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永放光芒

2023-03-01

世纪风采 2023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建党中国共产党

简 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阐明了大会主题,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主题,言简意赅却思想深邃,明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思想作指导、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奋勇前进的重大问题。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大会主题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对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和思想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因其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意志品格,成为这个先进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容颜和精神样貌。它既是创党的前提也是创党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因伟大建党精神而立,伟大建党精神因中国共产党而存。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创党初衷顺应时代对先进组织的呼唤,要求党的精神世界应有先进性。自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和爱国先驱一次次探索抗争,最终归于失败。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历史提出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的任务,交到了新一代先进分子的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正是为改变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水深火热的悲惨命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新的政治追求和道路探索。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要求,这个新成立的政党必须摆脱以往政治集团的局限,用比前人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起来,进而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结束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抗争屡战屡败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党的精神世界的先进性。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握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揭示出资本主义最终必将在矛盾激化中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肯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强调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建立共产党组织。这是一个分析、实践、比较、推求的过程,既反映了创党先驱们植根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救国救民深沉情怀,更蕴含他们对寻找先进思想的觉醒和自觉。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终选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这一理论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的选择,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斗争道路、斗争精神的选择。正是这一选择,使党的精神世界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深深烙印。正是建党先驱和此后无数共产党人的身体力行,伟大建党精神如钢铁脊梁从未断折,如源头活水永不枯竭。同时,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精神气质,也深深影响和铸造了他所领导的不同时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和时代风貌:它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进而保证了党和人民在过去的百年中,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二、伟大建党精神成就中国共产党历史辉煌

一是伟大建党精神以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漫漫征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夏明翰烈士的话语,成为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经典表达,作为红色基因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这个“主义”和“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之所以历百年不改,是因为从建党开始,就用马克思主义锚定了党的性质。而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我们党的整体、党的领导集体、大多数共产党员无论面对革命年代的生死考验,还是执政条件下的四大考验,始终坚持了党成立时选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进而做到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把心中的理想转化为执着的信念,襟怀远大目标,坚定必胜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理想引领前程,信念激励斗志。理想信念如明灯照耀中国共产党的前行之路。这是一条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之路,是一条符合人民意志愿望之路,是一条凝聚磅礴奋斗力量之路。惟其如此,它让我们党的前程远大,事业兴旺,前途光明。

二是伟大建党精神以为民造福之心培育崇高情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所以历百年未变,是因为从建党开始,我们党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建立起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代表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从启航之时立志为人民求解放,到革命年代为人民流血牺牲,到执政之后为人民过上好日子接续奋斗,不改初衷,不懈奋斗,不断进取,进而在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下,把事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建党之初,我们党特别是毛泽东,已经开始意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到抗战胜利后的土改,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解决占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从接管国民党政权的第一天起,就把眼睛盯住生产建设,不遗余力地抓好这一个中心工作。要让历史证明,我们不仅能够领导好革命战争,而且也一定能够领导好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构想,它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就是进一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历史川流不息,初心坚如磐石。人民至上,事业必成。

三是伟大建党精神以英勇无畏之气赋予致胜力量。“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世界中之所以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基因,是因为从建党开始,我们党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爱国先驱的斗争实践中看到,改变中国面貌、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充满坎坷和艰辛,必须为之英勇奋斗,付出牺牲。从几十个人的革命肇创,到大革命失败后的奋起反抗;从抗日战争中的砥柱中流到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奋发图强到改革开放的勇闯新路;从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到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品格和革命胆略,进而做到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前赴后继、走向胜利。中国革命的力量对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党只有58名成员;1924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这时将迎来大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不足千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员人数仅剩下一万多人;此后由于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使党的力量遭受极大削弱,濒临覆灭的危险。党的力量在质量上和数量上(主要指人民武装)全面占据优势,已经到了1948年。在长期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共产党人正是凭着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克服艰险,战胜强敌。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以此迎战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风险和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胜利。这里既有向经济文化落后的宣战,也有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范例;既有维护国家尊严的较量,也有克服特殊困难的斗争;既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概,也有不怕压不怕迫的坚定意志。一部新中国史,依然是一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斗争的壮丽史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伟大建党精神以忠诚不渝之魂铸就政治底线。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之所以历百年而不溃,是因为从建党之时起,我们党就有严明的纪律,就要求它的成员忠于组织,忠于信仰,忠于人民,甘愿牺牲,永不叛党。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高呼“共产党员跟我上”血洒战场;无数共产党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走向刑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共产党员以服从组织、听党指挥,站在前列、模范带头,为党分忧、竭诚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恪守党章、履行义务等体现对党和人民忠诚,进而保持了党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留至今的井冈山时期农民贺页朵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言首秘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份入党誓词反映了党对他的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划出的最终底线。它也成为共产党员不能逾越的政治红线。忠诚的要义在于能否经受住考验。在革命战争时期,面临的主要是生死考验;执政以后,和平时期,我们党执掌了全国政权,面临的考验会更加复杂严峻,不仅仍然存在难以避免的生死考验,更面临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忠诚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根基和思想底线。

三、伟大建党精神照亮前行道路

在党的百年历史上,伟大建党精神如淘沙之大浪、分水之峻岭,将它的秉持者、践行者、忠诚者和淡忘者、委蛇者、背叛者鲜明地区分了出来,并将后者无情地淘剔了出来。在长路漫漫的革命征程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党的领袖们历经艰险和考验走过来了;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等建党之初的共产党人,用生命书写了他们恪守初心、不辱使命的一生;更有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复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新中国成立后还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建设和捍卫社会主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人。正是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执着,构成了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但在各种考验面前,党的队伍难以避免地会出现落伍者、退缩者、乃至背叛者,包括党在成立之初的那五十多名成员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有的甚至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反面。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八个字,总结了这份深刻的历史经验,并对前行路上共产党人敲响警钟。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启程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考试。而更为严峻的考验是胜利了、执政了,共产党人如何自处,说到底就是还能不能做到不改初衷,不失斗志,不改本色,坚守人民情怀,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防止党脱离群众,淡忘初心,变质变味变色,一直是萦绕在党的领袖们心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当年延安窑洞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所秉持的逻辑就是“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今天我们正走在新的赶考路上,如何保持赶考的清醒劲头,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新的合格答卷,至关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因为,惟有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方向正确、不迷道路;惟有做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目标明确,不懈奋斗;惟有做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一往无前,不畏险阻;惟有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永葆本色,不变性质。总之,惟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建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