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圈强链,成渝齐打组合拳

2023-03-02简宏妮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简宏妮

1 月17 日下午,随着一阵汽笛响起,一列中欧班列从成都铁路枢纽城厢站缓缓驶出,开往俄罗斯莫斯科别雷拉斯特

1月28日,兔年开工首日,重庆市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大会强调,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在此之前,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突出双核联动、双圈互动。

2月10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以下简称“项目清单”)印发,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

“路线图清晰,大手笔布局,川渝两地谋深做实一系列重大平台、推进重大改革、建设重大项目、推出重大政策,无不传递出奋力冲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清晰信号。已经历三年发展的双城经济圈,在见效成势的基础上再度加码,正在全力向纵深推进。”重庆工商大学教授谭灵芝说。

2月10日,《共建成渝地區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印发,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万州、涪陵等在内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赵宝权介绍说,三年来,成渝大力实施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出台多项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方案。

双城经济圈内要素流通与经济协同背后,是“双核”城市引领以及两个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以中心城市为“火车头”来带动、以城市群为“主引擎”来拉动周边区域发展。“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就是典型例子。” 陆铭说。

2021年11月,四川省政府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由成都市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2021年常住人口2992万,面积3.31万平方公里。2022年8月,重庆市、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重庆都市圈包括重庆主城21个区和四川广安市全域,2021年常住人口2449万,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

《规划纲要》对两大中心城市作出清晰定位:重庆是“两中心两枢纽”: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成都是“两中心一名城一枢纽”: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

成渝“双核”与“双圈”是“火车头”和“主引擎”,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以及川南、渝西地区作为“车身”也在加速协同,共同推动双城经济圈加速融合发展,进而带动两省(市)全域以及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双圈’都跨越了各自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实现了资源边界的延伸,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国土空间等各方面实现共建共享。这为双城经济圈的起步阶段集合了更多力量。”谭灵芝说。

2022年,成都凭借2.08万亿元的GDP成为中国第七个“2万亿俱乐部”城市。重庆以2.91万亿元的GDP首次超过广州(2.88万亿元),晋升城市“四强”。

“双核”表现亮眼,双城经济圈也晒出了2022年成绩单:截至2022年12月底,160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5628亿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23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7%,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3年1月,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专家联盟等机构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周年发展报告》。报告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年来发展总体向好,“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

2月7日上午9时,重庆沙坪坝井口二塘码头,嘉陵江边一片火热施工景象。钻孔、清孔、钢筋笼下方、混凝土灌注……随着旋挖机有序施工,一根直径2.8米、长30米的桩基不断深入地下。这里是成渝中线高铁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施工现场。

“自进场以来,我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中铁大桥局现场技术负责人李沫表说。成渝中线高铁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示范性工程,于2022年11月28日全线开工。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一头连着重庆北站,一头连着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沿线受益人口近3000万。项目建成通车后,成渝“双核”之间可基本实现1小时直连。

区域协同,交通先行。成渝之间尽管已有成渝铁路、渝遂铁路和成渝客专(成渝高铁)三条铁路,但仍不能满足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

为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川渝两地同步开建渝昆、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高铁。此外,两省市还协同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目前规划川渝省际通道总数达到118条(新增36条),其中铁路13条(新增1条)、高速公路36条(新增11条)、普通国省道65条(新增24条)、水运4条。

2月7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质检车间内,技术工人对经过智能检测设备检测后的商用车整车进行复核(刘潺/ 摄)

陆路联通动作频频,航空领域也迎来共建共享重大项目。2022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重庆和四川分别印发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重庆机场集团、四川机场集团签署协议,共同推动构建“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蜀道变通途,川渝连接更紧密,流动更频繁,合作更密切。

“这36个标箱正在申报发运计划,凌晨发往重庆万州港。”2022年12月30日10时,在四川达州高新区瓮福物流园的集装箱场站,四川路海国际联运有限公司运营部主管杨天学正在清点标箱。该场站是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的起点,货物在这里集结,由达万铁路运抵重庆万州港“下水”,经长江水道一路向东,在沿江城市“上岸”或出海。

“交通一体化缩短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加速两地人员流动和人才交流,减少商品和要素流动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产业、要素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基础。”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詹懿说。

在成都軟件园,来自重庆的企业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新近招募了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人才。按照规划,未来两年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员工将超过800人。“成都在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方面有突出优势,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有技术和经验,我们希望整合两地长处,培育更强的软件技术队伍。” 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表示。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总投资212亿元的金凤软件园2022年12月31日正式开园。开园仅1个月,就吸引了13家来自四川的智能驾驶、车载芯片等研发机构签约入驻,预计将新增产值500亿元。

在近日四川、重庆两地的经济工作会议中,产业提质升级均被提到重要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谭灵芝说。

以川渝两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为例,2021年底,成都和重庆签署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发展集群的合作协议。在产业链层面,目前川渝两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1600多家,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同时,两地拥有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力、科技资源,产学研用基础厚实。“此外,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能级提升,正不断为两地新能源汽车物流渠道添砖加瓦。”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兵认为,随着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程度不断加深,当前双城经济圈已具备构建高质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的基础。

2022年,长三角一市三省GDP合计逾29万亿元, 约占全国24% ;粤港澳大湾区九城GDP合计超过10.46万亿元。当年,四川省GDP 为5.67万亿元、重庆市为2.91万亿元。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与长三角、大湾区的差距仍然较大。

不过,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存在薄弱环节——如芯片供应不足,生产大功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较少等。“川渝两地需要围绕供应链进行合作,可通过组建汽车产业联盟,对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核心零部件进行联合攻关,加强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向供应链薄弱环节或高附加值领域进行升级转型。”周兵说。

不仅仅是汽车产业,“成渝地区应依据各自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产业空间高效集聚和错位发展,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协同开展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协作,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说。

据统计,2022年川渝两地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和消费品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2万亿元、7500亿元、1万亿元和1.48万亿元。当年川渝两地共生产汽车318万辆。

谭灵芝认为,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增强成渝双核双圈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高能级生态圈。

在2023年《项目清单》中,重庆亚欧汽车零部件项目、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项目、川渝合作(广安-合川)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现代产业集群共建项目已然在列。

“预计到2025年,成渝地区优势产业区域内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雏形显现。” 重庆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刘书获说。

兔年“开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提出了2023年拟开展的10方面108项重点任务,涉及强化双核联动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下一阶段,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向纵深推进?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丁任重认为,持续壮大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依然是关键。

2022年,长三角一市三省GDP合计逾29万亿元,约占全国24%;粤港澳大湾区九城GDP合计超过10.46万亿元。当年,四川省GDP为5.67万亿元、重庆市为2.91万亿元。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与长三角、大湾区的差距仍然较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需要持续壮大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经济总量作为首要任务。突出抓好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清洁能源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助推支柱产业发展;多点多发培育增长极,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释放发展势能和潜力;积极构建内陆开放高地,融入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密切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拓宽国际市场。”丁任重说。

在谭灵芝看来,在下一阶段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成都市和重庆主城区“独大”的局面。“要注意增强小城市、县城及重点城镇的支撑作用,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 谭灵芝说。

“成渝要强强联手、协同互动,形成一个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陆铭说。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进“首博”,观“双城”——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