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创下寿县古城人文景观研究
2023-03-01李梅
李 梅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安徽六安 237012)
“文旅融合发展是我国新时代促进地域多方位效益增长、推广地域特色文化等开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促使游客通过旅游感知、了解、认识文化知识,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1](111-116)两大产业的融合,不但丰富了产业内涵也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下国内很多景点都在进行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注入历史和文化元素,让旅游在人文景观的熏陶中更加充实。
人文景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写照,人文景观不仅能让游客在景观环境中有很好的体验,更能在娱乐、生活中放松身心。寿县古城拥有着灿烂的楚文化,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人文景观等文化古迹颇多。
寿县古城由于经过各朝代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文化积淀,拥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这对进行人文景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城经过长期历史变迁积累下来的地域文化,烙印在古城的各个方面。如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街区风貌,居民生活和民俗活动中都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一、寿县古城人文景观存在的问题
寿县古城人文景观体现了寿县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既是游客游览、体验古城历史文化的特色场所,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如何同时满足居民与游客的生活和观赏需求是现代古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原有规划不完善,经济基础薄弱。随着古城经济的发展,居民、游客的物质、精神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古城人文景观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现代化建设对古城人文景观、特色风貌具有一定冲击,历史文化资源部分流失。寿县古城老城区最早起源于宋朝,后期在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早期规划理念、建设水平与管理能力都存在不足,古城内部用地混乱,居民房屋修缮样式不统一,新建项目与原有建筑缺乏联系,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商业区与住宅区交错,公共空间被私人占用,人文景观不突出等问题严重。
根据2013年《寿县总体规划》,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不同于凤凰古城、西递宏村等一类已经形成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典型古城,寿县古城本身以农业为主。”古城内由于需要修缮的地方较多,寿县作为贫困县,整体维修保护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做到全面兼顾。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本地居民和游客作为古城发展的动力因素,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利益的一面,诸多问题制约了寿县古城人文景观的发展。
(二)街区环境破坏,文化载体缺失。早期古城开发建设致使大量文化遗址被破坏,如,为了扩修西大街拆除了古建筑群,建百货大楼而拆除了余家公馆等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状元府及东大街前店后坊结构的沿街商铺、具有地方特色的棋盘街古建筑群都先后被拆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民俗文化表演、老字号品牌发展也出现了困境。古城内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较少,南大街和东大街等主要交通要道,垃圾桶和路标的安置较少,电线杆上乱贴海报等有损当地居民居住环境,不利于向游客展示寿县人文景观环境。明显看出,街区建筑和环境建设都不理想,文化宣传、产业发展不到位,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激发古城街区的活力,营造更好的人文景观环境。
(三)人文景观创新不足,具有同质化倾向。“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各个历史时期对人文景观都有贡献。每个时期的人都按各自的文化去感知、认识、评价景观并对景观施加影响,创造。”[2]寿县古城的人文景观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然而寿县古城中人文景观也与其他城市一样普遍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街区盲目效仿城市的建设也为古城带来负面影响,街区的商铺建筑为了统一风格,做出仿古建筑风格不符合街区古建筑和环境,古城慢慢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大量拆建对于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人文景观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展现古城的文化底蕴,造成古城人文景观同质化,缺乏吸引力。
二、提升寿县古城人文景观建设策略
(一)完善古城整体规划,兼顾实用与审美。城市整体规划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完善古城整体规划需要从布局上整体加以保护和完善。寿县古城居住区和街区商铺相互融合,商铺是街区具有吸引力且带动经济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文化元素的表现应与街区的独特环境联系起来,形成古城的文化亮点。为了满足居民和游客休闲,可以增加街区绿化,将小品与植被相结合,花池或文化宣传栏等雕刻尽可能使用当地图案纹样,使用仿古青砖和当地砖石青瓦等材料装饰,对商铺细部采用传统图案,以青灰色为主色调,用青石板路面铺装,既丰富古城街区的人文景观,又营造出历史文化氛围。如,寿县古城东大街与东北部作为城内主要文化积淀区,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造,但都是局部改建拆除,缺乏统一整体的引导,对周边建筑可适当改造建筑立面,做到新旧和谐风格统一。又如,南环城路建筑和箭道巷有些统一性但风格与古城文化底蕴不完全符合,窗户、屋檐装饰、色彩等需做些调整。
(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顺应自然风貌。文化是历史的投影,是历史的产物和体现。寿县古城曾作为楚国首都,有着丰富的楚文化遗存。楚文化源于春秋时期具有强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出现在汉江平原。“孝文帝十六年,刘邦立长子刘长为淮南王,刘长死后其长子刘安继承爵位。淮南王刘安于寿州招贤纳士,编撰了《淮南子》,还在修仙问道中提炼了豆腐,楚汉文化逐渐深入寿州这片沃土形成楚文化。千百年来古城的老情节扎根于寿州民众心中并得到强化,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寿州楚汉文化。”[3](12-13)古城的历史文化经过不断丰富变化与长时间的积淀,使古城记忆在人文景观中保留下来,成为人们重要精神财富。提升人文景观不但要注重其功能性和美学价值,更要考虑古城固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传承。文化和历史巧妙地融入,能够让人文景观具有更浓郁的人文气息,使古城整体风貌更加富有魅力。人文景观的提升可以将古城发展的历史、典故等用雕塑、浮雕、景观小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时苗留犊、当面鼓,对面锣、豆腐制作等。历史典故和文化的宣传,不仅是古城居民对古城过往的一种怀念,也是对历史的尊重,让游客有更直观的了解甚至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城历史文化,重现历史意境。选择历史元素时还应积极参考城市管理部门和民众的意见,让人文景观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打好宣传古城旅游文化这张招牌。
“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城风貌的背景景观,对古城整体格局形态形成具有本底作用,也是人文景观存在的基础。”[4]人文景观营造要注重对周围环境、整体格局和风貌相协调,包括地貌、地形等自然景观要素,达到延续古城人文景观特征、保护古城自然美学价值和特色景观风貌的目的。寿县古城具有珍贵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有完整的古城墙、淮南王墓、楚幽王墓遗址、廉颇墓、孙公祠等。寿县古城特有的布局与古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整体风貌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必须加强保护。新规划的建筑、道路、设施等不得破坏传统格局。传承古风民俗、保护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将寿县楚汉文化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积极整修、恢复古遗址,在传承传统民俗。“寿县古城墙,2001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朝,自北宋至南宋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几经反复修建而成。而后又经历了明朝的十五次修葺与清朝的十四次修葺,终于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城墙周长七千余米,东南西北各开一门与四条街相对,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之一。”[5]
(三)再造古城人文景观,提高居民参与度。寿县古城不但有可见的物质景观,还有看不见宝贵的文化遗产。人文景观提升有助于古城文明建设和良性发展,要充分发挥为人服务的作用,遵循美的形式和规律,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设计出既生动、活泼又有韵律的人文景观。由于寿县古城年代久远,居民私自搭建等问题突出,使古城建筑整体风格不统一。人文景观与整体环境密切相关,由街道格局、建筑特色、居民住宅、院落组织及自然景观构成,经过长时间历史演变,形成具有楚文化的建筑特色,再造时应遵循街道建筑原有的布局,结合古城整体规划使历史古城与现代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空间。
寿县古城继承了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街坊、庙会、集市、节日等民俗活动展示着当地的人文风采,演绎着文化内涵,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对寿县古城地域文化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充分体现出人文景观,彰显地域文化和深层意蕴。人文景观塑造不但要植根于本土文化,更要给地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是成功打造特色人文景观设计的关键。如古城路面铺装要具有时代印记,要有地域性标识文字和精美图案。加强对民居人文认识,铺装要符合居民风貌,可以使用统一导视指示牌,简洁明了,功能性强,还可以设置平面图指示牌,不但可以提升居住区景观形象,对游人有明确指示作用。围绕古城墙典故、事件、以及文化再现历史事件、场景,直观感受历史的文化信息、以景观雕塑小品、碑刻等形式为载体,传达相关的历史信息。
(四)提升文化品牌识别度,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标识性、独特性的内在价值,其发展离不开宣传推广打造。依托文化内涵、设计理念,提升游客的品牌认知,构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宣传推广体系,要重视构建基于多媒体平台的品牌推广与宣传。信息时代人们对于获取信息便捷性的需求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增长,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数字技术对古城文旅品牌进行宣传,增强文旅品牌的地域文化特色宣推。帮助游客加强旅游目的地和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之间的联系体验,不断提升古城文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寿县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可开发创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少。要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包装“寿州十大文化”品牌,推出正阳关三阁、寿州锣鼓、民间唢呐、大鼓书、大救驾及豆腐制作技艺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表演项目,展示寿县古城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通过文旅融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深挖当地旅游资源,如豆腐发源地、天下第一塘等,积极鼓励和支持并创办各类旅游文化汇演。
三、再造寿县古城人文景观的路径
(一)整合地方资源,提升古城文化形象。寿县古城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可开发创新的资源不少,以古城为核心可以形成县域旅游空间布局资源,如八公山、珍珠泉、廉颇墓、安丰塘、正阳古镇、瓦埠湖等。寿县古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将古城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合理将古城文化信息与人文景观建设联系起来。古城建设时注重对人文景观环境的传承与保护,挖掘地方自然资源与人文特色,提取具有古城文化形象语言符号,提升古城特色文化形象。
(二)契合古城发展,增强地域文化建设。地域文化传承离不开当地居民,他们是推动古城发展的重要动力。把文化建设中的特色元素运用到街区中,有利于促进古城的文化发展,增强古城的文化底蕴。以楚文化为元素,挖掘古城建筑特色,营造具有历史韵味的古城。打造具有地域文化风格、符合当地氛围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独特风貌历史街区。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拓展地域文化建设,既宣传了地域特色文化,又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联合相关产业,助力古城经济发展。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同时可以创新出很多产业。要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展现寿县文化旅游的特殊魅力,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发展下,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将文化创意与古城文旅融合紧密联系,提高文旅产业的附加值,比如创建文旅游园、文创体验中心,从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结合寿县古城现有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及文旅项目,设计旅游文创产品,通过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推动文旅产业的延伸,促进古城经济发展。
结语
寿县古城人文景观环境的提升丰富和优化居民生活品质,构建古城形象,凝聚居民情感和促进居民交流,同时,多样的文旅产业带动游客流量的增加和附加值的创造。因此打造具有古城文化特色人文景观环境是必然趋势,准确定位古城特色、强化古城居民认同感,通过人文景观的塑造促进新时代寿县古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