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高校业财融合内部控制研究
——以地方高校为例

2023-03-03庄子萱

山东纺织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效率

庄子萱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1 引言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强调高校要加强项目库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升经费管理专业化水平,确保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1]加快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增强高等学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2]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了不断地提高服务学术的效率,极大地解放科研人员生产力,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放管服”政策应运而生。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让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完善高校内部管理等。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深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成熟与运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万物互联、互通”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3]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换的过渡期,国家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日益加大,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可支配资金也日益增长。高校作为主要的社会人力资源供给摇篮[4],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顺势而为,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深耕信息化管理的热土,将自身的内部控制提高至战略层,以“业财融合”的视角深化内部控制改革,促进自身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5]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岗位设置以及流程设置拖沓、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难以取得成效,风险防范机制难以落实,加大了高校内部控制的风险。

2 数智时代高校探索“业财融合”内部控制的原因

2.1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国高校起步较晚,内部控制建设也是近年来才受到重视。高校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以及使用效率,就要求高校对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念,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6]“放管服”政策落地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也极大地拓宽其经费来源的渠道。目前,高校除了有公共预算拨款和事业收入以外,还有投资收益、社会捐赠、租金收入等资金来源,这部分收入比例逐年增加,因此高校对资金监管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降低内部信息沟通的成本,为高校智能财务转型、深化内部控制改革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2.2 “业财融合”是高校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基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自身管理水平也应当不断地提高。高校内部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目前的行政机构设置主要依据岗位,对职能目标的要求不是十分明确。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其他部门的人员大多缺乏财务背景或者专业知识。因此,加强业财融合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培训不断地完善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高校管理效率。[7]科研经费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及高校持续扩大影响力的利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科研经费使用与课题实施不是同步进行,甚至于差别很大,在报销环节,明显发现相关成本费用的发票相对集中,与实际的经费使用不一致。通过“业财融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防范资金使用的违规风险,还能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8]已有研究从高校管理工作的人员管理、科研成本管理、内控管理等角度强调了业财融合的作用,本文着重设计业财融合内部控制流程,以期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

3 数智时代地方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制度层面的专项资金监管

目前,地方院校由于自身发展条件受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能力不足,不利于对外扩大影响力,进而难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首先,在专项资金的申报阶段,通常情况下,专项资金项目由高校各职能部门基于自身需求,提出具体项目和申报方案。由于职能部门自身职责和视野的限制,往往存在缺乏立足于学校整体高度的长远规划和整体统筹的情况;其次,在专项资金的使用阶段,由于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计划情况很可能存在偏差[9],如受到教学规律或者疫情防控的客观阻碍,致使项目进展缓慢,资金使用比例低,而迫于预算执行率以及绩效考评的压力,未经审批程序,将项目资金挪作他用或者提前付款等违规行为的出现,混淆预算执行率与预算执行效率的概念,部分地方高校缺乏必要的部门进行项目申请与资金使用合规性的审查;专项资金的监管通常需要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合力。目前,地方院校的专项资金缺乏权责明确的监督体系。在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方面,由于前期的申报和使用存在违规,监督职责不清,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遇到问题,责任推诿,致使专项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绩效评价”效率不高。

3.2 地方院校的风险预警机制薄弱

在项目报销阶段,尤其是横向项目的报销,由于扎堆报账,部分报销存在不符合财务制度及审计规范的情形。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对相关的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在“放管服”的背景下,地方院校由于岗位设置,缺少科研团队的财务助理,致使科研人员日常经费开支较随意,在报销时被报销流程困扰,从而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资产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院校的经济活动决策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意识,决策时通常不考虑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致使部分地方院校存在重复建设、重复拨款,项目却迟迟未推进到位的情况。在预算制定方面,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制定预算时,通常没有经过合理且必要的论证程序,在需要报预算时,临时凑数,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需要制定预算。因此,在实际预算执行阶段,又发现有些项目预算不足,有些预算用不掉,甚至于“拆东墙补西墙”,做不到专款专用,因此财务风险较高。在内部审计阶段,由于审计处人手不足,大部分的审计业务外包,“内审”变成了“外审”,而外部人员对高校的管理特点不是十分熟悉,且对内部实际的管理情况不清楚,往往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高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漏洞。

3.3 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存在责任推诿

由于部分地方院校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最初的岗位职责设定时,忽略多部门协作的责任清单,导致各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之间,出现“个人只扫门前雪”的情况。部门之间,存在人为的“信息壁垒”,本该共享的信息,却各自按照各自的管理口径进行管理。这降低了整体的管理效率。在绩效评价以及部门考核时,也缺乏必要的协同追责制度,内部控制效率低下。财务、教务、资产管理、科研等部门信息缺少统一规划,数据对接困难,信息共享效果差。在数智时代,信息沟通的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其管理效率的高低。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降低了协同工作效率,甚至于影响正常经济业务的开展。

4 数智时代高校业财融合内部控制实施路径

4.1 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流程,支持高校的内涵建设

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内部信息系统建立之初,即在顶层设计阶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就明确“业财融合”全方位内部控制的基调[10]。将全面预算管理、智能报账系统、资产管理信息、内部审计、风险防控信息等上升至战略管理的高度,由高校负责人统一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环境。高校应当统筹全局,将大学的“业务”与自己的“财力”结合起来,即将“业财融合”的理念贯穿始终[11],财务系统嵌入教务、科研、资产管理、人事等系统的建设[12],理清业务流程涉及的相关岗位以及权限,将相关的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嵌入财务信息的管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真正做到业财融合,使其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业财融合内部控制的整体架构

4.2 转变观念,明确“业财融合”是提升业务价值、实现财务服务创新的重要路径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科技处协同财务处进行管理,智能报账系统的内容嵌入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违规报账系统不予审核,并标记财务预警,防范风险。为让“放管服”改革政策全面实施落地,推动科研管理系统等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财务部门要扫清报销“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不断改进服务流程上的不合理障碍,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效率。此外,将科研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不仅可以提高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提高财务报销效率。职能部门可以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激发科研潜力。

4.3 强化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实现“业财融合”的实质性对接

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不涉密的信息进行部门间共享,提高部门之间协同合作的效率的同时,明确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标准,避免跨门工作的权责不清。通过预算编制明确资金具体用途,站在学校战略发展的层面,对部门预算、二级学院预算进行合理的统筹,提高预算制定以及执行的效率,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以及落实违规追责机制。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效率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