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润先: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
2023-03-02隋萌
隋萌
雨水节气刚过,尚未进入农忙时节。在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斗方石村“睡美人美梦枕”帮扶车间,孙润先团队的布艺技师、缝纫技师,带领着该村的妇女开展布艺手工缝制,加工的各种手工布艺药枕形态多样可爱。
“我们生产的‘美梦枕’按功能分有失眠枕、鼻炎枕、颈椎枕、健脑枕、腰椎枕五大系列。药枕采用采凉山太玄观葛道爷百年绝世秘方配伍,加入黄花下角料及秆子和叶子、野生艾草、荞麦皮、绿豆叶等。”在车间的展柜前,孙润先向《科学导报》记者介绍着他们的产品,“生产出的药枕由山西红色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负责包销,主要销往大同市区及周边地区各文旅特产体验店,深受各年齡段游客喜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就要围绕“产”字下功夫,培育出新产业新业态,把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产品做大做强,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今年53岁的孙润先,现为山西圳火应发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他大学本科学习中医专业,是中医传承非遗高级技师。妻子张三苹拜师内蒙包头手工布艺传承人,擅长手工缝制各种布艺小老虎枕头。为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二人在白崖台乡建立了药枕、药茶加工帮扶车间,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为当地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崭新的手工艺药枕发展之路。
孙润先30年前离开家乡到市区发展,当事业蓬勃发展之时,他毅然带领团队资源及资金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他带着一大批中医传承医师团队,研制药枕配方,并由当地妇女们纯手工缝制成枕头,走俏市场。目前,已在大同和灵丘创建了“药枕”加工基地。
孙润先的骨子里有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力量。他的爷爷孙尚林,是冒着生命危险用一盏油灯为打响平型关战役的八路军带路的游击队长。后来,又上山采上山茶(黄芩茶)煮水为八路军解渴下火,同时组织乡亲们把自家酿制的高粱酒送给八路军,被平型关八路军首长们命名为“红色胜利茶、庆功酒”。“为了传承红色精神文化基因,将红色革命老区非遗技艺文化传承,爷爷手把手教我手工制茶和土法酿酒技艺。”孙润先说。
孙润先以“红色胜利茶庆功酒”技艺为基础,在南张庄村成立了药茶加工帮扶车间,并申请注册了“平型关胜利红有机山茶”“平型关有机药茶”等商标。该村地处灵丘巍山腹地,雨量充沛、长年云雾缭绕,土壤质地富硒含量高,耕地面积广,生态优良,自然条件适宜优质药茶生长。项目总投资454万元,修整17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建设一期药茶厂房1000平方米,计划年加工药茶100吨。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可带动农村闲余劳动力50余人就业。
孙润先为了实现回报家乡的情怀,多方引进人才及资金,他联系灵丘县高峪沟农业公司刘卫东,计划于今年3月初在灵丘县白崖台乡开始动工改造灵丘版“南泥湾”。该项目将在高峪沟一千多亩荒地种植500亩有机高粱、500亩有机药茶,同时修建高峪沟门山门楼,打造晋察冀军区六团军民大生产遗址场景再现,可带动解决50名村民参与务工。
孙润先表示,下一步,将以“药枕”“药茶”作为第二产业的突破口,发展斗方石村、南张庄村田园观光、药茶种植基地农耕体验及户外露营、休闲垂钓相结合的康养研学观光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建设幸福富足魅力的灵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