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育,“带土移植”缘何受追捧
2023-03-02光明
光明
近日,地方两会相继闭幕,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争奇斗艳”。其中,广西、辽宁纷纷强调引进人才要“带土移植”,希望把创新项目和项目中的人捆绑在一起,提升人才集聚对科技发展和牵引促进作用,折射出对激发创新驱动力、点燃发展新引擎的深刻期待。
功以才成,業由才广。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也是决定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小到一枚芯片、一个轴承,大到一台盾构机、一架国产大飞机,都凝聚着无数科技创新的专利成果,也都依赖于高科技人才的集智攻关。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高科技人才愈发成为各地竞争的关键变量,如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则考验着各地招才引智的能力水平。
在此时代背景下,广西、辽宁探索实施的“带土移植”模式,就具有加快高水平人才引育的时代价值。实施人才引育“带土移植”,侧重于“团队+项目”集成式引进,要求团队成员间有创新关联性,以激发科创团队的力量,促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从各地人才引进的经验来看,人才引进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问题较为普遍。而通过“带土移植”,能够改良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让高端科技人才能够在科研实践中展现才华、成就事业。
从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视角来看,“带土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机制创新,它能将科创人才、知识资源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链接起来,有助于促进复杂技术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和持续创新。尤其是对广西、辽宁这样,既具有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现代海洋产业等产业优势,同时又远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高科技人才聚集地,迫切需要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集智攻关,“带土移植”的人才引育模式就显得非常“解渴”。
当然,必须指出,“带土移植”还须着眼于“厚土培植”,优化人才的“引育留用”生态,而不是挖“人才墙脚”。多年来,我国人才流动的现实格局表明,在人才恶性竞争的“怪圈”下,最受伤的还是中西部地区。推动“带土移植”模式良性发展,还是要靠为人才团队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精准筹划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套的人才规划,通过将“揭榜挂帅”与“带土移植”相结合的形式,营造产学研科技人才协同“引、育、留、用”生态,优化科技人才团队全周期智能化“一站式”服务,真正以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磁场”拴心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