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强国,曙光在前
2023-03-02周丽娜
周丽娜
1月13日,记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媒体开放日上报道比亚迪Atto 3电动汽车(郑焕松/ 摄)
日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2022年1-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TOP 10榜单,比亚迪以高于一汽大众0.1%的份额,夺得年度第一。至此,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首次超过所有合资品牌。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对我国建设汽车强国意义重大。2022年,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优异,自主品牌批发累计份额50%,其中新能源占80%,创近年新高。这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实力,也体现了国家政策推动汽车工业转型的良好效果。
“这个成绩说明中国建设汽车强国之路方向正确,曙光初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换道超车”,涌现出一批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汽车品牌,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中国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出口量表现不俗,中国汽车强国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换道超车”,涌现出一批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汽车品牌,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这份2022年度总销量榜单相比于2021年,比亚迪2022年销量增长了149.4%。位列第二的一汽大众销量增长同比为零,第四名上汽大众同比-14.7%。这个年度销售冠军并不是比亚迪孤军深入夺得的,而是一场中国自主品牌的团体翻身仗。除了比亚迪,长安、吉利分别位居第三、第五位。市场份额前五的合资品牌只剩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常青树”大众。大多数合资品牌份额收缩,上汽通用同比下滑18.8%,东风日产下滑20.9%,一汽丰田下滑5.6%,年销量前十中的合资品牌仅有广汽丰田有正增长,同比上升15.6%。
汽车产业能够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和引领先进技术发展,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公认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一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增减被业内外高度关注。
许海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于2020年6月跌至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年7月开始攀升,2021年、2022年稳步增长。“2022年,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最终拿下‘半壁江山’,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通过长期努力实现整体能力提升的结果,反映了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许海东说。
许海东认为,比亚迪的胜出代表了中国品牌整体体系能力建设全面上升。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过去近40年,中国汽车产业向合资品牌学习,具备了正向设计、汽车制造质量管控、供应链管控能力、现代营销服务等能力,并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实现一定程度的反超。
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虽然2022年有疫情防控、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崔东树认为,电动汽车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市场规模也有望持续扩大。目前,合资品牌的研发大多不在国内,难以拥有中国产业链的优势,因此自主品牌车企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将成为常态,今年有希望达到50%~60%。乐观预计未来几年内有望达到60%~70%。
“经过多年厚积薄发筑牢的产业基础,中国汽车产业终于在2022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答卷。自主品牌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道路上,走出了中国步伐、中国节奏,令人振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品牌高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在30万~50万元级别市场上站稳脚跟。从豪华到a级车,自主品牌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在国际市场,自主品牌不仅出口数量增长显著,结构和质量也有可喜变化。“过去去不了发达国家,现在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可以去;过去多是商用车出口,现在更多的是乘用车出口。从2022年开始,中国建设汽车强国有了底气和自信。”他说。
图表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
自主品牌凭什么能够超越合资品牌?合资品牌为什么掉队?答案或许都是“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是重塑当今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国建设汽车工业强国必须抓住的重要机遇。没有及时跟上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步伐,正是合资品牌痛失多年积累优势的原因之一。
据比亚迪官方统计,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年销售量为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至此,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337万辆。
崔东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能源汽车对于自主品牌年度销量首次夺冠贡献巨大。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自主品牌完胜合资品牌,同时,在燃油汽车领域,自主品牌还是被合资品牌压制。“这样的反差说明,没有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就没有中国汽车产业今天的优势。”
“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4月份同比增速仍超四成,随后也快速恢复至高位。
田玉龙说,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
2022年,新能源汽车除了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另一大里程碑是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一国际标准是我国组织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对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标准体系做了系统规划,包括场景词汇、安全评估框架、设计运行范围、场景分类等一系列国际标准项目。我国汽车产业能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反映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实力的整体提高,中国正在由工业大国转向工业强国。
付于武认为,全球汽车产业即将开启新时代,在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作用下,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等底层逻辑,都将全面重构。在燃油车时代,我国起步晚,在设计、研发等关键环节受制于人,更无法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零部件企业往往处于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底部。而新能源车时代为本土产业链崛起,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由大变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是否成为汽车强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国际化程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随着自主品牌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出口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新的增长点,国际化发展正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走向国际,走向海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罗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了进一步满足来自全球的消费者需求,比亚迪在车型开发、设计等方面作了充足准备和极大的努力。比亚迪去年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这是中国车企首次面向日本民众市场销售纯电动汽车。此外,比亚迪还把销售市场拓展到了汽车的发源地欧洲。据统计,比亚迪2022年全年累计出口55916辆,同比增长307.2%。
据中汽协统计分析,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之前在百万辆左右徘徊的局面。2022年,由于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从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6.7%;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2年6月16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作业现场(王全超/ 摄)
许海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了出口增长,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除了自主品牌的产品款式多性能好,受到国际市场青睐。国外的特斯拉、宝马等品牌也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出口汽车。同时,自主品牌在海外的营销模式和品牌打造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汽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日前,乘联会发布2023年1月销量数据,车市整体没有实现开门红,但这符合预期的合理走势。
“2023年,自主品牌应该能够保持住既有市场份额,并缓慢上升。”许海东认为。
崔东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能继续上涨。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与喜爱,合資品牌暂没有足够应对竞争的热门车型,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相对优势。他认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长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成为常态,最终甚至有望达到60%~70%。
“我们正面临成为汽车产业强国的历史机遇期和窗口期,2022年的成绩增加了自信,同时也带来了挑战。2023年,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之年、冲刺之年、大考之年。2023年,新能源汽车将会延续当前的发展势头,有望创造新的辉煌。”付于武认为,购置税政策应该持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汽车产业承担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有能力推动经济复苏。目前,一线城市仍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可以适当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指标。此外,用一些利好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尽快复苏,也会起到直接拉动消费、刺激消费的作用。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将聚焦汽车、家居重点消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的政策。
中汽协表示,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对全年经济好转充满信心,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增长3%左右。而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来的使用环境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