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压舱石”
——如何答好抓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道必答题

2023-03-03郑友

当代党员 2023年5期
关键词:压舱石两江汽车产业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郑友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工作人员正对产品进行下线前的检查。图/张晋豪

一辆汽车需要多少个零部件?答案是:上万个。

上万个零部件,背后是一张庞大的供应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最看重的就是本地配套。值得欣喜的是,这几年成渝地区的配套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成都都市圈已占到15%的份额,年采购金额在200亿元左右。

“整车不仅是‘重庆造’,还是不折不扣的‘成渝造’。”长安汽车采购中心负责人介绍,从仪表盘到启动电机,从内外饰到雨刮器,从内到外随处都能看到来自成都的产品。

正是这张高水平的“网”,推动了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发展境况只是川渝两地抓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提质提速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也是我国产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要在建好“一号工程”的过程中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解决好创新能力不足等制造业存在的短板问题,抓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压舱石”,应是题中之义。

最佳实践川渝联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集群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作为长安深蓝的制造基地,提前按下生产制造“启动键”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2月9日上午8时30分,一群身穿工装的年轻人准时聚集在两江工厂制造中心,紧锣密鼓地开始着生产准备工作。为应对人员波动、确保生产正常运维,早在春节假期期间,两江工厂就已组织实施技术改进项目,复产第一班车便跑出了生产“加速度”。

从全新数字纯电品牌,到全电数字平台,再到首款战略车型,自2017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已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实现了突破。

过去5年,长安汽车累计投入570亿元,构建起“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研发实力连续6届12年排名中国汽车行业前列。多元的科技创新成果,让长安汽车在电动电气化产品打造上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汽车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导产业、核心产业、优势产业,也是成渝地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的标杆领域之一。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两江新区作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现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加快迈向整车高端化、供应链高级化、创新自主化、生态协同化。

着力推进产业联动,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成立以汽车为代表的八大产业联盟,集聚了两地500余家会员企业。

“平台+政策”联合发力,加快提升汽车产业发展能级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助力川渝两地共建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两江新区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整车企业中,两江新区代表性企业长安汽车在川渝两地的配套企业达200多家,占比在其配套商中超过30%。

两江新区另一代表性企业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其在川渝本地配套率逐渐提升:动力电池来自宁德时代位于宜宾的电池工厂,后桥总成及后车架来自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全车线束来自四川泛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在配套企业中,两江新区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汽车座椅等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整车生产线上;成都企业生产的交流发电机、雨刮电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两江新区车企长安福特的多个车型。

“在产业能级上,两江新区制造业战线将抓住战略机遇。”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程文迪表示,两江新区将携手天府新区建立常态合作机制、突出重点合作事项,加快打造“双城”“双核”中的“极核”。

2022年10月,两江新区正式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龙头引领行动”计划:到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问题复盘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

2月16日,位于沙坪坝区五云湖路的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们正在进行冲压、焊装、总装作业。

销量4885辆,同比增长38.78%,赛力斯集团发布的2023年1月份产销快报数据,让员工深感振奋。但是,拉通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赛力斯与头部车企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来看,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35.4万辆,占销售总量的86.7%,赛力斯未能进入榜单。其中,排名前3位的比亚迪、特斯拉和上汽集团,销量分别是15.1万辆、6.6万辆、3.2万辆。

区域经济是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李斌的研究方向,在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大背景下,近年来他十分关注川渝产业发展。

“赛力斯并非引领国内外的高端品牌,享受不到高端品牌以及相应的市场渠道优势红利不说,还会受到一些制约。”李斌开门见山地表示,品牌建设一直以来是制约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2022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达36.9万辆,同比增长142.5%。

“虽然数据看起来庞大,但恰好凸显了重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李斌为此进行了对比:与深圳的比亚迪、上海的特斯拉、合肥的蔚来等企业相比,重庆汽车缺少一张真正打得出打得响的王牌。

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国家重要制造业基地,重庆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当前已形成汽车、电子、装备、材料、医药、消费品等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汽车产业只是“大而不强”的一个代表,其他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统计显示,除汽车长安系外,全市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机电控股、重庆船舶两家集团性质企业,缺乏40亿元到100亿元的规模企业。

“总体而言,全市产业链发展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配套企业层次总体较低,部分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等问题。”李斌说。

大健康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新蓝海”。近年来,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在巴南区活力迸发,成为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动力。

2022年11月,重庆国际生物城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为重庆国际生物城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后的第3张国家级名片。预计2022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占巴南区工业投资总量的50%。

李斌提到,不管是川渝两地还是上升到全国,拥有自主研发团队和自主完成工艺验证、GMP合规生产、药品注册、中试平台、临床试验、成果转化平台、产医融合、医企融合创新联盟的药企还较少,导致整个行业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通俗点讲,就是印证了重庆制造业存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李斌表示,“只有解决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才能永葆制造业的旺盛生命力。”

作为重庆制造业的又一支柱,不得不提及笔记本电脑。2022年,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快建设,推动智能终端产业转型升级,笔记本电脑均价上升30%,出口量值在全国均保持首位。

在李斌看来,虽然笔记本电脑产业体量不小,可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十分明显,简单点说就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不管是汽车、生物制药还是笔记本电脑,所有制造业存在的短板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人才支撑。

李斌分析,高层次技术人才短缺、研发创新团队缺乏是最突出的短板之一,“研发团队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难,高端研发领军人才严重缺乏,无法及时解决项目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重庆国际生物城集聚众多制药企业

重庆富士康厂区员工正在安装笔记本电脑键盘

解决之道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

川渝两地山水同源、人文同脉、发展同向。两地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近年来,伴随川渝高竹新区的蓬勃发展,作为四川地级市的广安,与重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融合上,广安50%的工业配套给重庆,不少又与重庆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息息相关。

而这一点,与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詹懿“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布局”和“围绕共建‘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绘制川渝产业地图”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詹懿看来,围绕“双核”联动联建和“双圈”协同互动,应进一步优化全市各区县功能布局,强化重点产业或产业环节与城市功能之间的衔接配套,重点推进中心城区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打造成为城市高端功能集中承载地、展示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简单来说,就是区县要有配角意识,产业布局要围绕中心城区这个核心和大局来转,最终形成既大又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詹懿解释道,如此一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主城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有效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外溢,梯次推动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同城化发展,扩大产业发展腹地。另一方面,要以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带动“两群”地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凸显生态和文化旅游功能。

2月7日上午10时,在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质检车间内,技术工人用高精密测量仪对经过智能检测设备检测后的商用车整车进行复核。近年来,通过加速推动老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九龙坡区不少老牌制造业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源,更是制造业的催化剂。智能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这样的场景在重庆各地已逐渐成为常态,庆铃汽车只是全市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

从全球看,装备制造业已呈现个性化、服务化、智能化等发展特征。但在詹懿看来,不可否认的是,“卡脖子”技术现象在全市制造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要突出重围,重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詹懿表示,重庆既要扬长又要避短,弥补制造业产业发展短板,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能级,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制造业基础、区位优势、主导产业和规模体量等是重庆的长处所在。”詹懿表示,利用好优势,补齐人才短板,除了引进和培养,还要形成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两地良好人才生态。

“作为工业躯干的制造业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詹懿建议,只有强化制造业,以此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才能在突发事件和风险发生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保持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繁荣兴盛的格局。

猜你喜欢

压舱石两江汽车产业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医者颂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抱紧人生“压舱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重庆两江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