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港口区域集疏运快速路详细规划方案研究
——以南昌市沿江南大道南延工程为例
2023-03-03徐婵枝XUChanzhi邹益强ZOUYiqiang
徐婵枝 XU Chan-zhi;邹益强 ZOU Yi-qiang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南昌 330038)
0 引言
在新时期新变革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搭建全面启动。因多数城市尚未完全完成上述工作,目前尚处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渡时期。
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理念和整体功能布局需要,城市产业、物流设施、货运交通枢纽大多外迁至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条件较好的城郊地区,而城郊地区存在涉及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用地,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受生态红线、基本农田限制等诸多问题。如何保障外围产业及枢纽地区形成与城市内外路网系统互联互通的快速集疏运道路,并落实通道土地问题,同时协调城郊功能区空间发展需要、地形地质、水利防洪、村庄出入、交叉工程衔接等相关问题,成为该类区域道路交通详细规划方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次结合南昌市沿江南大道快速路南延工程,对该类背景下的城郊港口区域的快速集疏运道路详细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
1 项目概况
南昌市沿赣江两岸发展,如今已建成“一江两岸双核心”空间格局以及“环线+方格网”混合形式的骨架路网。市中心城建设区主要集中于现状外环绕城高速以内,南昌县于赣江右岸紧贴市区二环快速路向东南方向延伸建设,并于南外环绕城高速以南布有产业区、南昌国际物流陆港、姚湾和市汊港区等重要功能区。
根据最新相关规划,南昌市依托赣江建设发展的南昌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区之一,南昌港规划为“一港十区两核心”的港区格局。其中,南昌县滨江地区承接“一核一区”——市汊港区和姚湾港区两大港区布局,规划紧密布设约9.7公里岸线。但因南昌县境内南外环高速以南的滨江地区历来在市县总体规划中被划定为城市郊野地区,背离东侧南昌县及向塘集中建设区,两者中间有大量基本农田,因此,港口后备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为支撑南昌县境内港口发展需要,南昌市于2020年启动现状沿江南大道快速路向南延伸至南昌县港区的道路工程规划研究工作。当时,因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布局意图尚未完全明确,尤其是在南昌县滨江地区,为此沿江南大道南延工程,先期围绕近期建设的姚湾综合码头的集疏运需求开展一期道路工程研究,并统筹考虑预留未来进一步延伸的道路用地条件。
结合市县国土空间的总体发展需要,沿江南大道南延工程主要作为南昌港姚湾、市汊港区货运集疏运大通道,兼顾城市对外和沿线乡镇的交通运输需求。一期工程北起南外环互通,南至县道X033,全长约3.5公里,优先保障项目北段沿线先期建设的姚湾码头衔接城市高快速路系统的集疏运需求,并统筹考虑远期港口发展的快速集疏运通道保障需求。(图1)
图1 项目区位及赣江右岸南部码头情况示意图
2 问题识别
2.1 沿线建设开发意图未明确
在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了相应港区用地,但鉴于在编市县国土空间总体建设用地指标紧张,三区三线划定未稳定,且该区域原生乡村环境和风貌较好、耕地较多,可预判码头后背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将十分有限。虽未有稳定法定规划,但该地区规划发展情况将影响未来路网格局,继而影响本项目选线、建设形式和功能布局。与此同时,当时在三区三线未稳定时期,项目不可避免地存在基本农田占用问题,可先期落实划定建设用地以解决土地问题。
2.2 工程协调因素多
沿江南大道南延工程途经区域一直保持为原生乡村风貌格局,遍布农田和园林地,坑塘水网密布,散落些许村庄,临江有临时码头,沿线有三干渠(灌溉渠)、县乡道、村道。当时,已调整为建设用地的仅有待建的姚湾一期码头、现状线性工程以及村庄建设用地,其它部分规划重大交通通道预留有一般农田通道,周边其它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和水域。因此,项目方案需统筹考虑诸多相关因素,保障项目工程用地条件,满足区域和沿线交通发展需求和防洪排涝要求,注重工程经济性,并降低对沿线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3 乡村公路体系受切割
项目所在区域为原生未开发地区,现状村庄主要依靠村道、县道出入。沿江南大道南延贯通后,道路除作为联系市汊、姚湾港区与南昌市、南昌县及周边经济腹地的快速联系交通干道功能外,也需承担两侧村庄村民的机动化交通出入需求。因此,项目规划需保障村庄原有公路体系的交通循环体系完整。
2.4 近远期工程衔接
近期主要保障姚湾港区可便捷出入沿江南大道南延一期道路工程,经其快速与北端南外环绕城高速、南端县道X033的衔接转换,并保障沿线村庄交通组织需要。与此同时,项目选线、线型、规模以及路口交通组织和规划用地还需统筹考虑未来滨江码头后备配套发展空间预留、南侧市汊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以及与G320国道改线和其它通达南昌县小蓝工业园、南昌国际陆港的横向骨干道路的交叉衔接需求。
3 本项目解决方案
3.1 方案设计原则
3.1.1 弹性预留发展空间,统筹考虑路网布局发展需要
借鉴江苏港内河港口案例——串联常熟港、太仓港等多个港区,且具有城市对外功能的货物运输大通道,不宜直接进入港区,以保障大通道的运输效率,同时为港口留有充足的配套发展空间。因此,项目工程在选线位置上应充分考虑港区的发展空间预留,在协调工程快速通行设计标准需要,预留横向一般干道东向延伸的工程建设条件。
3.1.2 降低对沿线水网、基本农田、村庄的影响
项目建设应尽量降低对沿线水网连通系统的影响,以保障沿线防洪排涝体系和灌溉水系,维持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耕体系。与此同时,项目选线应尽量减少对沿线基本农田占用和村庄房屋拆迁。
3.1.3 构建快、慢两套道路交通体系,保障沿线村庄的公路服务系统完整
周边村庄出入的慢行交通,主要联系方向为与东面的富山乡乡镇的联系,因此区域主要的慢行交通出行主要依靠内部村道、县道X033进行组织。本次规划主体保障沿江南大道南延工程的机动化交通组织功能,剥离慢行交通功能。此外,结合村庄机动车和慢行的联系方向,保障沿线主要相交村道的横向连通性,满足村庄的横、纵向交通连通性需求。
3.1.4 以内涝安全为基础,控制道路竖向设计基础
项目西侧赣东大堤堤顶通道标高为27m,堤后方内涝标准未有规划。本项目竖向设计需在保障内涝的基础上,兼顾土方工程量以及与码头区域(场地设计标高22m)进行衔接。
3.1.5 充分考虑实施阶段工程用地,以一次性解决土地问题
因项目途经郊野地区,为解决永久基本农田问题,应结合道路竖向设计需求,将工程建设所需边坡、边沟等用地做好预留控制。
3.2 道路选线方案
因姚湾港区东侧约600m预留有一条城市一般主干路的延伸通道——抚生路南延,考虑在本项目以南背离城区的滨江地区布设建设用地的指标更为紧张,而抚生路南延预留通道与港口距离也较为合理(约在300m以内),因此项目未来进一步南延可直接利用该段抚生路南延预留通道。在此基础上,考虑一期工程以最低耕地占用(方案一),位置居中自现有南外环互通顺延通道(方案二)以及利用抚生路南延通道(方案三)等三种方案进行比选分析。
项目选线方案一考虑避开基本农田,选线方案经现状立交末端进入码头,道路紧贴码头东侧边界。方案二、方案三均背离姚湾码头用地,可保障一定的港口后备空间,同时又能满足沿江南大道南延港口货运快速通道的功能。经对比一期工程和远期延伸工程在对姚湾港区的发展、工程组织效率、既有互通衔接、永农占用、线型标准、村庄拆迁以及对三干渠的拆改长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推荐方案三——利用预留抚生路南延通道。(图2、表1)
图2 项目选线比选方案情况
表1 项目选线比选方案对比表
3.3 建设形式及横断面
3.3.1 建设形式及道路功能
沿江南大道南延一期工程为地面通道+局部跨水桥形式,跨越抚河故道和其它大型湖泊采用跨水桥形式。功能以组织姚湾港区、市汊港区客货运交通为主,兼顾沿线村庄对外交通,承担机动化交通出行。
结合姚湾综合码头出入口设计,规划新建2条进出港区横向道路,包括新建码头北部道路,扩建X033(迎富大道),规划为地面道路形式。功能以组织姚湾综合码头及沿线村庄客货运交通,需兼顾机动化交通和慢行交通通行需求。
3.3.2 技术标准及横断面
主通道:结合近远期城市和港口发展需要,项目近期实施按城市I级主干路,设计速度定为60km/h,并预留远期80km/h快速化的线型标准和改造用地条件。此外,根据上位规划,结合道路功能定位、港区货运总量预测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等,预测远期项目承担交通量为2613pcu/h,因此项目道路需要至少单向3车道,即采用双向6车道。道路标准段控制宽度46米,采用两块板双向六车道标准,设有4个大车道和2个小车道,并留有边坡和边沟空间。跨水桥在保障车道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更加集约的断面形式。(图3)
图3 沿江南大道南延一期工程基本段及跨水桥断面
横向通道:码头北部通道及迎富大道两条横向通道,分别采用双向4车道和双向4-6车道(沿江南大道南延以西仅作为码头出入通道采用双向4车道,以东作为小蓝工业园区的重要连通通道,采用双向6车道)的规模,预留控制宽度分别为33m、40m。(图4、图5)
图4 码头北部通道规划横断面
图5 迎富大道(沿江南大道南延以西、以东)规划标准断面
3.4 近、远期交通组织规划
区域层面公路王循环方面,保障县道X033与赣江堤顶公路,以及三干渠渠顶路与新建码头北部通道的相互衔接。另外,总体形成三个横向通道,满足姚湾港区、村庄对外转换和连通需求,自北向南包括码头北部道路-新盘子村道、上湾-下湾村道、县道X033,充分保障村庄服务路网系统。(图6)
图6 沿线近、远期交通组织
近期沿江南大道南延一期工程沿线规划形成1个分离立交、2个平面信号控制交口。预留远期主通道快速化的情况下,南、北两个平面交叉口改造为菱形互通(南北主线上跨和地面平交信号控制)的建设条件。
3.5 纵断面规划
项目沿线场地标高整体处于18.5-21m,三干渠现状沿渠堤顶路标高为20.3-22.07m(主体位于20.5m左右),与北部衔接道路相交位置标高约20.7m左右,沿线村庄场地标高为19-21m。参照沿线现状场地高程、规划设施高程,考虑道路设施工程量,本次工程最低标高不小于20.5m。项目近期建设为主干路,但保持快速路改造线型条件,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5%,条件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0.3%。
4 结语
城郊地区道路工程的建设面临的影响和限制因素较多,保障道路工程条件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未来服务地区的空间和交通发展需要,在工程规模和建设条件上,充分保障近远期的道路交通组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