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鲁司特钠、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WBC、IgG、IgA的影响

2023-03-02陈海龙温才旺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三烯特钠毛细

陈海龙,温才旺,凌 曦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韶关 512026)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群体,临床表现为气促、喘息、咳嗽和发热等,全年均可发病,且以春冬季节最为多发。同时,由于小儿的各器官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这也导致他们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普遍较差,如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干预,轻者转为慢性支气管炎,重者可能引发败血症、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健康。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吸氧、控制症状和抗病原体等疗法,其中以地氯雷他定最为常用该药属于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可有效减少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组胺类炎性递质数量,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减轻气道内梗阻情况,然而单独用药,作用有限,难以彻底改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1]。因此,本研究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该药属于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对半胱氨酸白三烯发挥特异性拮抗作用,有助于阻断白三烯的炎性反应机制,减轻黏膜水肿,减少气管分泌物,缓解平滑肌痉挛,联合两药,可迅速改善支气管炎症状,安全有效。本研究探讨孟鲁司特钠、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白细胞计数(WBC)、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韶关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9岁,平均(4.60±0.83)岁,病程2~7 d,发热13例,喘息11例,气促8例,体温(38.5±0.6)℃,合并肺气肿11例,合并哮喘5例。对照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3~8岁,平均(3.27±0.74)岁,病程2~7 d,发热13例,喘息11例,气促8例,体温(38.5±0.6)℃,合并肺气肿10例,合并哮喘4例。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7年中国呼吸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中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2]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治疗禁忌证;②传染性疾病、肺功能发育障碍、先天性器官功能性疾病;③过敏体质、精神障碍以及免疫缺陷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吸氧、抗病原体和控制憋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国药准字H20020091,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用量用法:年龄≤2岁,患儿1粒/1次,年龄>2岁2粒/次,1次/d,坚持治疗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国药准字J20130047,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用量用法:4 mg/次,口服1次/d,坚持治疗7 d。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且体温呼吸频率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未完全消失,体温和呼吸频率等有降低迹象;无效上述症状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晨间静脉血5 ml,采取全自动血酶透析仪(珠海天创仪器有限公司)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炎性水平[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血气水平[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指标包括残总比(RV/TLC)、第一秒呼气量(FEV1)、吸气分数(IC/TLC)、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鼻塞、乏力)。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n=51]

2.2两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的Ig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清I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水平对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反应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炎性反应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反应水平比较

2.5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6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水平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水平比较

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3.9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51]

3 讨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频发的儿科呼吸疾病之一,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也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等引起,部分毛细支气管炎可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喘鸣和喘憋等,好发于婴幼儿,憋喘症状大多呈持续性,在入睡后减轻,持续发热和高热较少,咳嗽程度较轻,患儿精神通常较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喘鸣音,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窒息和心力衰竭等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因此,积极地开展对症治疗尤为关键[3]。临床治疗本病,常用地氯雷他定,该药属于第2代H1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EOS脱颗粒,减少机体释放炎性介质,改善血管通透性,缓解组织水肿和渗出,缓解气道梗阻,化具有降低β受体敏感性,舒张支气管,改善气道梗阻的作用。然而单独用药,效果不显著,无法彻底治愈疾病,容易反复发作[4]。

有临床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和血液中含有大量炎性因子,如白三烯、组胺等,其中白三烯密切参与本病的发病过程,临床治疗本病时,多以抗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以阻断白三烯合成发挥治疗作用,但常规药物对抑制白三烯的生物表达效果有限,与常规支持疗法效果相似,均未能取得显著的疗效[5-6]。故而,本研究在传统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展开对症支持治疗,孟鲁司特钠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白三烯受体有着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性,也是在此类药物中,唯一一种同时适用于成年人和低龄儿童的口服剂,该药可有选择性地抑制平滑肌中的白三烯多肽活性,以此拮抗炎性细胞聚集,减少机体释放炎性因子,阻断白三烯的致炎机制,减轻黏膜水肿,减少气管分泌物,缓解平滑肌痉挛,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气管壁,减轻气道高反应,同时还能抑制嗜酸细胞聚集的活化效应,发挥良好的抗炎机制,以此改善临床症状[7-8]。此外,孟鲁司特钠在用药过后,虽然可迅速缓解患儿的肺部啰音、咳嗽和憋喘症状,但也存在相应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斟酌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IgG是人体血清免疫蛋白的主要成分,在人体抗感染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中和细菌毒性,可与病毒抗原结合,抵御病毒感染宿主,对人体的免疫机制有着重要保障作用[9]。IgA是机体黏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等黏膜表面,可减缓病毒繁殖,属于呼吸黏膜的重要保护屏障。IgM占据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6%,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和溶解活性,属于抗血管内感染的第一线抗体,对预防败血症有着重要作用[10]。CRP是一种临床上常用于检测病菌感染程度的敏感指标,可反映患者机体的组织损伤、细菌感染和应激反应等生理状态,以此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WBC是一种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炎性反应指标,可反应患者的免疫情况和体内病菌情况。而在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用药下,上述炎性反应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以说明该药的确可以改善患者的感染症状,减轻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加速病情康复[11-12]。

综上所述,以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降低炎性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升动脉血气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白三烯特钠毛细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孟鲁司特钠联合信必可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核分枝杆菌及抗原ESAT-6、Ag85B对中性粒细胞白三烯B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