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3-03-01张艳涛
在21世纪,消费主义需要反思与超越,马克思能力思想的哲学研究需要深化与拓展,“世界历史”思想需要守正与创新,这一切都需要置于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视域中来理解和把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垣、姚雪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及破解》一文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盛行的根源进行挖掘,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动因,提出只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易生存的社会,才能破解消费主义,理顺人的需求、满足、商品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才能恢复对自然的尊重,确立劳动幸福观,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这一理解有助于深化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原创性贡献的阐释。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瑶的《实现劳动的自由:马克思与阿玛蒂亚·森劳动能力概念的辨析》一文以“劳动能力”为切入点,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阿玛蒂亚·森和马克思的劳动能力观中的共同意指和理论分野。由于森和马克思基于不同的方法对社会成员现实的劳动能力进行考察,在森那里,劳动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选择自身所珍视的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和商品的自由和机会;马克思将个体劳动能力置于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进行考察,劳动能力的实现体现为个体劳动能力获得培育、占有、外化和确证以及个体从劳动的强制性中摆脱出来,发展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能力的自由和机会。这一比较辨析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能力问题的哲学研究。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金星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原初含义及当代意义》一文以《共产党宣言》为主要文本,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阐明了“世界历史”的原初含义:其一,强调世界历史生发的社会前提是资产阶级表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二,强调世界历史的生成朝向现代国家和全球化两个维度;其三,强调世界历史的扬弃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完成。这一学术分析和学理论证聚焦于“世界历史”的前提、过程与终结,具有一定的新意。
本期三篇文章具有较强的经典文本意识、全球比较眼光和世界历史思维,能够激活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和“潮头”的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是青年学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