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对纤支镜检查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功能、心理压力和康复效果分析
2023-03-02刘湘泸
刘湘泸,曾 超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综合病区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518000)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高发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及肺部对有害物质的异常炎性反应,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并累及肺心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支气管扩张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患者常因痰量过多致阻滞呼吸道,无法进行排痰而影响呼吸功能。临床常规治疗多以吸痰管进行排痰处理,但是存在损伤患者呼吸道的缺点,临床疗效不佳。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是帮助支气管扩张吸痰的有效治疗方法,它具有体积小,多次使用,操作方便等优点,纤维镜在支气管扩张等相关疾病中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2]。但是研究发现,纤维镜在使用过程中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则要求操作者操作经验丰富但是部分患者存在对纤支镜检查存在恐慌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焦虑及抑郁负性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及康复效果,因此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必不可少[3]。综合护理是在基础护理方法上加入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呼吸功能,但是目前综合护理在护理流程及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及规范化。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TM)是一种新型理念,以对象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状态为观察点,对处于不同行为阶段的对象提供不同行为支持而转变不良行为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4]。现有研究证实,TTM理念已经应用于临床护理干预中,在冠心病、糖尿病、艾滋病及血液透析中均发挥较好的护理效果[5]。本文收集进行纤维镜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观察行为转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对患者呼吸功能、心理及抗毒效果影响,为支气管扩张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纤支镜检查的9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经胸片、CT 及血常规等检查确诊病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有禁忌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存在认知功能及无法进行交流者;合并脑梗死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参与其他临床项目研究者。94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37)及观察组(n=5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支气管扩张常规护理及纤支镜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康复训练、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TTM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含:运动干预、用药干预、心理干预、康复评估及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等,干预时间持续6个月。根据患者思维动向及行为表现客观评价患者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的思维动向及行为表现,客观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为及心理所处的阶段进行相匹配的干预。分为四个阶段:①前意向阶段:提高患者对为纤支镜检查知识及综合护理措施的认知,帮助患者减少对纤支镜检查及使用的恐惧感,认识到纤支镜重要性及降低自身不良习惯,降低与支气管扩张疾病治疗的不利影响,转变其行为进入下个阶段。②意向阶段:讲解康复护理意义并分析影响纤支镜治疗的影响因素,通过展示成功病例及相关研究结果坚定患者建立康复护理及纤支镜治疗的信心,为其行为转变产生的多种疑虑提供更多的信息及心理支持,鼓励其行为转变设想,坚定其行为转变的意愿。③准备阶段:与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综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照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帮助,指导患者进行可行性综合护理措施。④行动阶段:肯定患者已经做出的行为改变,针对纤支镜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心理疗法或肌肉放松疗法,能够更好地转变其行为更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此项检查。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爱好,制定适当的康复运动方法,引导其将全身运动与局部呼吸肌锻炼结合在一起。支气管扩张患者在纤支镜插入瞬间,患者会有窒息感此时护士可握紧患者双手增加安全感,易产生咳嗽时可注入利多卡因减少反应,严密观察神经及呼吸情况,过度紧致时可适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发挥家人及朋友的鼓励作用,强化患者心理及行为改变,避免TTM行为倒退。
1.3观察指标
1.3.1呼吸功能:治护理前后,利用肺功能仪器检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氧合指数(paO2/FiO2)。
1.3.2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负性情绪,SAS分数大于50分为焦虑,越高越严重。SDS:精神及躯体和心理障碍,大于53分为抑郁,分数越高越严重。
1.3.3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感染、恶心、咳嗽、咽喉不适及心慌的发生率。
1.3.4护理满意度:对研究对象或家属调查护理期间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满分1百分,<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9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46。
2 结果
2.1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前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PaO2、PaO2/FiO2增加,PaCO2及VE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2.2两组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负性情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负性情绪指标SAS评分及SD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患者感染2例,咳嗽7例,恶心3例,咽喉不适5例及心慌2例,发生19例(51.35%);观察组患者咳嗽4例,恶心5例,咽喉不适6例,发生15例(2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1,P=0.014)。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0,P=0.004)。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增加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的发病率,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及运动功能降低,随着疾病发展可演变为呼吸困难及运动功能降低,增加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的发生风险。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治疗存在多样性,目前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因其可以析出气道内分泌物而改善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而改善临床疗效。但是纤维支气管镜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经过口腔及鼻插入时会对咽喉部产生一种强烈刺激感,会促使患者产生恐慌及焦虑等,增加心率及心律失常等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减少患者对纤维支气管镜心理压力增加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发现,TTM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增加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功能。支气管扩张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原因可能是病原菌感染后炎性因子表达升高导致肺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损伤呼吸功能。PaO2、PaCO2、VE及PaO2/FiO2均是反应呼吸功能的主要指标,PaCO2升高,PaO2降低表示患者气体交换能力削弱可导致患者呼吸不畅[6]。行为改变理论属于一种阶段性的护理模式,在慢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综合护理是综合心理、饮食、运动等干预为一体的护理方式,在行为改变理论下综合护理可通过改变自身不良行为,并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下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增加气体交换能力。王莉莉等[7]研究表示,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功能较弱,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后可增加呼吸功能提高远期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TTM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康复效果。支气管扩张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对疾病和症状的过度担心及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恐惧感,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性情绪。苏湘芬等[8]研究表示,支气管扩张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存在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可提高焦虑和抑郁心理。SAS和SDS是分别评价机体焦虑和抑郁的重要指标。行为改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根据患者所处行为变化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对行为进行针对性护理,改变不良行为,并可通过增加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要性及知识点,减少不良反应而减少心理压力。本文研究发现,行为改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时不良心理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增加康复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行为改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可通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通过讲解一些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9]。梁凤焱等[10]研究表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支气管手术患者可增加治疗效果而增加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行为转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焦虑及抑郁的情绪而降低不良反应有利于增加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