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3-03-02李小腾姜贵秀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结节性术式差异

李小腾,姜贵秀

(新余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新余 338000)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中年女性,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出现结节纤维化、囊性变或者出血、坏死等不良情况[1]。外科手术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有效手段,以往常采取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但术后甲状腺功能缺乏需要患者长时间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2]。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指出,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病变腺叶与甲状腺峡部的部分切除能够保留部分甲状腺组织,这对于保留甲状腺的部分功能和减轻手术创伤是有利的[3-4]。本研究也在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以期为手术方案的拟定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5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44.16±5.25)岁,病程1~7年,平均(3.44±1.07)年;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4.27±5.31)岁,病程1~7年,平均(3.25±1.02)年。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度≥Ⅱ度;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甲状腺切除手术禁忌证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者;有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感染者;有精神疾病或认知交流障碍者。

1.3方法:观察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将患者肩部垫高。在胸骨上窝2~3横指部位做6~8 cm长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后使用组织钳悬吊皮瓣。钝性分离颈前肌群和被膜间隙,轻柔牵拉后暴露腺叶。处理好甲状腺动静脉之后将甲状腺进行游离,之后结扎动脉和中静脉,之后切除前侧腺体。操作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后包膜及腺体组织。采取同样方法切除对侧腺体,残面缝合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对照组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将甲状腺峡部、双侧腺叶全部切除。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甲状旁腺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5]:优:颈前肿物、吞咽不适等主要症状均消失,影像学检查可见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良: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恢复;差:未达到上述标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手术的优良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8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n=25]

2.2两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2.3两组手术前后WBC、CRP检测结果的比较:两组术后3 d WBC检测结果均低于术前1 d,CRP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 WBC、CRP检测结果恢复至术前1 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WBC、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WBC、CRP检测结果比较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为8.00%,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比较[n(%),n=25]

3 讨论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发病后甲状腺组织中存在弥散性病变因此该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6]。甲状腺全切术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的常用术式,能够彻底将病灶清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7]。但大量研究报道指出,人体颈部的解剖结构复杂,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创伤较为明显,容易损伤颈部其他组织或神经,因此并发症较多,术后还需要进行终身的替代治疗[8]。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甲状腺次全切术更符合临床需求,该术式能够根据病灶大小、存在位置等时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切除,灵活性更好,创伤更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神经等的损伤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9-10]。但也有研究报道指出,甲状腺次全切术保留的甲状腺组织较多,因而术后可能增加复发风险,而且对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盲目缩小切口反而可能增加手术的难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1-12]。但该术式在准确切除病灶,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组织(包括甲状旁腺、包膜组织、背侧腺体等)以及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多方认可,患者术后无需进行终身替代治疗,大大减少了经济负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术式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是基本相似的,仅切除部分甲状腺也不会明显增加复发风险,可根据临床实际合理选择两种术式。而在手术创伤方面,可见甲状腺次全切术创伤更小,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更佳[15]。朱智等[16]的研究中也指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基本相似,但次全切术在并发症方面风险更低,优势较为明确,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效果和复发率与甲状腺全切术相似,但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结节性术式差异
相似与差异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