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的效应分析

2023-03-0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宏观经济效应

刘 杰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9)

引言

目前经济发展不断趋近于一体化和全球化,为更好地介入全球市场进行贸易交流,很多国家建立了诸多自由贸易区。面对这一趋势,我国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不断颁布相关开放政策,加大对自由贸易区经济投资,增进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1]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国内外学者对自由贸易区投资,多采用统计研究的方式,通过模型、理论、假设、计量分析等检验自由贸易区发展。[2]例如,文献通过分析投资规模、产业分布和地域分布等数据,以邓宁的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为依据,对自由贸易区投资发展过程中的双向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效应进行了分析。[3]文献从自由贸易区投资,选择的区域、方式和行业等方面,采用计量模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研究我国对自由贸易区投资发展效应。[4]文献采集自由贸易区双边数据,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动态面板模型系统估计数据,以获得稳健的自由贸易区投资发展效应实证检验结果。[5]综合上述研究,未曾依据当前的政府宏观经济,分析自由贸易区投资发展效应,为此提出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的效应分析。

一、政府宏观经济对自由贸易的传导模式

政府宏观经济对自由贸易的传导模式呈现 “网状型” ,其第一种传导过程如下:1.自由贸易区顺差增大;2.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3.投放外汇占款;4.货币市场失衡;5.人民币汇率升高;6.出口降低进口升高。此时,若刺激经济增长,则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大,出现另一种传导过程,即第二种传导过程如下:1.刺激经济增长,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大;2.通货膨胀;3.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4.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大;5.本国货币受追捧;转至步骤5。在第二种传导过程中,步骤4存在的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大,还会造成大量流动资本涌入自由贸易区现象,造成第一种传导过程中的步骤4货币市场失衡现象,且两者会一同导致第二种传导过程中,步骤2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6]。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自由贸易利率调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自由贸易影响较小,存在较多的管控时间。此外,国内所具有的储蓄型消费方式在发展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对消费需求影响较小,只会增加投资需求,如此,消费型内需扩大,将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即使有一部分面向国际市场的供给转向国内,形成国内市场差额,也不能造成较大的影响。[7]

综合分析:国内存在的 “网状型” 传导模式,很难长时间处于贸易顺差增加状态,当货币投放量增加,出现通货膨胀问题时,所采用的提高利率升值人民币方式,以及大量流动资本涌入自由贸易区,都会导致贸易顺差数值降低,形成中国政府特有的 “网状型” 传导模式。

二、研究自由贸易区投资现状

(一)投资规模

目前,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的总体规模,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据不完全统计,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总量,平均每年维持在35亿美元上下。[8]其近10年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流出量和存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近10年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流出量和存量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政府对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流出量,在2012年、2017年和2019年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但在2014年和2018年出现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存在增长不稳定情况;但是,这种不稳定增长现象,却并未影响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存量,其增长程度稳定,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的81%,存量的62.3%,已经极其接近全球排名第一的位置。

(二)产业分布

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的产业十分广泛,投资的行业相对齐全,2019年自由贸易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时至2019年,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产业十分突出,主要集中在金融、采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上,占投资总存量的七成。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表2 2019年政府对自由贸易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

三、分析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

(一)检验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

从政府宏观经济对自由贸易的 “网状型” 传导模式的传导过程中可以看出,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存在时间关系,据此,构造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的时间序列模型,确定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检验。为此,假设被解释变量为T ;解释变量为F;控制变量为C;滞后项的其他随机变量为σ;则时间序列模型为:

式(1)中,∂1表示无突然变动的方差;∂2表示无随机变动的方差;i 表示被解释、解释、控制等变量的任意项,如贸易开放度、GDP、直接融资比等。[9]由此得到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的时间变化关系。

由表3可知,在2010年至2019年间,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宏观经济对自由贸易区或者自由贸易区投资对政府宏观经济都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但这种趋势并没有呈现彻底的正比例关系,而是一个波动增长的过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够给予自由贸易区投资更多的政策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自由贸易区投资增加或减少会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产生影响有关。

表3 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的时间变化

尽管基于式(1)所示的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由于该模型容易出现变量不平稳现象,影响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以及模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从而得到错误的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因此,需要检验时间序列模型中的变量的基本项t,且t=1,2,…,表示基本项单位根检验过程,其检验计算过程如下:

式(2)中,ut为随机项,属于平稳项;xt表示差分平稳过程;q 表示序列状态,当q=1 时,表示随机游走序列,否则,表示稳定序列;α 表示平稳序列的白噪音;xt-j表示位移项;j 表示位移量;ϕ 为趋势项;β 为随机误差项;Δ 为变量的一阶差分;ς 表示时间序列模型分布特征;γj表示时间序列的时间增长速度。[10]

根据式(2)所示的检验计算公式,只有当检验结果不存在零,而且原序列没有单位根时,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至此检验结束,寻找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11]

采用式(2),依据表1和表2所示的政府对自由贸易投资数据,得到的检验结果,满足均衡关系检验的前提,其检验公式如下:

式(3)中,E 表示模型因变量;ε0、ε1、ε2表示待估参数;D 表示模型自变量。[12]采用式(3),检验政府宏观经济对自由贸易区投资现状的数据,确定两者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具有实际意义。

根据上述式(2)和式(3)的计算过程,得到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均衡关系检验结果

表4中, “0” 表示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 “1” 表示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13]从表4 中可以看出,当假设为 “1” 时,其特征根、迹统计量、5%临界值、最大特征根统计量、5%临界值等值,均大于10,拒绝不存在均衡关系假设,而当假设为 “0” 时,其特征根、迹统计量、5%临界值、最大特征根统计量、5%临界值等值均小于10,其均衡性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上,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但是根据其特征根检验结果,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上述检验结果,推断出两者之间的发展效应。

为证实上述检验的正确性,对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进行回归方程拟合度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越接近1代表其正确性越高。

表5 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的回归方程拟合度

由表5可知,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的回归方程拟合度高达0.97,由此可以证明上述研究结果存在较高的正确性。为此,接下来在上述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两者之间的发展效应如下文。

(二)推断发展效应

从政府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根据政府在宏观经济下,对自由贸易区投资规模和产业分布现状进行了研究,确定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依然可以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结构方面,其可以分为地区结构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和行业结构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

第一,地区结构便利化发展效应。地区结构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在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下,可以将其划分成如下两个范围:1.世界范围,世界自由贸易中,各国和地区分别在其中占据的比重,即世界自由贸易进出口额在一国或地区的自由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2.国家范围,全国自由贸易中,国内各个地区所占的比重。[14]

根据表5所示的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均衡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特征根、迹统计量、5%临界值、最大特征根统计量、5%临界值等值偏大,两者之间虽然不具备均衡关系,但是从其长远发展看,两者之间存在长远的均衡关系,因此,我国短期的区域性发展,包括世界性区域和各省市区域,还是处于发展不平衡状态。一直以来,在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仅有中国呈现出顺差状态,其他发展中国家则都处于逆差状态。[15]尤其是随着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已经逐渐与发达国家出现比肩的趋势,在前三名中占据一席之地。依据表1所示的近10年政府对自由贸易区投资流出量和存量情况,得出其占全国自由贸易的比重如表6所示。

表6 近10年中国某一区域占全国自由贸易的比重(%)

从表6中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该区域自由贸易进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基于此,中国其他区域的自由贸易则会处于落后状态,结合表4所示的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均衡关系检验结果,都表明区域性自由贸易发展结构不均衡。

而中国区域性自由贸易投资,受政府宏观经济影响,存在投资流入各个省份时投资不均的现象,其投资较多的省份,位于该省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增值也高;反之,投资较少的省份,位于该省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速度较慢,产业增值也低。[16]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投资并不是影响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整下却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根据(1)式所示的时间序列模型计算结果,在政府宏观经济的支持下,可以加快位于相对落后的省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速度,调整自由贸易区地区结构,短期不平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17]

第二,行业结构便利化发展效应。在政府宏观经济的作用下,大量的直接投资流入自由贸易区中的各个行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传统行业基本发展至一定程度,难以在直接投资作用下出现较大的变化,此时,则不会改善自由贸易区中的各个行业并推动行业的发展;而当投资投入自由贸易区的新兴行业中时,如金融、计算机、信息等,可以直接推动行业发展,促进行业升级,并优化行业结构。[18]此外,政府的宏观经济包含外企注资,其在政府宏观经济支持下,不断由 “内部化” 向 “外部化” 演进,增加产业需求,间接性加快自由贸易区中的传统行业发展,增加相关产品的比重,进而优化商品结构。[19]

基于地区结构的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分析结果,并结合表4所示的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均衡关系检验结果,推断政府宏观经济受自由贸易区不均衡分布影响,导致了我国自由贸易区内部结构的不平衡。但是,随着外企针对我国的互联网企业直接投资量的增加,促使互联网行业出口量呈上升趋势,而与之相对的,传统行业的外企投资则处于下降趋势。[20]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外企直接投入,可以调节自由贸易区中各个行业结构的效应。

综合上述分析,政府宏观经济结构中,外企直接投资在自由贸易行业结构中存在优化和调节作用,且这个调节作用会受到我国开放程度的影响,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行业垄断现象在不断减少,在发展需求和竞争的作用下,行业结构会随之改善,提高我国自由贸易中的出口贸易,从而促进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结构方面,研究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的效应,进一步促进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但是,此次分析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分析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的效应,推动自由贸易区发展。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宏观经济效应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