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3-03-02高英丽修琳菲毕文静杜广鹏肖凌凤
李 凤,高英丽,徐 倩,修琳菲,毕文静,杜广鹏,肖凌凤*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250117;2.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3.青岛市市立医院;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2],其中,2 型糖尿病占90%以上[3]。近年来,糖尿病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全球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病人中近半数(46.2%)是60 岁以下的成年人[4],中青年已成为2 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5],积极应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对中青年糖尿病病人至关重要。糖尿病的多数并发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以预防,病人自身的健康行为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风险感知是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主观判断,是影响个体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预测因素[6]。理性行为理论[7]、计划行为理论[8]、保护动机理论[9]等健康行为理论均认为,个体对疾病风险的主观认知是决定其是否采取健康行为和坚持健康行为的重要理论预测因素,风险感知水平与个体保护性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国内鲜有验证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关系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为指导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正确认知并发症的风险并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12 月—2022 年6 月于山东省3 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14 例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2020 年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分类标准,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的病人;②年龄18~<60 岁;③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病人;③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研究工具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疾病相关资料。
1.2.2 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RPS⁃DM) 由Walker等[10]开发,用于评估2 型糖尿病病人对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感知水平,量表包括个人控制、担心、乐观偏差、个人疾病风险、相对性环境风险5 个维度。各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完全反对/几乎无风险”赋值1 分,“完全同意/高风险”赋值4 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对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感知水平越高。该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620~0.947[11]。
1.2.3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 该量表由Toobert 等[12]研制,用于评估糖尿病病人最近1 周的自我管理水平。包括饮食(5 个条目)、运动(2 个条目)、血糖监测(2 个条目)、足部护理(2 个条目)4 个维度,共11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7 分计分,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条目均分,满分28 分,总分>23 分认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好,17~23分为自我管理能力一般,<17 分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8[13],信效度高,条目简洁,应用广泛。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当场自填问卷后,由研究者即刻回收并检查问卷完整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纳入有效问卷314 份,有效回收率为98.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性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风险感知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见表1)
表1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n=314,±s) 单位:分
表1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n=314,±s) 单位:分
项目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 个人控制担心乐观偏差个人疾病风险相对性环境风险总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总分得分2.47±0.52 3.24±0.47 2.56±0.68 2.24±0.75 2.48±0.94 2.46±0.47 3.88±1.24 2.97±1.91 2.45±1.90 1.81±2.03 11.11±4.64
2.2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314)
(续表)
2.3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4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5 个因素,共同解释36.9%的变异。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较低,总分低于聂蓉等[15]对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的调查结果。Ochieng 等[16⁃17]也认为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普遍较低。分析其原因,中青年群体在家庭及社会中担任多重角色,多数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正处于学业、事业上升期,生活负担和学业、事业压力较大,导致其对自身健康风险的关注度较低。此外,与癌症等疾病相比,糖尿病常被视为一种威胁性较小的疾病,多数人认为其更可控,以致病人对糖尿病的风险感知较低[18]。然而,中青年病人患糖尿病多属于早发型糖尿病,胰岛B 细胞功能下降更快、胰岛素治疗率更高、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更大[19],且本研究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达标率较低,而病人感知到的个人疾病风险得分仅为(2.24±0.75)分,说明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对并发症的感知风险和自身实际患病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该群体可能严重低估了自己的患病风险[17,20]。乐观偏差得分为(2.56±0.68)分,说明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对个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存在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认为他们比其他人更不容易出现并发症或严重健康问题。
3.2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3.2.1 性别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病人的风险感知水平高于男性,与Kowall 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多地作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生活中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相较于男性,女性病人的心思更为细腻,更加担心糖尿病并发症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所以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感知更为敏感。
3.2.2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是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Pelullo 等[22]也指出,高学历病人的风险感知水平更高。可能是因为高学历病人理解力较强,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疾病信息,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较高,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易感性、严重性的认识也更为深刻。提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多关注文化程度偏低病人的健康教育。
3.2.3 家族史 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是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Heidemann 等[23]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有家族史的糖尿病病人有机会从自己的亲属身上获得并发症的相关信息、经验,可能因亲属疾病的不良结局而感到担心、恐惧,认为自己处于风险中,无形中提高了个人对糖尿病并发症易感性、严重性的认知。有研究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比无家族史的病人更了解糖尿病风险因素,并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24]。
3.2.4 病程 患病时间越长,病人风险感知水平越高。病程长的病人更有机会接受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对疾病的认识可能更加深入。随着疾病的反复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不可避免地会对病人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及关注度也相应提升。陈红丽等[25]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风险感知的调查同样发现,病程超过10 年的病人,风险感知水平显著升高。
3.2.5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是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多表现为较高水平的风险感知。可能是因为风险感知较高的病人,对患糖尿病并发症更为担忧,平常更加关注血糖情况,更有可能进行自我管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性行为,血糖控制更佳。
3.3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风险感知水平呈正相关(P< 0.001),即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此与Shreck 等[26⁃27]的研究结果一致。一个人是否愿意做出并坚持健康行为,在于其能否意识到疾病对自身的威胁及健康行为所带来的益处。糖尿病病人只有认识到自己面临重大的并发症患病风险,才可能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预防性健康行为,低估自身患病风险的病人,通常认为自己不容易受到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影响,治疗依从性较低,不太可能采取预防行为;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病人认为自己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为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会遵从医护人员的建议,进行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等多方面的自我管理[28],以维持血糖稳定,而稳定的血糖又可以激励病人坚持进行自我管理。Vornanen 等[29]则认为风险感知并不能准确反映和预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行为,因糖尿病病人的风险感知水平普遍偏低,所以感知到的疾病风险通常不足以促使糖尿病病人改变其生活方式,意图转化为长期行动需要病人较高的自我效能。关于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尚需要进一步探究。
4 小结
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对并发症的风险感知水平较低,受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并与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在对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应关注病人对疾病的理解和风险感知情况,重点关注男性、文化水平较低、无家族史、病程较短、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的病人,根据病人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改善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风险感知水平,以提高其健康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抽样方法及样本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开展多中心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并探索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的适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