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交互艺术作品特征及影响分析

2023-02-28周孟楠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交互性技术性

周孟楠

摘  要:“数字交互艺术”(Digital Interactive Art)作为一门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艺术门类,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单向叙事方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体验者营造互动体验的空间环境,强调体验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甚至将体验者纳入作品之中,建构出全新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数字交互技术凭借其技术性、动态性、交互性、沉浸感等特征,更新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创新了传统艺术的创作形式,改变了体验者的审美地位,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数字交互艺术;teamLab;数字博物馆;技术性;交互性

科技与艺术的不断融合发展,丰富了当下的展览形式与内容。数字交互艺术凭借其技术性、动态性、交互性、沉浸感等特征对传统艺术进行不断地整合与创新,塑造出了许多新型的艺术形式。teamLab数字博物馆让体验者沉浸在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中,在沉浸式的感受中积极探索艺术、技术和创新的平衡融合,将科技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实现科技与艺术的水乳交融,推动科技与艺术不断打破自身的壁垒,从而探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可能性。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teamLab数字艺术博物馆

2001年,猪子寿之与几位朋友在日本共同创办了teamLab。这是一个由艺术家、程序员、工程师、数学家、CG动画师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跨界团队,致力于实现艺术、科学、技术和创新之间的平衡[1],打造作品与体验者、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之间界限的消弭,使体验者通过与作品的互动,沉浸在作品之中。teamLab的多数作品都在强调改变世界的理念,借助数字交互艺术这一形式探索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把自然中的元素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花朵、禽鸟、流水等是在他们创作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这些自然意象的选取展现了日本对于生命轮回、绵延进行思索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他们在艺术理念上的创新。

(二)数字交互艺术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艺术家们就已经开始了数字交互艺术的创作与实践,只是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的创作成果还不够成熟。数字交互艺术是由艺术家设定主题与框架之后,通过人工智能、数字交互、多点触控等技术,将交互程序嵌入到艺术作品中,并通过具有审美性的表现形式吸引体验者,在体验者与作品的互动过程之中实现人与作品、空间之间的多维交互[2],实现其审美与情感价值。

我国数字交互艺术产业虽体验项目数量大,但是相较于发展更为成熟的日本,在文化、艺术、科技三者的融合度上并不高,缺乏成熟的数字交互艺术作品。而当下的数字交互艺术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这两大城市,还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此外,当前的项目也更多地只停留在了娱乐小圈方面,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入,这也是为什么数字交互艺术至今仍未在我国形成真正热潮的原因之一。总地来说,大部分数字交互艺术项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沉浸式体验差、文化内涵缺乏,对比于全球,基本上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总体上来说,全球数字交互艺术作品沉浸式体验产业规模巨大,加之2020年疫情爆发的影响,线上互动体验项目层出不穷,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交互项目成为沉浸式体验产业的发展新趋势[3]。比如线上全景展览、线上沉浸式演唱会、线上沉浸式电影等,全方位地促进了线上沉浸式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了新一轮技术的革新。

二、数字交互艺术作品的特征分析

(一)技术性

数字交互艺术具有与生俱来的“技术性”,它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利用计算機技术打破现实世界的局限,实现虚拟体验,将幻想和愿望变为现实的成功尝试。

teamLab一直追求突破传统界面式交互的限制,尝试艺术、技术、科学、设计等多重领域的协作,打造出一种迷人的数字意境。这也使得teamLab这个数字博物馆集艺术性与技术性水乳交融于一体,创作出来的作品别具一格。teamLab利用数字技术将图像、气味、声音、材料等多重元素结合,创造出一种数字意境。在博物馆展区中,作品与作品直接并非是割裂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无边界的形式和宽阔的空间增强了其沉浸式体验感。在teamLab的作品《DIVERSITY》中,设计师尝试加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以可供360度观赏的巨大瀑布形式将作品呈现。利用计算机能够不断复制的功能,模仿与重构现实,将日本的和食文化以瀑布这一形式展现在体验者的面前。而多点触控技术可以实现多点定位和手势识别,这就为实现互动过程中的多人同时操作提供了可能。在体验过程中,体验者只需要轻轻触碰屏幕,就能和瀑布上所呈现的图像进行互动。此外,还能够借助电子设备的便利,将对应的和食信息传递到自己的手机终端上,便于之后更好地了解和食文化。在这些作品中,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了作品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其优势达成了与体验者的互动,给人以审美享受。数字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使人们的生活情境更加丰富,为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动态性

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摄影等静态艺术不同,动态性是数字交互艺术作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数字交互艺术作品中,动态影像以直观快速的方式呈现在体验者面前,以富于变化的图像打破了传统艺术二维空间的局限,压缩体验者审美接受的时间,在体验者进行理性思考之前,便已经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光影效果的变化加持也使得作品更为生动鲜活。

《绽放在茶碗里那无限宇宙中的花朵》打造出了EN TEA HOUSE,体验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喝茶。茶碗中倒完茶之后,茶中会不断绽放花朵。当体验者拿取茶碗,花朵就会随之飘散,花瓣则会延展到茶碗之外。只要茶碗之中还有茶水存在,就会不断地有花朵绽放。茶水被喝完之后,花朵也随之消失。随着茶碗中剩余茶水量的变化,茶水表面的面积大小也会发生变化,茶中所诞生花朵的大小也会跟着随之发生变化。而当茶水洒出茶碗时,茶水洒到的地方也会有花朵绽放。这令人叹服的视觉效果并非事先录制然后循环播放的,而是经由电脑程序不断绘制得来,所以每一次生成的画面都会与以往不同。数字交互艺术借由动态的图像变换打造时间流逝的体验感,增强体验者对于环境真实性的感受,进而使体验者获得更为强烈的沉浸感体验。数字交互艺术打破了传统的静态观展方式,更追求对体验者各个感官体验的冲击。

(三)交互性

“交互”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常常用来表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交互”是指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来定义人工系统行为的设计领域[4]。

teamLab数字艺术体验展非常注重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味觉等多重感官刺激被应用于互动装置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并在与体验者的交互中不断产生与衍变出新的动态效果,带给体验者极致的代入感。例如《呼应的无重力生命森林——被平面化的3种颜色与暧昧的9种色彩》,作品空间里被放置了大量的发光球体,而这些球体一旦遭到击打或受到碰撞时,便会改变自身的颜色并发出声音,体验者在与这个作品的互动过程中能够认知到空间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反复变化,逐渐将自身沉浸在交互体验之中。体验者借由触觉实现第一步的互动,随后受到拍打的球体颜色的变化刺激视觉,实现第二步的互动。之后连动的声音刺激听觉,至此完成三重感官刺激的叠加。在之后的交互过程中会多点位地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实现对体验者的多重刺激。与环境直接接触的触觉刺激能使体验者更好地融入交互艺术的环境之中,实现人与环境,甚至人与人的真切体验与互动,为体验者打造极具互动性的趣味体验。

(四)沉浸感

沉浸感是指人的精神高度集中于数字技术所创造的虚拟环境,并对虚拟环境的变化作出与现实世界相同的反应[5]。不同于审美方式集中在对视觉这单一感官元素进行调动的传统架上艺术,数字交互艺术除了呈现作品的视觉元素之外,虚拟环境中还注重调动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体验,并借由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声音等元素进行更符合人类心理的处理。在这个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空间环境内,体验者直接与作品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作品信息呈现的同时又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改变作品环境,环境的改变又会再反馈给体验者,改变体验者行为,实现强互动性,打造沉浸感。

在作品《呼应灯森林——笔》中,当体验者站在空间内的灯附近时,体验者附近的灯就会感应到体验者的存在并发出光亮与声音,灯的光亮与声音又会被其周边其他的灯所感知,进而产生与其同样的光亮与声音。体验者通过声与光的互动呈现中,获得感官的延伸。在这个作品中,体验者在空间中不断游走,使固定在空中的灯(互动装置)发生感应,随后产生多点位、多元素的连动效果。体验者通过自己位置的移动变换带动虚拟空间的动态变化,获得沉浸式体验。与虚拟环境的即时互动加深了体验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进而增强了体验者的沉浸感。

三、数字交互艺术作品的影响分析

(一)消费形式的创新

在当下的消费社会之中,情境与体验被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们注重营造生活情境,并借此使体验者获得感官的沉浸式体验与理念的共鸣式认同,进而促使体验者进行消费。也正是受到这一消费观念的改变,交互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权威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2》指出了未来展览的趋势之一,即是展览方式创新多元。数字经济与展览经济的交汇融合正成为趋势,智能化等技术的成熟发展将持续推动行业业态的创新,AI等新技术将赋能展览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数字交互艺术的形式创新让大家体验到了沉浸式交互体验的快感,未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市场发展,人们会更加注重这种体验感的获得,并且愿意为此消费。展览院线概念的提出或许是提前让我们看到了一種未来流行的热门生活方式。电影院线这一概念大家已耳熟能详,但面向客户端的“展览院线”仍未打开大众市场。随着数字交互艺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或许未来可以把看展览变成另一种大众休闲娱乐的方式,最终实现数字展览院线化、产业化、连锁化的发展。

(二)体验者地位的改变

数字交互艺术作品借助VR、AI、多点触控等技术打造出沉浸式体验环境并实现人、空间、作品的实时互动与“交流”,打破了传统艺术单向叙事传播的形式。新兴技术的加入,使得体验者的话语权与参与度得到了提升,打破了艺术家一直以来的中心地位,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突破,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革新。传统架上艺术强调作品与受众的审美距离。受众与艺术品之间在物理距离上就已经被隔开,在欣赏过程中保持的仍是一个线性过程。在这期间,受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仍为独立的个体。数字交互艺术的出现,则将受众作为“实体”的身体与“虚拟”的空间通过媒介进行连接互动,使体验者快速地沉浸其中,获得临场感,消解了体验者与作品之间的界限。

数字交互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内容和理念的单向传达与表现已经不是艺术家们要竭力追求的了,更为重要的是要为欣赏者营造一个能够参与到作品之中的空间环境,并使欣赏者在这一空间环境内进行互动,进而完成整个作品。欣赏者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作品当中的一部分。作品主题也是在欣赏者与作品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在内心中转化产生的,数字互动艺术作品或展览的主题在不同的欣赏者心中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就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主题。

(三)多种形式的融合

数字交互艺术实现了静态艺术活态化、平面艺术立体化,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单维形态,推动其转变为多维。在数字交互艺术作品中,可以窥见多种艺术形态的缩影,广泛借用各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数字技术之中,呈现全新的艺术样态,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张力的艺术作品。比如《扩张立体存在——自由漂浮的12种色彩》中,展厅内放置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球,当体验者触碰或打击这些球时,球里装有的力度传感器便会作出反应,使球体根据受力大小改变其色彩与声音。在这件作品中,不仅运用到了绘画、设计创作中常用到的色彩、构图、形状等表现手段和创作手法,而且还融合了光学、力学、声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突破了单一化的表现形态。

(四)民族文化的传播

每个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深嵌在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的框架之中,具备着自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已然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向。

数字交互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将成为推动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并将成为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兴手段。teamLab十分注重对民族文化的融入。2021年3月,teamLab在东京六本木举办了为期半年的限定展览“teamLab Reconnect:Art and Sauna Roppongi”,这是一个结合了桑拿文化与艺术的全新展览。自2019年以来,teamLab一直在尝试揭秘“淋汗茶会”等日本桑拿文化的历史背景的同时,探索桑拿与艺术的全新体验。在这次展览中,将桑拿区、冷水区、艺术沐浴区(在艺术空间中进行休憩)连接在了同一空间当中,通过创造连续的体验,使桑拿与艺术一体化并重新联结,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全新展览。通过沐浴的形式,帮助体验者放松大脑,扩张身体感知能力,与艺术融为一体。体验者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心灵、身体与环境的整体性连结。

此外,作品《DIVERSITY》中具有象征日本民族符号意义的瀑布;《和谐》中对日本农林业发展的展现;《悬浮》中揭秘的日本桑拿历史背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本土文化对外的传播。teamLab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实现中華民族文化有效且高质量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四、结语

不管是艺术还是技术,都在时代的浪潮之下快速地创新迭代,各个领域的边界早已被打破消融,跨界融合早已不是新鲜事,数字交互技术正在凭借其自身的表现能力为艺术赋能,并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乃至融入艺术之中,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数字交互艺术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借助于艺术与技术的交互融合,实现了让受众真正的参与到艺术作品之中,创新了艺术的表现、体验形式。在带给体验者感官刺激的同时,还兼顾了人文关怀的成分,在体验者与作品的互动之中,使体验者了解到了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创作数字交互艺术作品时,应注意添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创新文化内涵,做出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作品,而不应该只停留在“炫技”层面。

参考文献:

[1]葛鑫.一种新媒体艺术体验展的沉浸式设计模式——从teamLab作品探究[J].设计,2020(15):42-44.

[2]周建新,王梁宇.数字交艺术的多重特征及未来可能[J].艺术学研究,2021(1):97-104.

[3]李港丽.交互设计的沉浸式体验探析——以TEAMLAB BORDERLESS数字艺术博物馆为例[J].设计,2021(19):120-122.

[4]刘桂华,张梅芳,王盈舒.多媒体互动装置作品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以米兰世博会日本馆《DIVERSITY》为例[J].设计,2018(22):130-132.

[5]方思慧.新媒体艺术沉浸式美学研究——以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为例[J].艺海,2021(7):31-33.

猜你喜欢

交互性技术性
关于吹牛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科普网站交互性对科普传播影响研究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中小学生跳远运动损伤及预防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台媒忧陆客“技术性”减少
边柱制栓锁技术性破坏痕迹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