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配合

2023-03-02李灵敏汪晓燕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桡动脉入路脑血管

李灵敏,汪晓燕,齐 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呈现出一种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对于此类型的危急疾病中,及时准确的诊断,才能有助于在早期发现病情的严重与否,实施相关的早期治疗,并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1]。而在相关的检查中,除了多层螺旋CT检查外,在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上,即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也是目前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可以明确的确定脑血管病变程度及具体位置的诊疗手段[2]。但是由于脑血管造影术并非在病房进行,而是需要在介入室进行,并且在检查期间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因此对围术期的护理要求相对于其他的检查、手术而言,其对患者的影响更大。在穿刺路径中被分为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穿刺过程中容易引起血肿、淤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护理对于在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明确何种穿刺路径更优[3]。基于上述因素,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不同的穿刺路径以明确护理配合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纳入标准[4]:符合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指征,且可配合完成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精神状态佳。②排除标准[5]:检查禁忌证;认知、沟通或精神障碍者。将2020年1月~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10例,根据患者选择穿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接收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并接受相关护理为桡动脉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5.5~74.5岁,平均(53.63±2.77)岁。接受股动脉穿刺并接受相关护理为股动脉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4.0~75.0岁,平均(52.96±3.02)岁。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接受

1.2.1.1检查前护理:详细介绍手术原理,完善术前检查,讲解可能出现的感受。检查前访视指导造影前需禁食8 h,使患者详细了解全脑血管造影作用以及注意事项与配合要点,使患者有对手术的认知。讲解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以及预防方法,行体位训练,去除配饰,并帮助患者备皮、消毒处理。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完善心理疏导,多鼓励,增强治疗信心。

1.2.1.2检查中护理:保持温度与湿度适宜性,光线适宜;与患者交流,多鼓励;协助摆放体位,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术中为患者擦拭皮肤血迹,注意为患者保暖。①股动脉组: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股动脉,医生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鞘;②桡动脉组: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桡动脉,医生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鞘;③两组均密切监测临床体征,了解感受,做好保温、舒适、体位护理。

1.2.2造影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①股动脉组:压迫器压迫15 min穿刺点,需制动时保持舒适的体位24 h;②桡动脉组:压迫器压迫6 h,留意上肢指尖微循环情况,适度调整加压带松紧;③两组均密切关注并发症状况,注意保暖,避免剧烈咳嗽,定时按摩;观察排尿情况,预防尿潴留发生;经桡动脉途径患者注意上肢摆放。协助翻身、行踝泵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背部放置软枕;指导多饮水,并对饮食、活动注意进行讲解;观察是否渗血、血肿等。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入院时与造影前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准备时间、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率。血压在上午8∶00~8∶30时间段,使用同一血压计及测量体位进行血压的测量。心理焦虑评分采用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6],每项总分20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满意率判断[7]: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分值0~100分,其中0~40分为非常不满意,41~59分为不满意,60~69分为基本满意,70~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在入院时与造影前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护理准备时间、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比较:患者在入院时与造影前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及护理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影前两组的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较入院时有着明显的升高,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血压升高的水平更低更平稳,而桡动脉组的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与股动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与造影前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护理准备时间、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在造影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且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n(%),n=55]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针对本病较好的解决办法。在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检查中,作为“金标准”的脑血管造影术,而在检查中,全脑血管造影无疑是一种绝佳的检查手段,究其检查结果的产生机理,是一种将对比剂注入动脉并快速连续摄片,可以直观显示脑血管走形、血流状态等情况以及了解侧支循环代偿的情况,并应用数字计算机技术处理后得到减影图像的方法[8]。多临床证实,其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9]。虽然目前,相关的检查技术已经成熟、手术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由于其为一项有创的检查手段。而目前除了患者本身的因素在,仍然存在着相关的操作风险,由此,所引发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能控制在完全不发生的情况。由于患者对此项检查的过程、方法等存在一定的不了解,因此在整个围术期,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都需要对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①在术前除了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相关的疏导,减少心理顾虑,提升积极性。在术中对患者细致入微的照顾,指导其配合的方法。在术后进行相关的康复指导等。②入路选择:目前常用入路为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而两种入路选择并非是绝对的,而是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桡动脉入路优点为穿刺后止血简单,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备皮便捷,无需制动[10-11]。但是由于较股动脉更为细小,穿刺难度大对临床操作质量更高,容易出现动脉痉挛。因此,对于造影穿刺护理完成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的血管情况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选择入路方式。而本院针对从经股动脉转为经桡动脉穿刺,有相关的学习曲线进行学习,经过一定量的病例训练后,桡动脉穿刺的时间就可以接近股动脉的穿刺时间。③止血方式:股动脉用股动脉压迫器,桡动脉用桡动脉压迫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桡动脉的术后不需要严格卧床制动,卧床观察半小时,无不适即可起床活动,明显缩短制动时间。本研究显示,以桡动脉进行穿刺路径的选择,对于患者的获益更高,但由于患者的血管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入路,并根据入路不同适当调整护理方案[12]。

综上所述,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桡动脉入路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