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研究

2023-03-02曾玲玲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脂蛋白心肌细胞硬化

曾玲玲

(泉州市惠安县医院检验科,福建 惠安 362100)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冠心病在临床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也成为引起临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较多,多由多种病理因素共同参与其中,造成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1]。临床根据冠心病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三类,三种类型的病情程度由轻到重,若病情持续进展,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2]。目前,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工具,但心电图的受影响因素多,判断冠心病病情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辅助其他检查工具[3]。病理研究显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会释放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物质,同时体内的炎性反应活动明显增加,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明显增加了红细胞数量,导致红细胞各参数可能发生变化[4]。因此,通过血液学检验,分析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诊断和评估冠心病病情。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泉州市惠安县医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经临床检查、心电图、心超等确诊,年龄在30~80岁,认知功能正常,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D组;排除重度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精神异常、合并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钾血症等;四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四组均在入院当天空腹采集静脉血6 ml,分别置入3个抗凝管中备用,在2 h内完成检验。将血液标本离心获取上清液,应用东芝TBA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Sysmex°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项指标[5]。

1.3检测标准:CK -MB在0~18.0 U/L;cTnI在0~0.2 μg/L;超敏心肌钙蛋白T(hs-cTnT)在0~0.04 ng/ml;心肌钙蛋白T(cTnT)在0.02~0.13 μg/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9.0~13 fL;血小板体积(PCT)在0.10%~0.35%;血小板计数(PLT)在(100~300)×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15.5%~18.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12%~14.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0.5~10 mg/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5.0~15.0 μmol/L;脂蛋白(a)1~3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2.07~3.37 mmol/L;纤维蛋白原(Fib)在2.00~4.00 g/L;载脂蛋白A(APOA)1.0~1.6 g/L,载脂蛋白B(APOB)0.42~1.28 g/L[6-7]。

表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n=30,n)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四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A组、B组、C组的hs-cTnT、cTnT、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D组,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2.2四组血细胞相关指标比较:四组PLT、PCT、MPV、PDW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RDW明显高于D组,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血细胞相关指标比较

2.3四组其他实验检查指标比较:A组、B组、C组的Hcy、hs-CRP明显高于D组,脂蛋白(a)明显低于D组,且A、B、C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LDL-C、Fib、APOA、APOB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其他血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检查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病理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8]。在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管壁胶原与血小板直接接触,可在血管内形成血栓[9]。因此,研究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变化对反映冠心病病情有一定帮助。本研究说明随着冠心病病情的加重,RDW增加,可进一步促进血管管腔的狭窄,导致机体缺血缺氧,而缺氧状态下容易发生红细胞增生[10]。

心肌细胞损伤是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病理改变。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心肌缺血缺氧逐渐加重,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可释放cTnI、CK-MB等因子,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因子在血浆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用于临床评估心肌细胞损伤严重程度[11-12]。本研究进一步说明这些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冠心病病情的敏感度高,能有效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脂蛋白(a)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血管内膜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脂蛋白从血浆进入到动脉壁内膜,可附着在内膜上,通过APOA附着在细胞外基质,还通过APOB黏附沉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13-14]。而Hcy能够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影响凝血功能,其水平升高对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15]。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利用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脂蛋白心肌细胞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