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强化人文素养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课程模式构建

2023-03-01吕晓龙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共情全科人文精神

吕晓龙,严 旭,章 涵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现代精准医学迅速崛起和发展,高精的医疗技术高效挽救患者宝贵的生命、持续提升人们的健康格局、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医乃仁术,医学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而医疗工作者过分关注临床上偏离正常参考值的各项指数,而忽视伴随了一系列异常统计数字和观察指征背后患者的疾病体验,技术与人文的割裂使医疗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本应充满爱与感恩的医疗环境却充斥着猜忌、抱怨甚至是恶意伤害。为此,人们开始把更多目光投向医学人文,试图通过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来寻求问题解决之道,医学人文也因其在伦理价值、职业素养、人文情怀与人文技能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3]。

一、医学人文教育在全科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基层卫生人才,而基层医疗的主要形式是全科医疗。全科医疗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对个人和家庭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长期负责式的健康照顾。这就要求从事全科医疗活动的全科医生,在没有高精医疗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能够在基层树立一定的技术权威、获取健康照顾对象的信任和依赖,这就必须与个人和家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然,这需要全科医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比专科医生更高的人文素养[4]。因此,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培养有较强基层岗位适应能力的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人文教育在全科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医学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以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基础,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崇高理想。然而,医学人文涉及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社会学、法学等广泛的人文社科内容,由此设置的医学人文课程较多,而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临床专业知识也较多,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较重的问题,尤其是三年制的专科层次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课程较多、学习时间不够、学习疲倦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实施困难,相关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良,成为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实践叙事医学,推动医学人文教育落地

叙事医学是具有叙事能力的临床工作者所实践的医学,而叙事能力又是“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而采取行动的能力” 。叙事医学的中心是故事,突出关注、再现和归属三个核心要素[5]。关注就是倾听患者的故事,然后再运用询证医学的思维重新理解听到的、看到的和感知到的故事,为诊断和治疗带来意义,这就是再现。关注和再现之后形成的医患间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即把自己融入患者的故事,共同去经历,这就是归属。

实践叙事医学的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的故事保持开放的态度,认识到这些故事的重要性,试着从病人的角度看待整个疾病和治疗过程,愿意在医学行为之外为病人采取疗愈行为,如倾听和语言安慰等,这些在医学实践中倾听病人的故事、关注病人需求并为之采取行动的行为就是医学人文关怀。因此可以说,医学人文是可以说的概念,而叙事医学是可以做的事情,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落地的工具[6]。

课题组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针对2021级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开展多形式的医学人文教育,在第三学期试验开设叙事医学选修课,每周2学时,选修学生60名。课程从医学的人文属性探讨、叙事医学的本质、共情培养、文学作品细读训练、医患沟通、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六个板块对叙事医学进行讲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养,选修叙事医学课程的学生,其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有明显提升,但具体的量化评价有待进一步分析。同时,学生关注叙事医学的热情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浓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

四、探索以强化人文精神为导向的叙事医学课程模式构建

根据叙事医学教育落地的尝试经验,结合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为尽可能提高叙事医学在全科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效果,有必要探索构建以强化人文精神为导向的系统化的叙事医学课程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培养全过程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提炼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是推动课程思政的前提,叙事医学关注人,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与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充分契合。在构建以强化人文素养为导向的叙事医学培养模式时,将丰富的思政元素结合典型案例利用多元化手段融入课堂设计,有助于引导全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有助于提升全科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担当意识[7]。如在介绍医学发展史的时候,引入医学技术战胜病魔、拯救人类的典型故事,培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在介绍医学模式转化过程的时候,引入“最美基层好医生”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主动走进患者世界,充分了解患者个性的人文意识和服务理念;在介绍“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这一版块内容时,引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一生从医的传奇精彩故事,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叙事医学课程的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提升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设计,多途径全方位提升学生叙事能力

根据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强化人文素养为导向的叙事医学教学需要,从全科医学新生开始,开展从听故事、读故事到经历故事、写故事的全教学周期、循序培养的教学活动,如图1所示。在“听故事”阶段开展认识历史上的伟大医生的活动[8]。引导医学生通过收集、关注医学发展史上伟大医生的故事,通过故事与医学伟人对话,感悟医学伟人的职业形象,构建医学生的职业身份认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以及自己的职业[9]。在“读故事”阶段开展文学作品读书会、影视作品赏析会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叙事题材为主的经典文学作品、观赏故事演绎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细节、隐喻、典故、叙事者赋予的情绪以及故事内部的逻辑关系等,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记录和分享感悟,逐渐养成爱读书、懂欣赏的习惯以及会读书、善赏析的能力。在“经历故事”阶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临床见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见习过程中经历的医生、患者等的故事,在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悟的基础上叙述出来,整理成作品在小组内分享、讨论并发表。在“写故事”阶段开展平行病历的书写原则和技巧、临床故事的虚构演绎、真实平行病历的还原再现等的讲授,结合学生实习阶段的临床经历开展创意写作,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寻求与故事中人物的共同体关系,体验再现,最终达到归属[10]。

图1 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医学教学设计思路

(三)拓展教学内容,多角度广范围培养学生共情能力

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主动去分担和分享他人的感情,表达的是对他人情感的回应[11]。叙事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关注、再现和归属都需要实践者运用共情能力才能得以实现,对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是实践叙事医学,提高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课程通过多角度广范围地开展教学,积极拓展共情教育的平台和路径,推动医学生共情能力的提升[12]。例如,在每届医学新生中举行人体解剖学开课仪式,通过面向“大体老师”的鞠躬、献花和宣誓,营造致敬无言良师,感悟生命大爱的氛围,坚定医学新生献身医学事业的信念。通过举办优秀手绘解剖图谱评选大赛和医学经典语录书法大赛,让医学与艺术碰撞,在体验书法和绘画的魅力中感悟医学精神、探索人体奥秘,同时,通过优秀作品的展出让更多的医学生在欣赏中产生共鸣,感悟医学的人文气息,为共情营造气氛。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医学人文栏目,指导学生把收集整理的故事、生活感悟、读书心得等记录下来,形成文学作品发表,建立讲者与读者的共情,促进接受和实践叙事教育的学生广泛关注和认可,营造重视人文,鼓励人文精神培育的教学氛围。

(四)优化评价体系,精准考核推动人文素养提升

实践的不断改进和提升,需要精准的评价作为参考,课程结合医学职业特点和临床工作需要,根据叙事医学的焦点和要素,对接受叙事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开展医学人文精神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评价体系和指标如图2所示,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主要评测学生接受完整的叙事医学教育前后的反思能力、共情能力、职业认同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变化,从而验证本研究所设计的叙事医学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明确叙事医学教育对全科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作用。

图2 以强化人文素养为导向的叙事医学教学评价体系

其中,反思是主体内在的精神活动,是审视和评估亲历、亲为、亲思,提炼新的认识和价值观的意识活动过程,是发自肺腑的自我督查、自我检讨、自我纠偏、自我升华的思维活动。我们主要从对既往经验的审视、思考、总结,对现时工作的检视、检讨、追问,对未来走向的设计、谋划、改进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制定大学生反思能力量表;共情能力评估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 医学生中文版[13];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性。我们主要从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价值观、幸福感、满意度等方面设置职业认同感评价指标,制定医学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善于根据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自我调节而适应这些变化的能力。我们主要从自我谋生、社会交往、人际沟通、角色转换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制定社会适应能力量表[14]。精准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推动教学设计向着强化人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为培养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全科医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主力军,基层医疗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主阵地。只有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科医生才能胜任基层卫生岗位,才能担负起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代理人”的重任。但是,针对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缺乏可以实践的教育形式和精确的评价体系,历来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瓶颈,叙事医学的引入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文本细读和反思性写作等基本的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中设计的课程模式结合全科医学生的专业层次和培养特点,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打破课堂教学的界限,以故事为主线全流程多渠道地开展叙事医学教育,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共情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该课程模式还设计了独特而精准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突出考查学生的反思能力、共情能力、职业认同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评价方式上通过调查量表的形式由学生自评,针对性的评价结果有效地促进了叙事医学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会在实施该课程模式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尤其是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共情全科人文精神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