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采菊看南山
2023-03-02停云
停云
夕阳洒在南山的林深处。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也会照在南山上。
其实,若是有一座房子,坐北朝南,东边有院子,篱笆栅栏三面围着,种满菜蔬瓜果、寻常花木几丛。若是时常照看着,此间岁月应是美好的。站在苗圃中央,不经意间的抬头,南山的景致随着四季流转而变换着,四时的雨雪清风、物什鸟鸣足以填满一个人的日常光阴。
初读五柳先生诗文,读到“悠然见南山”一句,心就欣欣然,有时困惑为何独独用“南山”两字,而非東山、西山、北山。后来也就浅浅地知晓,犹是山水之妙,原来跟国家地理位置有很深渊源,处在北半球的国家多是如此,多追逐阳光,而面朝南更易接受阳光的照晒。
自古时起,房子的朝向都是坐北朝南,门扉多开在南边,园圃菜畦自然而然也都位于门的两侧。这样,满院的阳光,从西厢房转移到东厢房,推开门,南山即撞个满怀,了无烦忧事,心情就很美。
魏晋有风骨,陶渊明就生在东晋,他有风骨,世人称其为五柳先生。先生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浔阳江边的日出、日落,伴随着这忽明忽暗的人生起伏跌宕。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江边微风时时拂拭纶巾,望向山峦,此间青绿,好似生命的底色,清幽,有生机。
先生少时,也曾想过出仕,身居庙堂替君分忧,为民解愁,最好赢个生前身后名。可是,身上有棱角,身上有刺的人,见不得人间疾苦,偏偏不世故,亦不懂圆滑,终是壮志难酬,难以施展抱负。先生如是,也只有先生这样有风骨的人,那是文人的风骨,才会“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抛去那肮脏的仕宦,甩一甩衣袖,归去来兮,归隐山林田园,做个悠然采菊的田舍翁,好不自在。
先生任性地一甩,之于先生也许只是不经意间的随性,殊不知已然成为丰碑,成为旗帜,在历史的漫长洪荒里独树一帜,引领着无数后来有风骨的文人,散发着香气,熠熠生辉。何其有幸,在历史的斑驳里窥见先生那悠然自在的寻常时日。
可以采菊东篱下,还可以悠然自在地望望南山的日落夕阳,还有四季变换着的色彩。没有车马的喧嚣,晴时耕种,雨时烹茶饮酒,对着飘落的雨丝,默默地低吟浅唱,望着世间万物荣枯。
找个日光静谧、心情明朗的日子,缘着河,行到水穷处,好似那个打鱼的武陵人,误入桃花深处,恰好是那个人间幽境,像极了一个寻常百姓家,心心念念地想要拥有的岁月静好,幸福的样子是什么,当如是。自先生归去,归于田园、山丘、田舍之后,将一腔诗情都倾注在一幅幅恬静美好的墟里依依、远人村落,每一个字都透着悠然的气息,每一口酒都是人间的烟火。想必先生是爱极这种闲适的安逸,简单而自然的寻常日子,日子一天天地堆叠在一起,不经意间就耗去了这短短的一生。
而先生门前的那五棵树,在微风中轻摇,引来无数后来者追寻。东边的篱笆墙下采摘菊花,赏一季的花黄,悠然间地一瞥,便见着人世间的真谛,收获人生的快意。此中的欣喜,先生是懂得的。
先生并不孤独,在历史的长河里,先生有其光芒,照耀着人世。渐渐地,灯盏冉冉,不孤。王维的山居生活,用脚丈量着终南山的山径、田畦,发出一声声低吟浅唱。孟浩然的故人庄,枯柴烧火,饮酒闲话几巡,把极平常的日子过成最好的人间烟火。
纵然是时过千年,此中的欢愉、人世间的清欢,一样如当初的美妙,一个个诗人不断地追寻着。那种清新的悠然、闲适,海子也是心里渴望的,他渴望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其中的真趣,亦如先生在千年前所向往的。
他们都在寻找着一种悠然闲适的岁月静好,在光阴的静谧里探寻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千年了,山已老,水已老。可是有南山可看,有菊花可采,便是人间悠然好去处。
(编辑 余从/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