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与分析
2023-03-02梁丽梅
任 超,梁丽梅
(1.吉林省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41;2.吉林省医学会秘书处,吉林 长春 130041)
新生儿在住院治疗护理中,操作性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新生儿对疼痛刺激的强烈反应通常被认为是生理或行为反射,与疼痛的意识体验无关[1]。最近研究表明,新生儿时期的疼痛经历可能会导致痛觉过敏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发育不良[2]。因此,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减轻和管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实施护理措施及其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号法,将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101)与观察组(n=99)。对照组男57例,女44例,日龄1~35 d,平均(9±0.6)d;观察组男54例,女45例,日龄1~35 d,平均(10±0.1)d。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近期疼痛比较。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轻拍身体、语言安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减少操作性疼痛事件的发生:消除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侵入性护理操作。在不影响新生儿护理的前提下,限制侵入性操作。“集群护理”可以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考虑使用无创检测和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如透皮贴剂。
1.2.2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新生儿友好、平静和舒适的环境是减少新生儿和家属的痛苦与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符合新生儿心理需求的交互式墙壁设计和降低光照水平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疼痛、焦虑与恐惧,丰富多彩的环境装饰还可以减少家属因新生儿入院治疗而产生的负性情绪[3]。
1.2.3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丰富护士在疼痛识别、术前准备以及减轻疼痛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4]。不仅具备监测、识别和处理疼痛事件的能力,还需在心理护理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
1.2.4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被定义为皮肤对皮肤的接触。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袋鼠式护理可以保暖并增进感情,同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5]。
1.2.5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和使用甜味剂通过增加内源性内啡肽从而缓解疼痛。研究表明使用蔗糖和葡萄糖可以增强对疼痛反应的抵抗[6]。
1.2.6母乳喂养与配方奶: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可以显著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同时在母乳喂养期间,新生儿心率增加明显降低、哭闹减少[7]。
1.2.7按摩疗法:通过轻柔地按摩和挤压以及抚触,可以增强迷走神经活性、调节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从而降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8]。
1.2.9局部麻醉:在静脉插管、腰椎穿刺等过程中使用局部麻醉,不仅可以减轻疼痛并且提高新生儿穿刺的成功率[10]。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干预效果。包括两组哭闹停止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和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估新生儿的疼痛程度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哭闹,但早产儿和危重患儿很少哭,因此需注意早产儿与危重患儿的表情变化,包括:眼睛紧闭、双眉紧蹙、鼻唇沟加深。生理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下降。需结合行为表现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综合评估新生儿疼痛程度。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哭闹停止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哭闹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护理观察比较
3 讨论
出生后,新生儿对热、化学和机械刺激有反应,新生儿感知疼痛的能力随着神经发育而产生。疼痛通路的起点是神经末梢感受到疼痛的信号,伤害感受器作为疼痛神经敏感的轴突终末,遍布身体组织。伤害感受器周围的细胞释放疼痛信号化学物质,对疼痛刺激做出反应。在存在疼痛刺激的情况下,伤害感受器将疼痛信号转化为脉冲,沿着神经元聚集传播到脊髓背角,第一神经元与脊髓背角的细胞形成突触,引起反射反应将信号传递至丘脑,丘脑从而定位疼痛。新生儿身体的疼痛通路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不同的疼痛感觉和感知,新生儿伤害性疼痛通路的每个阶段在不同的时间发展[11]。怀孕第7周时,感受伤害的神经末梢开始发育,在20 w左右,伤害感受器在胎儿身体内部与四肢周围发育完成。伤害性神经末梢和脊髓背角之间的通路在第13周开始发育,在第30周发育完全开始发挥神经传导与反射的作用。通过伤害性疼痛通路,胎儿能够反射性地回避疼痛刺激,但此时还不具备处理疼痛和辨析疼痛来源等相关信息的认知能力。皮质疼痛感受器在妊娠24 w后形成,此时丘脑束完成了与脊髓背角的链接[12]。综上,在第24周后,新生儿可以定位疼痛并作出相应反射性运动来试图避免疼痛,从而完成伤害性疼痛通路的发育。髓鞘作为一种电绝缘体,增加了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速度。髓鞘形成在妊娠25 w后,在第37周完成发育。以前认为无髓鞘轴突不能传导电脉冲,但最近研究发现,无髓鞘神经元完全能够传递信号,但速度很慢。尽管以前怀疑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迟钝、不成熟,但研究发现,早产儿与足月儿具有伤害感受所需的从外周感受器到皮质的神经解剖学通路,且由于下行抑制通路的神经发育不成熟,早产儿的痛觉和应激反应可能更强烈。触觉阈值较低,因此,新生儿对反复的皮肤破损甚至触觉刺激变得敏感,导致在这一脆弱时期期间和之后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研究表明,新生儿时期疼痛引起的小胶质细胞反应会留下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在成年后仍然存在,导致痛觉过敏并增加发展成为慢性疼痛的风险。伤害性脊髓背角神经元被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激活兴奋,疼痛刺激诱导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并且当过度刺激未成熟的神经元时,易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新生儿与成年人的伤害疼痛感受系统由一些明显的不同。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身体中每平方米体表的伤害感受器数量更多,神经介质的数量也更高,这意味着新生儿对疼痛的敏感度更好。与成人相比,新生儿的疼痛信号更强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对疼痛的评估与管理是新生儿科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目前国内新生儿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评估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
准确的疼痛评估是早期识别和疼痛预防的第一步,有助于高效的新生儿疼痛管理。因为新生儿还未会使用语言表述疼痛感受,家属可能无法在疼痛评估中提供帮助,因此,护理人员需在新生儿疼痛评估方面受过良好的培训,以确保充分对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与管理[13]。
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经历大量重复和长期的操作性疼痛事件,可导致患儿神经发育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减少新生儿的痛苦。对新生儿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和采用护理干预对疼痛进行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