了这个时代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关键在于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20]23,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62。
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的几次“伟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几次“理论飞跃”是高度契合的,不存在脱离理论指导的纯粹的实践飞跃,也不存在脱离实践支撑的纯粹的理论飞跃。理论飞跃和实践飞跃高度统一,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五、理论飞跃是全党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领袖是推动理论飞跃的核心力量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党的领袖是推动理论飞跃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理论创新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结论并不否定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是推动理论新飞跃的核心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往往要通过党的领导核心才能由可能成为现实,“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主体自觉创造历史的灵魂。因为只有这一核心的形成和确立,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才是现实的”[22]。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对待以党的领袖名字命名党的创新理论,革命导师恩格斯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主义,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工作40 年,“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23]248。基于此,恩格斯不厌其烦地多次重申马克思对创立这一理论的历史性贡献和决定性作用,反复强调马克思是“天才”,是“第一小提琴”,而我们至多不过是“能手”,是“第二小提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 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 年英文版序言”中两次明确申述,“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19]385;恩格斯在《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再次澄清,马克思主义“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23]248。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的名字命名,正是基于同样的逻辑。习近平的坚定政治信仰、丰厚理论素养、扎实从政历练、非凡政治胆略,是推动“新飞跃”的核心力量。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的。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一般人更强烈、动力更充足。因此,他们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革命的先导,能够为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指明方向,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进程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0]13毛泽东同志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0]17-18。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创立者,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坚定的政治信仰、朴素的人民情怀,为这一思想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基因;习近平丰厚的文化积淀、坚实的哲学素养,为这一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底蕴;习近平长期的艰苦磨砺、扎实的从政历练,为这一思想积累了充足的实践养分;习近平非凡的政治胆略、高超的政治智慧,为这一思想开辟了宏大的视野格局。这一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凝结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习近平是推动这一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