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3-03-02郭健
郭 健
(佳木斯骨科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小儿短小手术是临床上儿外科常见的疾病手术方式,使用的麻醉药物均为短效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如瑞芬太尼、丙泊酚等,可以有效起到麻醉效果,但是长期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剂量的控制难度大,对患儿苏醒或躁动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分析发生苏醒躁动的主要原因为术后创口疼痛、术中药物刺激等[1-2],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兴奋、定向障碍等。麻醉后患儿一般出现痛觉过敏,这是一种明显的过度刺激反应,并且术后因为麻醉效力减退可能会出现急性疼痛,影响术后康复[3]。本文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佳木斯骨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行短小手术者,将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分为三组,各24例。三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基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经过诊断符合短小手术条件;②年龄5~15岁;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④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或畸形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者;③麻醉药品过敏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⑤依从性差及家属不配合者。
1.2方法:患儿术前均给予常规措施,包括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患儿各种生命指标,并且三组患儿均注射0.5 mg阿托品,术前半小时右美托咪定组给予0.5 μg/kg美托咪定、氯胺酮组给予0.5 mg/kg氯胺酮、对照组给予5 ml生理盐水,均采用静脉注射。三组均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等消失后进行常规手术插管,开始手术,术后停止麻醉应用,均采用相应量表评价患儿麻醉后痛觉过敏及苏醒躁动情况。
1.3研究指标:①躁动出现率:采用Malviya评分法[2]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0~4级评价:嗜睡(0分)、清醒但安静(1分)、哭闹需安慰(2分)、躁动哭闹不止(3分)、定向力丧失(4分),其中2~4分判断为躁动阳性;②术后镇静程度:采用Ramsay镇静量表[3]评价(1~6分),评价标准:不安静、烦躁(1分)、安静合作(2分)、可听从指令(3分)、睡眠但可唤醒(4分)、呼吸反应迟钝(5分)、深睡不醒,无法唤醒(6分),其中镇静程度良好(2~4分),镇静过度(5~6分)。③术后视觉模拟评量表(VAS)变化时间:记录麻醉药停止使用至VAS评分≥4分的时间,当评分到达4使用镇痛药开始至VAS评分<4分的时间。④VAS评分:术后3 h、5 h、8 h采用VAS[4]评价,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
2 结果
2.1三组术后躁动出现率: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躁动出现率为4.17%,氯胺酮组为12.50%,对照组为3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氯胺酮组和对照组躁动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对照组高于氯胺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术后躁动评分及出现率比较[n(%),n=24]
2.2三组镇静评分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儿Ramasy镇静程度评分为(2.35±0.67)分,氯胺酮组为(1.14±0.51)分,对照组为(0.69±0.06)分,三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三组VAS变化时间:麻醉结束至VAS≥4分的时间和镇痛药使用至VAS<4分的时间比较,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美托咪定组麻醉结束至VAS≥4分的时间长于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长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镇痛药使用至VAS<4分的时间短于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VAS变化时间
2.4术后VAS评分:三组患儿术后3、5、8 h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美托咪定组患儿VAS评分均低于氯胺酮组和对照组相应评分,氯胺酮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分,n=24)
3 讨论
小儿短小手术如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等手术,对于小儿手术由于配合度的问题,一般均需全身麻醉,并且临床上对于术后麻醉躁动是常见麻醉症状[5-6],可能因为术中导管刺激、切口疼痛等。手术后躁动表现为呛咳、呕吐,部分患儿出现切口破裂、异物反流胆囊等;痛觉过敏现象是短效麻醉药常见副作用之一,其主要机制为[7],麻醉剂应用后会对患儿手术疼痛产生抑制,但是术后麻醉效应会逐渐降低,针对不同个体体质以及药物应用类型,部分患儿术后可能消退的快,可能产生急性剧烈疼痛,对于患儿可能出现哭闹,影响手术质量,因而如何预防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后的痛觉过敏及苏醒躁动,成为提高患者对手术评价的重要问题[8]。
氯胺酮在临床上常作用于丘脑内侧核,达到镇痛镇静效果,具有起效、代谢、苏醒快等优点[9],本文研究结果与学者朱毅等[10]的研究一致,该研究通过80例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给予不同剂量氯胺酮麻醉,结果显示患儿术后24 h内镇痛次数低于未使用者,认为氯胺酮为非竞争性的NMDA拮抗剂,抑制NMDA活性,可以调高痛阈,减少痛觉感觉[11];右美托咪定通过大脑蓝斑受体刺激来达到镇静、抗焦虑的作用[12]。有相关研究显示,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苏醒期躁动具有明显影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13]。本文通过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就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或小剂量氯胺酮行短小手术麻醉后出现的痛觉过敏及苏醒躁动现象的影响,表明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降低了术后躁动、VAS评分,抑制了术后痛觉。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麻醉后行短小手术患儿后,能够显著降低麻醉后患儿的躁动出现率及痛觉过敏现象,值得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