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训、赛、研”教学模式在高校健身操舞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01张唤齐凌霄周梦娇
张唤 齐凌霄 周梦娇
关键词:“学、训、赛、研”;教学模式;高校;健身操舞;教学
“学、训、赛、研”教学模式是学习、训练、竞赛、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健身操舞作为一项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在大学生中流行。在高校健身操舞教学中落实“学、训、赛、研”教学模式,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素养、专业素养以及科研能力;从学生角度看,有利于学生将健身操舞动作、节奏等融会贯通,熟练应用,提高身体灵活、协调、柔韧程度;从学校角度看,通过落实“学、训、赛、研”教学模式,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1“教”“学”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1.1角色转换教学
在高校健身操舞教学中运用“学、训、赛、研”教学模式,教师要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核心设计健身操舞教学活动。教师在健身操舞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健身操舞规定动作,而且要发展其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角色互换活动,即:学生在课堂上充当教师,体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等,从而可以深入学习健身操舞细节动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健身操舞相关内容,体会健身操舞教学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示范健身操舞动作和相应节奏,并鼓励学生跟随音乐适应节拍,逐渐捋顺健身操舞动作和适应节奏。但这对学生而言远远不够,学生需要更多细节动作的展示及动作与音乐的完美契合。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做教师,以教师的角度观察学生的整体动作,使学生明确细节的重要性、动作的差异性以及音乐的律动性,逐步掌握细节内容,并与教师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健身操舞水平,延伸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生在教中学、学中教,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1.2构建交流平台
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的支撑,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自身教学观念等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健身操舞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教师也要积累教学经验、探究教学技巧。大学生思维独立、追求个性、自我意识较强,喜欢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健身操舞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被各专业教师应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并且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借助学习视频反复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学习,了解问题的表现形式,探究问题的实质所在,有效避免局限性及各个部分连接产生的缺口,交互反馈,引导学生突破体育动作重难点,使其形成良好的动作定势和体育学习习惯。
教师在健身操舞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增加师生之间交流频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将课堂所需的音乐、动作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提前观看,形成初步印象和思想准备,并且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强化健身操舞动作.从而加深对健身操舞记忆深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習情况,在教学开始前,从网上查找相应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课后,依托与学生搭建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适当设计网络作业、打卡作业等巩固所学内容,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短视频平台上传健身操舞学习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3创新考评方式
一方面,教师在传授健身操舞动作时,应该分别讲解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上下肢动作组合起来形成完整动作。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最终掌握技术动作。这样教师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并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投入课堂,促使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新考评方式,实行健身操舞模拟检测,让学生以整段健身操舞中的一个或两个健身操舞动作为基础,发挥想象力和训练经验,自主创编健身操舞。教师可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进行录像,并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自编动作的优缺点。学生在欣赏他人创意、接受网上点评、启发自身思维、学习他人健身操舞创编优势的同时,提升自身创编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两种考评方式。线上可以由教师所发视频获得的点赞数予以评判;线下可采取学生自主评判或者投票推选优秀自编操。学生通过自主创编健身操舞相互学习,同时弥补自身不足,实现融会贯通。
2“训”“赛”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近年来,健身操舞快速发展,竞赛人数不断增加。在开展健身操舞教学基础上不间断地开展健身操舞训练,可以进一步拓展运动空间,提升教学效果。以“训”促“赛”需要长时间开展训练,而开展训练要选择训练时间稳定、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组建健身操舞队伍。只有训练时间稳定、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才能坚持参与训练,充分发挥健身操舞训练作用。目前,我国的健身操舞主要集中在健身俱乐部或健美操俱乐部,很少有专门的健身操舞俱乐部。高校可以通过校内健身操舞比赛、舞蹈社团、表演社团及上课实际状况选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专业的健身操舞队伍,成立健身操舞俱乐部。在选拔健身操舞队员时,教师也要鼓励男性同学的参与,队伍控制在16-30人。
健身操舞队伍组建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将训练时间定为早晨或晚上,单次训练在一个半小时,训练频率由训练内容决定,每周三到五次为宜。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要以简单健身操舞动作逐渐过渡至组合性动作和技巧,并以夯实健身操舞基础动作作为初期训练的内容,同时要以提升学生基本功、身体素质、形体表现力作为初期训练的核心目标。待学生综合素养达到标准,学校要及时准备健身操舞训练设备,强化健身操舞训练,以提高健身操舞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
3“赛”“创”结合,促进全面发展
不同学生健身操舞水平和创编能力差异较大,不同高校之间的健身操舞水平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虽然健身操舞竞赛动作难度适中,但是动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可以明显看出各校基本功的扎实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健身操舞项目逐步完善,并不断普及,通过社会组织的竞赛活动,可以直观、便捷地了解到各校健身操舞发展情况和趋势。部分健身操舞水平较高的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和竞赛经验积累,结合健身操舞发展情况,再汲取他校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使自身参赛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健身操舞竞赛有利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创造能力,促进了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并推动了健身操舞项目的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校充分融入民族元素,将民族舞蹈与健身操结合,通过想象力、创造力创造出更具地域特色的民族健身操舞。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传承了民族文化,更是从整体上提高了健身操舞水平和竞赛水平。
高校还可以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展高校内部健身操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竞赛,线下比赛时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观看,以此扩大健身操舞在高校的影响力,使健身操舞得到更好的推广。体育教师应支持学生指导校园公共健身操舞训练活动和社团健身操舞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健身操舞。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我国健身操舞项目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从而推动健身操舞项目的发展。
4“研”“能”结合,提升学生能力
4.1增强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高校要重视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也可以提供多种科研选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偏好选择科研课题,自行组队探究其中的奥妙。同时,教师要积极联系相关机构和俱乐部,确保学生能够根据科研内容深度分析和探究,并在深入调查过程中,促使学生发挥创造力,适当开展科研竞赛和训练活动。以此为立足点,教师参与其中,开展实时监测数据和调查工作,为科研项目的选择和开展奠定基础。
4.2组建学生科研团队,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教师要组建以主题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建立教师指导制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根据学生优势布置小课题;也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小课题。课题科研小组设一名组长,协调主题科研和小课题科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保证课题高质量完成。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或自主选择的小课题后能够积累大量科研经验并提升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项目,并给予指导和鼓励,通过科研团队的锻炼,让学生真正懂得科研,学会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运用自身知识结构和经验开展探索活动,并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结语
健身操舞在我国属于新兴项目,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學、训、赛、研”教学模式在高校健身操舞中的落实,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是“教学结合”“训赛结合”“赛创结合”的有机结合。“学、训、赛、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仅有利于综合提升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专业性、综合型人才,助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