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投掷运动员热身活动中的应用

2023-03-01阎文婧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3年11期

阎文婧

关键词:后激活增强效应;PAP;铅球运动员;热身活动

PAP是一种身体调节活动,在以高强度执行调节活动后,最大肌肉激活急剧增加。以肌肉群为目标的阻力训练,随后经过严格的间歇时间,通过PAP效应增加肌肉力量的输出,比赛前通过调节活动诱导的PAP可以提供热身之外的益处。在利用PAP现象提高运动竞技成绩之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运动学特征:其一,肌肉调节活动强度必须足够高,以此诱发PAP效应的产生,但强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加速疲劳的产生;其二,肌肉调节活动和执行活动之间的间歇期要准确把握。目前有关PAP的有效性的持续时间尚不清楚,间歇时间越长,PAP调节活动从疲劳中恢复得越好,但也会导致PAP反应下降。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调解活动和执行活动之间的8—12分钟的间歇时间被认为是有效的,少于2—3分钟的间歇则会因为调节活动疲劳的影响抵消其增强效果;超过12分钟的间歇会因为负责使增强的肌肉纤维失活的酶消除其最初增强的影响。最后,利用PAP效应进行训练的人群应该是运动员或者是具有一定力量基础的人群,因为PAP现象在相对力量低的个体中没有表现出有意义的水平,而且达不到训练的要求。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解,PAP已被证明有助于下半身和上半身力量输出的急性增强,肌肉力量输出对运动表现至关重要(如跳跃、短跑和投掷)。因此,本文试图与传统的热身活动相比,基于PAP调节下的热身活动是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铅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及运动表现,则应该引起运动员及教练员的重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以后激活增强效应在投掷运动员热身活动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由于这项研究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所以实验对象的选取不太适合普通群众和业余体育爱好者。只有参加过投掷类项目、十项全能(男性)、七项全能(女性)或多个项目且具有体育训练经验的男性和女性运动员,才有机会自愿参加这项研究。受试者在参加本研究之前应向所有受试者的负责教练寻求支持并给予许可。此外,在研究中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受试者本人都会收到一份书面同意书,阅读并签字。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后激活增强效应”“激活后增强效应”“投掷运动员”“热身运动”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在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的体育文献,共检索出318篇文献。随后,将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得出有效文献16篇,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调查法

本文通过对湖南文理学院艺术与体育系的体育研究人员以及运动医学院的运动生理学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PAP的生理特征及注意事项、PAP与运动专项结合的优势与不足、田径专项热身动作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如何提高热身运动的效率等方面。

1.2.3数理分析法

该研究采用随机重复测量交叉设计。铅球距离是本研究中分析的因变量(DV)。配对t检验用于比较两种热身方式(传统热身与传统热身+PAP调节活动)之间的平均铅球投掷距离,在α≤0.05的前提下,将alpha设置为先验作为统计显著性的阈值。鉴于围绕“统计显著性”和研究结果的重复性的争议越来越大,本研究还分析了条件之间的百分比变化以及效应大小,对测试中得到的数据用统计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SPSS27.0进行数据处理,运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1.2.4实验法

1.2.4.1实验对象

研究选取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12名年龄在18—25岁、身体状态良好、无受伤情况且符合实验要求的田径专项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8名、女生4名。

1.2.4.2实验计划

本次实验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受试者身体的基本情况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以及体重,随后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然后进行研究程序,再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都为正式实验部分。在第二部分中,第一组受试者开始进行由19个具体练习组成的热身活动。在热身结束后进行8分钟的休息调整,随后每人进行3次铅球投掷,间隔3分钟后记录受试者的成绩。另一组受试者也进行热身活动,随后继续执行PAP调节活动。在PAP调节8分钟活动后,受试者如上所述执行3次铅球投掷,间歇3分钟后记录受试者成绩。在第三部分中,受试者的热身程序就PAP调节活动进行交叉,再次记录受试者三次铅球成绩。

1.2.4.3动态热身

传统的动态热身活动将用于本实验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动态热身包括(固定顺序):800m热身跑、20m小步跑、20mA式跳跃(A-Skips)、20m弓步压腿、20m高抬腿跑、20m抱膝提踵、20mB式跳跃(B-skip)、20m侧弓步(左右交替)、20m跳跃手臂摆动、20m前踢腿、20m侧踢腿、20m反向弓步,20m步行四肢/腿筋伸展、20m直腿弹跳、5个常规俯卧撑、5个宽俯卧撑、5个窄俯卧撑、10次摆腿(10次隔离胭绳肌/地面和10次隔离内收肌和臀大肌)、10个中臂圈和10个大臂圈。

1.2.4.4 PAP热身

动态热身后,受试者将进行3—4组悬挂高翻和挺举的热身组,每组之间休息120—180秒(8—10次重复空载奥林匹克杆,6—8次重复30%的1-RM,5次重复50%的1-RM和3—4次重复70%的1-RM)。在180秒的休息时间之后,受试者进行三组悬挂高翻和挺举,每组之间休息180秒(3次重复80%的1-RM)。受試者进行的三组大力量调节训练就是本实验认为的PAP调节活动。在已有的研究中,多使用高强度深蹲作为调节活动来增加下肢力量。本研究选择悬挂高翻和挺举作为PAP调节活动,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器械设备简单,容易获得,只需要杠铃和重物就可以直接在铅球坑附近进行调节。其次,从铅球技术的发力角度分析来看,研究认为悬挂高翻、挺举会消耗与铅球相似的肌肉组织和力量。最后,Harris团队在研究中表示成功采用了PAP活动调节。该调节选取挺举作为提升铅球投掷速度的增强活动,因此使用悬挂高翻和挺举作为PAP调节活动可以使肌肉功能正向迁移。

1.2.4.5实验设备

标准铅球(男子使用的铅球重7.26kg、直径11—13cm;女子使用的铅球重4kg、直径9.5—11cm)、公制卷尺、奥林匹克式杠铃和配重片(1.14—20.45kg)、田径场。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无PAP调节和有PAP调节的铅球投掷距离(米)分别为10.35±1.78和10.70±1.75。PAP调节活动后的铅球投掷距离显著高于非PAP调节状态下的铅球投掷数(P=0.007),增加了3.6%。铅球投掷增加的影响大小(ES)为ES=0.20。在PAP调节活动后,12名受试者中有11人投掷铅球的距离更远。

2.2分析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与传统的田径专项热身运动相比,即热身之后再进行PAP调节活动,包括3组悬挂高翻和挺举80%的1-RM是否可以提高铅球投掷距离的表现。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传统热身加上PAP调节活动将对受试者的铅球投掷距离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PAP调节后的铅球投掷明显更高(%△=3.60/o;P=0.007;ES=0.20),与仅在动态热身之后执行的铅球投掷相比,虽然提高百分比和ES可能看起来很小,但铅球投掷距离(≈36cm)增加了3.6%,这对教练和运动员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因为在正式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六轮掷铅球的距离通常也只相差几厘米。

在本次实验中,12名受试者中有11名在PAP调节活动后提高了他们的掷铅球成绩。一名受试者在PAP调节活动后成绩没有提高的原因是三次铅球投掷中的两次犯规。另外,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对总失败次数也做了统计。受试者在非PAP调节式铅球投掷过程中总共有6次失误(犯规),在PAP调节活动后有5次失误(犯规)。鉴于PAP调节活动后铅球投掷距离的改进,并且在没有额外犯规的情况下,8分钟的休息似乎足以减轻与体能训练有关的疲劳影响,本研究中使用的8分钟调节活动休息时间是基于先前的研究中使用的平均休息时间。

本研究中使用的PAP调节活动后使铅球投掷距离增加与先前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由于PAP調节活动的休息时间为6-12分钟,这样上肢和下肢肌肉功率输出显著增加。成功的PAP方案基于最佳刺激,所以允许在肌肉处于增强时同时存在疲劳。目前的研究使用了3组3次重复80%的1-RM悬挂高翻和挺举。研究结果表明,PAP调理活动的强度足以诱导有意义的增强状态。

3结论

在本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PAP训练活动包括悬挂挺举和挺举(3组3次重复,1-RM的80%)后,铅球投掷距离显著增加;PAP调节活动后,得分为犯规的铅球投掷次数没有增加;PAP调节活动后的8分钟休息时间提供了充分的疲劳恢复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时机合适,本研究中使用的PAP调节活动也可用于田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