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双下肢肌力的影响

2023-03-02陈菁菁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脊髓炎双下肢肌力

陈菁菁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3)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脊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病变,好发于青壮年[1]。急性脊髓炎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出现双下肢无力及感觉异常,并伴有呼吸困难、小便溢出、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3]。早期诊断、治疗及康复锻炼是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康复的关键。同时,由于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下降,急性脊髓炎患者心理状态较差,极易出现心慌、失眠、焦虑等,影响疾病预后,临床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4]。人文关怀护理是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指导,在提供基础服务与专业技术同时,加强对患者人格与尊严、权力与需求的关怀与照护,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双下肢肌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8月~2021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6例。纳入标准: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脊髓MRI检查,符合《神经病学》(第8版)[6]中相关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颅骨或外周神经损伤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影响研究配合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2~58岁,平均(40.65±3.12)岁;体重指数(BMI)18.6~28.9 kg/m2,平均(23.14±1.76) kg/m2。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0~57岁,平均(41.37±4.60)岁;BMI 18.4~29.3 kg/m2,平均(23.21±1.65) kg/m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两组均予以改善微循环、抗炎、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进行体征监测、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定时进行翻身拍背护理,清洁尿道口、会阴;及时给予安全教育,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指导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减少产气类食物;指导患者定时排便,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防止便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

1.2.1运动疗法:①肌力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师对患者患肢进行推拿,对肩、肘、腕等关节进行按捏,对手指进行捋直,由上至下,5 min/次,3次/d;之后对下肢髋、膝、踝关节进行推拿,20 min/次,3次/d。②关节活动度训练:协助患者进行上下肢关节屈伸、外展、内收锻炼,注意动作幅度、训练强度,避免损伤韧带及肌肉,20下/次,3次/d。③坐立平衡训练:当患者肌力达到Ⅲ级后,指导其进行双手支撑、双手离床训练,之后逐步进行坐位训练,先用背架起坐,能都坐起后手置于膝盖上,双脚着地,保持平衡,逐渐改为动态平衡训练,10 min/次,3次/d。

1.2.2人文关怀护理:①营造温馨人文病房: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墙壁张贴疾病宣传画报,适当摆放绿植、鲜花;询问患者意见,调整舒适的病房温湿度,减少各项操作噪音。②详细宣教:护士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最近护理进展、护理方法及重要性,介绍恢复效果好的病例,鼓励病友之间相互分享治疗过程及个人体会,增强治疗信心。③心理支持:护士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待患者,在实施各项操作前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讲解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给予安慰与鼓励;耐心讲解治疗后康复注意事项、自我管理方法,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情绪方法;指导患者睡眠用热水泡脚,禁饮浓茶、咖啡等,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药物助眠。两组均持续观察1个月。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双下肢肌力及护理满意度。①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两个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总分25~100分,为各项目得分之和×1.25,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重。②双下肢肌力评定:具体分为6级,0级:无肌力;Ⅰ级:肌肉能主动收缩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Ⅱ级:肌肉能带动关节轻微活动;Ⅲ级:肌肉能带动关节抬离创面,但无法对抗阻力;Ⅳ级:肌肉能带动关节大幅度活动,但与症状状态仍有差距;Ⅴ级:肌力完全正常[8]。③患者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9]评价,包含共19题,用Liket5级评分法1~5分计分,满分95分,分为满意(≥77分)、一般满意(57~76分)、不满意(≤56分)。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n=38)

2.2两组干预前后双下肢肌力比较:干预前,两组双下肢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双下肢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双下肢肌力分级比较[n(%),n=38]

2.3两组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n=38]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多由各种免疫性反应所引发,可导致肢体运动、感觉及尿便功能障碍[10]。长期活动不便易使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导致其生存质量不断降低[11]。临床在急性脊髓炎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消除心理问题,促进疾病康复[12]。

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予基础护理、皮肤护理、排便及饮食指导等,能够提高患者身体素质,预防并发症,但护理内容针对性不足,且缺乏系统化康复锻炼指导,往往难以取得预期康复效果[13]。本研究提示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利于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双下肢肌力,提高护理满意度。运动疗法是针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而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包含各个肢体关节、肌肉的训练[14]。首先对患者肢体由上至下进行按摩推拿,协助进行肌力训练,可促进全身血液流通,提高肌肉活性,之后进行关节被动训练,能够通过关节屈伸、外展、内收等提高关节灵活性[15-16]。待患者肌力达到Ⅲ级后进行双手支撑、双手离床、依靠坐起、静态及动态平衡训练,能够不断提高患者机体控制力,从而恢复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防止病情发展[17-18]。人文关怀护理则要求医务人员与患者和谐相处,为疾病康复共同努力。本研究从病房环境、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3个方面加强人文关怀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能够提升其安全感,并减轻心理负担,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促使患者树立强大的抗压能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19-20]。运动疗法与人文关怀护理相结合,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康复训练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病情好转,故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脊髓炎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双下肢肌力提升,进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脊髓炎双下肢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防控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