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完整晚新生代犀牛演化序列在中国

2023-03-02胡珉琦

科学导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动物群林氏临夏

胡珉琦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团队在《古地理 古气候 古生态》发表了一项成果,系统研究了中国西北临夏盆地晚新生代犀牛化石,证明该地区具有欧亚大陆非常连续和丰富的犀牛化石分布。它们不仅是研究犀牛演化的重要材料,也是划分对比地层的关键标志和判断气候环境背景的良好指示。

犀牛化石是甘肃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个时代的动物群中犀牛占统治地位,分别是晚渐新世的巨犀和晚中新世的大唇犀。

“因为犀牛的高度多样性、广泛地理分布和快速演化,它们的化石成为地层划分的良好生物标志,还可以进行洲际对比。”邓涛表示。

研究显示,临夏盆地的晚渐新世动物群产于椒子沟组底部,犀超科成员在12种大型哺乳动物中占据9种,包括跑犀科、巨犀科和真犀科的属种,尤其是巨犀非常繁盛。

在渐新世结束之后,跑犀和巨犀在临夏盆地消失,早中新世的上庄组中仅有真犀科的兰州巨獠犀。中中新世的东乡组和虎家梁组中发现了马德里西班牙犀和老沟奇角犀,它们的身体结构反映其生活于森林环境中。与欧洲同时期犀牛化石的深入对比显示,它们的种群沿着青藏高原北侧路线进行迁徙。

杨家山动物群许多地点显示,维氏大唇犀与和政无鼻角犀继续繁盛,而拉氏中华板齿犀首次出现。

在临夏盆地南部的柳树组顶部青卜山动物群中,产出无角犀亚科的安氏大唇犀和林氏山西犀,以及真犀亚科的林氏列角犀。

由于反刍类的强力竞争,早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犀牛显著减少,早上新世仅有山西犀幸存,而早更新世也只有一种披毛犀存在。作为中间过渡类型,临夏盆地的泥河湾披毛犀连接了青藏高原札达盆地上新世和华北平原泥河湾盆地更新世的披毛犀物种。

中新世中、晚期之交气候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大量板齿犀和大唇犀繁盛的晚中新世是炎热半干旱的稀树草原,季节性变化加强,临夏盆地则成为了犀牛在东亚的避难所。中新世末期大量犀牛绝灭,能够取食高纤维草本植物的山西犀延续到上新世。

“从总体趋势看,犀牛的演化受到开阔环境逐渐擴展的驱动,尤其反映在它们的取食器官,比如牙齿和吻部的特化上。”邓涛表示,临夏盆地是揭示犀牛演化及其与晚新生代气候环境变迁关系的有利地区,并证明犀牛化石在生物地层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动物群林氏临夏
Rock paintings in rainforest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早三叠世南漳-远安动物群研究进展
寻觅临夏至味
安徽繁昌人字洞及周边更新世遗址中出现的北方动物化石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澄江动物群研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