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3-03-02陈锦凤黄文雅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病情饮食

陈锦凤,黄文雅

(雷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雷州 5242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多因素共同造成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心室充盈、射血功能收缩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病症[1]。CHF时因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造成脂质、糖等代谢紊乱,引起血糖水平上升。CHF合并糖尿病(DM)相互影响,可使病情逐渐加深,形成恶性循环,预后不佳,生活质量下降[2]。相关研究显示,对CHF合并DM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控制,可促进血糖稳定,有利于缓解CHF[3]。饮食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饮食护理模式重点在于合理控制饮食与科学营养支持,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预后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但目前关于饮食护理应用于CHF合并DM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相关文献较少,故本文就本院选取的86例CHF合并DM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饮食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雷州市人民医医院86例老年CHF合并DM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19年审(22)号]。入组标准:①CHF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DM符合《实用糖尿病学》[6]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②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③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④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CHF合并DM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65~75岁,平均(70.21±1.34)岁;病程2~12年,平均(6.32±1.05)年。参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65~75岁,平均(70.54±1.46)岁;病程2~12年,平均(6.41±1.14)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采取常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与生活干预等,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支持等。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模式:①营养评估:待患者入院后,以微型营养评估表对现阶段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蔬菜水果摄入、饮水情况、蛋白质摄入、每日进食情况等,量表分值≤17分:营养不良,18~23分:潜在营养不良,≥24分:营养良好。以分值作为评估基础,与医师共同讨论,并与家属进行充分交谈,掌握患者饮食习惯,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②饮食处方制定:依据食物交换表、代谢特点、膳食指南等,综合制定针对性简要膳食处方,同时每日要求患者依据需求进食,进而完成每日营养量。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应给予1周肠外营养支持,再进行相应的膳食计划。③膳食计划:经过精准计算,应摄入1.0 g/kg以上蛋白质,若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应增加至1.5 g/kg,以机体必需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为主;热量控制在39~148 kJ/kg;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新鲜蔬果、谷物为主;控制水饮用量,避免摄入过多,出量大于进量200 ml左右;适量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将其控制在20 g以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矛盾分析法对饮食护理方案进行纠正,并讲解饮食护理重要性。④补充饮食: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早期应给予补充半流质、流质食物,至患者病情好转,再转换为软食,并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营养状况,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检测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含量。②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变化情况。③使用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SNS)[7]评估两组满意度,共19题,使用5级评分(1~5),满分95分,量表分值≤57分:不满意,58~76分:满意,>76分:非常满意。④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8]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2 结果

2.1两组营养状况比较:干预前,两组TP、PA、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2.2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FBG、2 hPBG、HbA1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2.3两组NSNS、ADL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NSN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SNS、ADL评分比较分,n=43)

3 讨论

CHF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失能过程,该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再入院率、病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CHF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CHF患者中DM患病率高达24%左右,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9-10]。因此针对CHF合并DM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稳定病情,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因老年人身体较弱,多数老年CHF合并DM患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造成病情逐步恶化,因此对老年CHF合并DM患者加以有效的饮食干预至关重要[11-12]。以往临床常规护理中饮食指导,主要以限制钠盐摄入量、少食脂肪等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等方式对总热量与营养水平进行控制,饮食教育较为单一,患者难以理解饮食控制要点,且患者无法明确饮食护理重要性[13]。本文采取的饮食护理模式中,通过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个性化饮食方案,依据饮食护理方案具体化、提理化,可显著提升其膳食治疗依从性,使其掌握饮食护理干预重要性,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TP进行检测,可明确血液中蛋白质总量,蛋白是所有细胞与组织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生长、健康至关重要,TP是人体肝脏合成的一种营养,该指标偏低,则身体存在营养不良可能;PA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常显示在ALB前方,其半衰期较短,病情越重,PA指标越低,是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14];ALB是TP主要蛋白成分,由肝脏合成,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营养与机体代谢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饮食干预,可确保护理、治疗有效性,经过专业论证老年CHF合并DM饮食共通、矛盾之处,并均衡搭配饮食,自干预过程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饮食进行科学调整,可保障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稳定病情。FBG主要指在隔夜空腹后,早晨前采集的血,所检测血糖值,为DM常用检测指标,可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2 hPBG可有效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能力,与进食食物对胰岛β细胞刺激后血糖恢复能力;HbA1c是血红蛋白、糖类非经酶促结合而成,对该指标进行检测,可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血糖水平[15]。本文研究表明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其病情。同时研究得出,饮食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预后康复,调高生活质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饮食护理模式应用于CHF合并DM患者护理中,可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其血糖相关指标,促进其预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使其对护理服务更为满意,值得借鉴。但因本文研究时间短、未引用客观性指标以及研究数量少等,本文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可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间、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指标以及增加样本数量等,以深入研究饮食护理模式对老年CHF合并DM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病情饮食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春节饮食有“三要”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何为清淡饮食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