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密码:破解生活化数学教育的难题
2023-02-28吕海燕
吕海燕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这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数学教育时要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善于捕捉生活中带有数学信息的人或事,使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让问题引领幼儿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回家路线”活动,根据体验、探究、交流、应用、延伸这五个密码,经过“产生—分析—解决—深化—再造”的过程,将问题和数学核心经验有效衔接,将问题作为学习的重要线索,围绕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笔者以大班“回家路线”活动为例,阐述了用五个密码破解幼儿园生活化数学教育难题的经过,以供参考。
一、五个密码的提出
笔者所在幼儿园自办园以来,崇尚“以数启思,快乐相伴”的教育理念,开发了“快乐灵动”园本课程。在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学习活动,教师还通过五个密码解决了幼儿产生的问题,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并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理念,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五个密码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体验生活中产生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分析问题并挖掘数学元素,在合作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实践应用中深化问题,在解决问题和深化问题的同时再造新的问题,之后再解决、再深化,最后在活动延伸中再提问题的过程(图1)。
二、五个密码链接幼儿生活
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笔者所在幼儿园借助真实的、熟悉的生活与活动情境,通过调动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引导幼儿将数学内容、学习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密码一:体验生活,产生问题
1.活动开始。笔者开展“回家路线”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因为离园前幼儿之间的对话。笔者所在班级还剩A、B、C三名幼兒,在等待家长的过程中,这三名幼儿展开了对话,以下是对话内容。
幼儿A:“我爸爸出差了,今天奶奶来接我,但她怎么还没有来?”
幼儿B:“我和你家都在北坞村的最里面,离这里很远,每次我爸爸来接我也是很晚的。”
幼儿C:“我也住在北坞村,去我们家要经过一个红绿灯,然后往东边走一段,就能看到我们家了。”
2.教师的发现。笔者从这三名幼儿的聊天中发现了以下两点。一是幼儿的话题源于他们的生活,并且幼儿的谈话兴趣高涨。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围绕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能思、能说、能动手。二是教师自身应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元素。看似平常的一次离园对话,却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资源。面对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大班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充分挖掘身边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生活的环境中不断感知数、量、形、类别、时间、空间等数学知识,形成有益的数学思维方式。
3.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统计是大班幼儿熟悉的数学方法,为此,笔者将班级幼儿入园和离园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以此作为序幕,开展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此外,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笔者在第二天晨间谈话环节,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描述回家的路线。以下是对话内容。
教师:“你们回家的路线是怎样的?”
幼儿A:“我回家要经过两个红绿灯。”
幼儿B:“我回家要沿着江边直走。”
幼儿C:“我家要先直走,然后拐两个弯就到了。”
在提问的基础上,笔者请幼儿绘制回家路线图。从幼儿绘制的路线图中,笔者有如下发现。一是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幼儿绘制的回家路线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以儿童的视角揭示数学的本质。二是图中包括了生活中的元素,如道路、房子、红绿灯等,清楚地体现出了幼儿从幼儿园到家的路线。三是虽然幼儿绘制的回家路线图能准确表现出他们回家的路线,但他们对回家途中的事物的关注度不够,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数量观察得不够仔细。
(二)密码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笔者结合幼儿画出的回家路线图,提出了新的问题,并引导幼儿关注回家路上的事物。以下是对话内容。
教师:“你们回家的路上都有些什么?”
幼儿A:“我看到路边有很多树。”
幼儿B:“我看到有很多不一样的房子。”
幼儿C:“我看到三个路口只有两个红绿灯。”
通过笔者的提问,幼儿发现原来回家的路上有那么多平时没有关注到的事物。在此基础上,笔者请幼儿在回家路线图上增添“沿途景观”,并指导幼儿罗列出“回家路线”活动中所蕴含的数学元素(图2)。
幼儿的兴趣离不开真实的生活,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应及时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加强数学与幼儿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
(三)密码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真实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大班幼儿对集合、数学运算比较熟悉,但对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等数学概念比较陌生。笔者结合大班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回家路线图中所包含的时间、空间等内容,并让幼儿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开展具有操作性的学习。围绕回家路线,笔者梳理了数学教学内容及数学核心经验,将每周四下午定为“灵动数学”特色活动的开展时间,围绕红绿灯、房子、树、车等内容,聚焦数学核心经验,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际,让数学活动充满乐趣。
以集体教学活动“我家在这里”为例,这一活动的目标有以下三个:一是学习按照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的方法,初步掌握空间方位对应方法;二是尝试运用双向排序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三是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开展这一活动时,笔者准备了座位方位图、箭头、房子图、人物图卡、颜色卡片、数字卡若干套、标记图、地址卡、玩具卡片等。这一活动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热身活动,初步感知空间、位置概念。笔者帮助学生复习横向、竖向排序知识,并引导幼儿根据座位表,寻找自己的空间方位对应点,让幼儿观察探索,自由讨论,初步感知自己的空间方位。第二步,学习空间位置对应方法。笔者展示房子的图片,让幼儿分析房子的颜色和楼号,并让幼儿按箭头方向“→”标注楼号,根据箭头方向“↑”给房子编楼层。笔者还让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同伴的居住地点,并引导幼儿巩固练习按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的方法。第三步,延伸活动。笔者引导幼儿根据横向、纵向标记,逆向思考,寻找对应的空间位置。
(四)密码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生活处处皆教育,在“回家路线”主题活动中,笔者将活动从幼儿园的小空间延伸到幼儿园外的大空间,开展“家园两點,多条路径”探索实践活动,围绕“放学回家,有几条路线可以走?”“哪条路回家最快、用时最短?”等问题,指导幼儿绘制路线图,并利用步行计数表(表1)进行分析,带领幼儿从问题走向真实世界进行探索。
幼儿结合步行计数表,通过比较用时、距离和步数的数据,发现了路线二所用时间比较少,路程较近,并从路线图中发现,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加深了对距离的认知。
在这次实践体验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在描述具体方位时会用“前、后、左、右”进行表述,但是对“东、南、西、北”的认识还不明确,方位知觉的能力有待提高。
(五)密码五:活动延伸,再造问题
笔者围绕幼儿方位知觉认识的不足这一问题,在区域游戏中,投放了指南针这一工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发现指南针的指针总是指向南面,加深了对指南针的用途和“东、南、西、北”方位的了解。
三、收获与反思
在“回家路线”系列数学教育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幼儿在回家路途中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学习数学,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储备。
(一)幼儿方面
在五个密码的探索破解中,幼儿与同伴、教师进行了数学方面的交流,并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数的概念,尝试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收获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拉近了与数学学科的距离,增强了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了自身的应用能力,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方面
在幼儿发现并提出问题时,笔者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密切关注幼儿的生活,增强了幼儿对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的敏感性。生活是数学教育的源泉,笔者引导幼儿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和体验数学的乐趣,使幼儿熟练地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作者单位:萧山区义桥镇许贤幼儿园)