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欹器的提醒”导写与佳作示例
2023-03-01唐惠忠
唐惠忠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时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就是说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会正,加满水后就会翻倒。古人制作此器,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由“欹器”的特点引出对“刚刚好”人生境界的探讨,具有较强的思辨性,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宗旨。
“欹器”的特点是“虛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材料对此给出了具体解释。欹、正、覆三个动词,隐含两种价值判断:“欹”“覆”不妙,“正”为好。因此,“欹器”象征着人生的三种状态:不好的虚空状态与满溢状态,以及好的适度的中正状态。这三种状态,揭示了人不仅要充实自己,还要防止自满、满盈、过度等带来的倾覆。换言之,材料告诉我们:人应该在虚空、中正、满溢中追求中正;根据欹器的器物特点,尤其要防止满溢,而取得这种平衡的关键在于节制。写作关键词为“节制”“刚刚好”,从其中任何一个词出发均视为切题。
需要注意的是,该命题探讨“节制”,不同于以“节制”为题写作,而是具有对象的限定性:材料中,“节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满溢状态,需要适度克制(控制)。作文应立足“节制”,结合“中则正”及其与“虚则欹”“满则覆”的关系理解“节制”内涵,不能随意扩展或游离。
素材集锦
1.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了。
——高尔基
2.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就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康 德
3.德国哲学家尼采曾作诗谈“处世之道”:“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4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节制”,任由欲望驱使,那么,就会让自己陷入疲于奔命的怪圈,终生不得安宁。
5.只有节制欲望,才能卸下无谓的负担,还生活一片宁静。
6.懂得节制的人,无论对人还是对己,总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度。相传王阳明家有一条祖训:“节饮食,戒游戏。”这和我们常说的“饭要吃七分饱”不谋而合。
7.有个关于“现在的年轻人,正在榨干自己”的采访,在采访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令人深思:“未来社会,有部分人会由于过度放纵欲望,而沉醉在短暂的快感中,直至丧失自己。”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让人眼花缭乱,一个不懂节制的人,只会迷失在欲望的森林中。
时评启思
懂得节制,方能活到极致(节选)
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懂得节制。懂得节制,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节制,是一种智慧
《论语》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黄帝内经》讲,“饮食有节”。节饮食,方得健康,方得自在;戒游戏,则是为了立志,如果过分沉迷于游戏,日子长了,志气会消磨殆尽,又如何成就事业。
真正的智者,更懂得节制脾气。
王阳明因军功卓著,遭小人忌恨,他们散播各种谣言,对王阳明百般侮辱。王阳明却权当没听见,一点火气没有。他说:“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节制脾气,是往宽处想,往好处想,不把芝麻小事放在心上。节制脾气,是有了情绪不积累,及时疏解。节制脾气,是一旦无法控制情绪,能够想到先平复情绪再处理问题。日子久了,人便拥有了纾解怒气的修养和智慧,也会慢慢有了平和安静的气质。
节制,是一种自由
“节制”和“自由”,看起来是两个相对立的词语。但其实,只有学会节制,才懂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节制”不同于“限制”,限制来自外界的约束;而节制,则是内心的自我约束,是对自由的成全。很多时候,节制意味着对自身的一种合理控制,意味着对事情的发展有长远的规划。欲望总是迫使我们想要拥有一切,以致让我们做出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但真正高级的人生,不在乎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而是控制自己在不合适的时机不做不该做的事。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把200只猴子分为两组,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顿顿管饱,另一组控制饮食,每天都只吃七八分饱。10年后,敞开吃的100只猴子中,很多体胖多病,有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100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饮食的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15年后,顿顿吃饱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寿的猴子都在七八分饱的猴群中。一时的口腹自由导致了健康不自由,身材不自由,寿命不自由,这样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高品位的人生,是懂得节制
陈道明说过:“我觉得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难的是节制。所以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正因为长期克制,偶尔的放纵才弥足珍贵。之前看到一个故事:一天,作家刘墉和梁实秋一起用餐。熏鱼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有甜味的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有冰糖;炒饭端上来,还是不能吃,因为他说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来一份八宝饭,刘墉觉得梁实秋肯定也不会碰,因为又有饭又有糖,结果梁先生说:“这个我要,因为知道有喜欢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才特别节制。”
是啊,只有学会自我节制,才能真正驾驭自我,不受内心欲望的控制和摆布,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节制,才是高品位的人生。
(原载“人民论坛网”2019年8月18日)
佳作展示
人间最好是小满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高二 翁羽涵
由二十四节气,你会惊奇地发现,有小暑,有大暑;有小寒,有大寒;有小满,却没有大满。或者,你还听说过“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这些无不是在告诫我们,凡事要有节制,应当追求一种刚刚好的境界。
事事求极致而不懂得节制,其实是在走向衰亡。作家严歌苓说:“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烂漫,而是荒凉。”为什么呢?因为灿烂过后,必然是一地落红,一片衰败凋零之景。正因为如此,《菜根谭》中才会有如下说法:“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便成恶境矣。”确实,花朵含苞待放之际,满满昭示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古时有种盛水器叫欹器,其特点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那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太“过”。看惯了历史上的秋月春风、朝代更迭,我们应该都曾耳闻“盛极必衰”四个字。比如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便是安史之乱。对此该作何种观呢?吴军在《文明之光》中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战争过后,国家都会稳定发展一段时间,直至盛世而大治,这是因为社会人口没有饱和,民众有地可耕,百姓安居乐业;但人口一旦因国家繁荣而繁衍过度,超过了社会承载力,那个朝代就会走向衰亡,先是民不聊生、时局动荡,进而发生战争、人口减少,从而再走向新一轮循环。吴军先生所论虽未必全面,但足以启发我们认识到:一旦过了、满了,物极必反,难免会“翻倒”。
追求“小满”的重要性,于自然事物、朝代更替已可见之,对于人的发展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当代社会,有不少人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不少领域、行业、集体中则存在严重的“内卷”状况,这些都是不节制的后果。
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得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个“半”字,也是“小满”的体现,代表着一种人生哲学,实际是在告诉人们,无须追求尽善尽美,而要学会包容不足。最近,余华在谈到ChatGTP时也发表过类似的讲话:“伟大的作品,都是优缺点共存的。”
自然如此,历史如此,人生如此,这世上的一切大抵是这样。
大诗人杜甫有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理性而客观地退一步说,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站到顶峰,如果条件受限,那么选择在半山腰欣赏美景,又何尝不可呢?
人间最好是“小滿”,进可攻,退可守,凡事留有余地。当然,倡导“小满”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努力了,君不见那“欹器”,空着的时候也是要倾斜的。回到二十四节气看,“小满”之后是“芒种”,那也是在告诉我们:要节制也要继续前行,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
点 评
古代欹器“中则正”所蕴含的道理,可以表现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则盈,可以是严歌苓笔下花开成灾的玫瑰,又可以是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对人类社会循环更迭规律的阐述,还可以是“万事但求半称心”的人生哲思,以及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性思辨……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就像掌上芭蕾,善于在弹丸之地翩翩起舞,此文庶几得之。
整篇文章对话题的阐述准确到位,而且例证、引证精当,结构严谨(起于二十四节气又终于二十四节气),不少段落思想与神采齐飞,展示出作者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良好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