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斐伏尔女性观的独特性及其当代意义

2023-03-01肖欣耘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异化空间

肖欣耘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南岸 400000)

列斐伏尔,法国思想家,20世纪伟大的现代思想大师,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0多部著作和300余篇论文。其最为著名的是列斐伏尔关于日常生活理论与城市空间的相关研究,而在他《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批判》《空间的生产》等著作中,他以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探讨女性在日常生活异化中所承受的不自觉压迫,并敏锐捕捉到空间的性别特征以及女性在空间分配、所有权上遭受的隐性歧视。列斐伏尔女性观上的理论、视角创新将对当代女性主义者思考女性未来生存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

一、列斐伏尔女性观的独特性

(一)日常生活对女性的压迫。

1.隐性的压迫。在列斐伏尔看来,日常生活中涵盖着明显的性别歧视,只是由于日常生活重复、琐碎、传统、平常的相关特性,让人们忽视了在日常生活领域当中女性身上沉重的枷锁。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异化”的概念,并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认为日常生活本质上就是异化状态的生活。而其日常生活概念则也是作为阶级斗争和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一种理论工具,他自身便是通过对日常生活异化的批判来抨击当代资本主义的。列斐伏尔在《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1968)中阐述了日常生活给女性带来的沉重的压力和束缚。无可置疑的是,日常生活虽然是任何人都脱离不了的生活基础,但男性总能更为轻松地逃脱日常生活的枷锁,而女性,更多地是沦陷于此。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地位、性别的人在社会的生活领域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依据传统家庭思想观念和社会分工的倾向,谋取生活资料大多是男性的事,而生活资料也大多为男性占有,女性的地位由此不断下降,最后只得被困于日常生活的家务劳动领域之中。在列斐伏尔看来,这是由于思想的束缚,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过着普通的日常生活,或多或少会受到周围世界“常人”的影响,人们在这样充满“常人”的世界中,受各方原因的驱使,做出与“常人”同样的选择。由此,日常生活的“规章制度”被定义,开启了“常人”对日常生活的独裁,形成日常生活的标准。以“常人”的工作为工作,以他们的享乐为享乐,这是日常生活束缚的第一步。这种因思想束缚而被迫选择的日常生存意味着“对存在的遮蔽,是存在的非本真状态”。[1]而在这样的“常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下,女性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自觉承担了家务角色和日常生活的主体,并以“贤内助”为荣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从而自觉地被束缚在日常生活,且受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她们接受了传统的家庭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使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充当主要消费者的角色。而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大多相反,对于男性而言日常生活代表的是与劳动对立的休闲,而休闲的奢侈在女性身上不复存在。如此便存在这样的状况:日常生活里劳动与休闲没有了明确的界限,休闲本身也成为女性生产过程的一种环节,因此女性的日常休闲更多地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异化生产劳动中去,最后成为日常生活异化最大的受害者。在列斐伏尔看来,其最为可悲的不是女性在这个过程的艰辛,而是女性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所受的限制与压迫,这就是列斐伏尔常说的“日常生活是现代性的无意识”,它重复、单调、习惯的性质成为了异化最有利的掩蔽和面具。

隐蔽在日常生活下的异化劳动对于女性无疑是深重的,要实现女性在此领域的解放,思想观念的认识与解放便极为重要。“思想观念既在日常生活里,也在日常生活之外。思想观念永远都在不间断地渗透进日常生活里,永远都在不间断地从日常生活里生长出来。”[2]它切实影响日常生活,又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是摒弃日常生活的异化的基础。只有思想的彻底解放,才能实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解放和追逐平等的权利,这就需要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女性意识到自身所受的压迫且勇于从日常生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消费的幻想与主宰。在列斐伏尔看来,日常生活的异化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上,总体的人在资产阶级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走向了异化和分裂。女性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费者饱受折磨,一方面消费带给女性幻想和欲望的释放,另一方面消费又主宰着女性,让她们成为日常生活的牺牲品或者客体,同时也是日常生活消遣的替代品。无可避免地,无理性的消费成为女性在日常生活束缚中发泄和反抗的方式,女性认为自身是日常生活消费的主角,在消费中将自我定位为主宰者,她们消费广告、直播中的产品,以最新的杂志、影视视频、浪漫主义小说、网红技术为消遣,由此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遭遇异化,陷入资产阶级消费的陷阱。她们的消费自然成为推动他人消费的符号和帮凶,因为受制于日常生活,她们主要追求着“名牌”符号,以表明自身的地位与价值,从而自身也成为符号的代表。她们既是商品,也是商品的象征,比如广告中光鲜亮丽的她们,在包装下是如此吸引眼球,引人消费,所以,女性既是购买者也是被消费者。正因为她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角色的不断转换,她们迷茫于日常生活的本质,日常生活异化便被她们自身与社会所忽略。所以,列斐伏尔认为要以“总体的反异化的实践”来克服“总体的异化的实践”[3],打破消费主义对日常生活的控制,才能使女性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得到彻底变革,为女性的独立、解放,追求人生价值开辟路径。

(二)空间对女性的隐性歧视。在列斐伏尔空间正义和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中,列斐伏尔认为空间的分配中充斥着对女性的隐性歧视。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内涵着某种意义。“空间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基础,社会关系并不因为规划者的忽略而消失,空间本身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基础,也是生产生活的资源,同时也是消费资料。”[4]可无论是在社会公共空间还是在家庭空间,女性都是被边缘化、疏忽的那一方。

列斐伏尔从历史上总结了女性在社会空间地位的丧失与歧视。他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到,当社会历史完成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换时,空间的权力也完成母权向父权的转换。恩格斯也曾说:“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5]由此开始,列斐伏尔认为男性拥有了对土地、财产、孩子、仆人、奴隶和他们的女人的支配权。因此女性受生产资料的限制,更加的被困于了日常生活领域,陷入辛苦劳作的劳动异化之中,当自身被支配时更无法谈及和争取自身在空间上的权力。无论是在生产资料的劳动获取中,还是在精神与空间层面的女性,被边缘化和忽视都是异常显现的。例如,男性在社会上支配了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领域,而女性仍是拘泥在日常生活中,沦为生儿育女的工具与家务劳作的奴隶。这样的被边缘化当然还体现在公共的空间中,当代曾有女性代表提出,根据男女身体差异,在公共卫生间设置上的看似平等,其实也是空间对女性的一种忽略,女性在卫生间上的生理需求往往高于男性,但空间并没有满足女性的需求,而是以男性的满足为基本。另一方面,停车场、高尔夫球馆等空间也是更多考虑为男性而设计。而在家庭空间中,列斐伏尔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女性所受到的压制,“所有的社会都贬低了女性的重要性”,家庭空间更多满足着男性的需要,大气的客厅,明亮的书房主要代表着男性的家庭空间领域。而“女性只是被限制在家庭领域,每天只是在周围的、很近的甚至是固定的灶台、炉边转悠,而这些灶台是她们充满黑暗深渊的最后领地。”[6]因此狭窄昏暗的厨房则为女性的家庭主要空间,而卧室看似也是女性休息的场所,但因男性休憩的需要,并不能被女性自身所掌控,所以能属于女性的自由空间便更多的是厨房。因此根据社会和家庭的空间配置,可以自然地判读人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同时其隐性的性别歧视不言而喻。

二、列斐伏尔女性观的当代意义

(一)唤醒女性独立、自觉的意识,保持经济独立的品格。意识上的认识与觉醒是行为的前提与基础,列斐伏尔独特视角的女性观,极其清晰地批判了日常生活和空间领域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有助于女性切实的把握日常生活异化的本质,唤醒女性对日常生活异化的束缚与压迫的自觉意识,激励女性去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文化的束缚。不迷恋传统女性“贤内助”的虚荣,不丧失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快乐皮鞭之下,而是通过自身的自立自强,提升自我,投入到社会劳动中,争取生产资料,从而获得一定稳定的收入,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这是摆脱依附男性经济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女性要明确家务劳动的价值,并不是完全的否认。从历史上看,家务劳动的价值向来被社会忽略,社会长期将家务劳动定位为不值一提的、无价值意义的劳动,主要受限于其缺乏经济报酬的认可。但实际上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是同等的具备价值的劳动,女性自身应该明确家务劳动的价值创造,才能有力去维护自身经济补偿权益。从当前法治社会发展来看,女性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尊重与保障,且女性权利相关的法律正在逐步完善,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弱势地位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职场的排挤、歧视与骚扰,生活中的力量悬殊也导致女性受到伤害可能性更大。因此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的了解与保护相辅相成,社会需要以法律为武器的正规渠道,敢于为不公发声的女性。“只有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才可以避免其他人损害女性的利益。”[7]因为只有在意识觉醒与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女性才能迈向社会的其他领域,在社会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在社会与家庭空间上拥有话语权,争取属于女性的空间正义。

(二)有助于社会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构建。社会需要建构男女平等的文化价值观,必然要先把握当前社会存在的男女平等的问题,便不可忽略列斐伏尔所提到的日常生活和空间领域存在的问题。男女平等的概念是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等。这就要求社会在宣扬男女平等观念时,要及时主动关注女性发展的需要,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教育与就业问题上,给予相关部门在对待女性角色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要破除社会固有男性应当处于统领地位的思想,引导大众正确看待女性的社会地位。如此,在女性自身的努力下,有利于女性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有所作为。只有在社会建构两性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才可以逐渐消除男女之间不平等、不公平、话语权薄弱等问题,社会上的两性问题才能打破失衡状态,女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三)为社会制度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考和理论支撑。列斐伏尔的女性观有助于社会意识到保障女性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女性问题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2020年,民法典将家务劳动补偿的适用前提扩大到共同财产制,《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8条中有了新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由此“唤醒”了家务劳动补偿制度。该制度通过法律对劳动性别分工予以纠正,承认了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有助于提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同时民法典第1088条同时也照顾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担当,考虑到“家庭主夫”们的生活,也就是说“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不仅是为女性开辟先河,也不仅是维护女性的特有专利,而是会让那些为家庭付出劳动多的一方都得到应有的救济。但就家务补偿,仍然存在许多待完善的问题,浙江全职太太1.5万的家务补偿费便引起网上一片哗然,家务的价值到底如何衡量将是未来法律、制度仍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女性对空间正义的需求也应得到重视,特别是公共空间设计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应得到保障。当女性的基本权益和政治地位得到保障的那刻,空间的权力也随之能得到保障。

结语

列斐伏尔的女性观为女性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激发了众多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对女性与日常生活、空间的关系问题的探讨。纵观近现代历史,从女性的解放到男女平等的实现都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女性的解放与发展不允许社会忽视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发挥的作用。而唤醒女性自觉、独立的意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女性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取空间上公平的权益,是列斐伏尔女性观的精髓。这看似基础的一步,实际却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虽然,当前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男女平等超越性别歧视的趋势,但男女平等之路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当前社会仍有许多男性与女性未能正确理解和面对两性问题,也未能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更是忽略了列斐伏尔女性观所提到的领域内容。但笔者坚信,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社会意识的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性别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新时代是当代青年不分你我奋发的时代,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新时代女性,应在不断地自我提升中,为真正的性别平等的彻底实现发挥个人力量,共同期盼世界崭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异化空间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创享空间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